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利率结构与利率的政策效应
引用本文:刘文翠.利率结构与利率的政策效应[J].新疆财经,2001(3):24-26.
作者姓名:刘文翠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趋势以及金融创新的发展,在一国宏观金融调控中,对基础货币和狭义货币M1与广义货币M2的调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货币供给量的内生性日益明显,中央银行对其的控制办与影响力逐渐减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在其货币政策操作中,更加重视利率的作用,而将其准利率作为调控的直接目标。以美国为例:为应付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扩散,美联储在1998年9月29日到11月17日,连续三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从5.5%调低至4.75%,有效地防止了美国股市的暴跃。而在1999年,由于美国经济增速过猛、股市过热和通货膨胀压力,于6月30日至11月16日,又连续三次将联邦基金利率回调到5.5%,进入2000年后,美联储又两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至6%,有效地防止了通货膨胀。但今年,为了保证美国经济在新世纪开始有较好的增长,防止经济衰退,于1月又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0.5个百分点,从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实践中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利率政策使用之频繁,其已成为货币政策调控中最主要的工具,在我国,虽然利率还未市场化,政府调控利率不是通过某一基准利率的变化,影响相关为主体的利益以实现其政策意图的,但无论其采取何种方式,1996年至今的7次大幅度的往复上率调整,已经说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利率的重要。然而,利率这一调控的政策效应,在我国表现的并不明显。国内大多学者是从我国行为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中分析其政策效应不佳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从我国利率结构存在的问题中探析近几年利率政策效应不佳的真正原因。

关 键 词:利率结构  利率体系  利率政策  政策效应  中国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and its Policy Effect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