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耻感的哲学意蕴
引用本文:陈新汉.论耻感的哲学意蕴[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11(5):21-28.
作者姓名:陈新汉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哲学系,上海20043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人不可以无耻”,耻感文化在中国传统中有宝贵的资源。“耻”、“羞”、“辱”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耻感的形成离不开个体自我评价活动,而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进行又往往要以耻感作为评价标准。耻感的产生以对善的把握为前提,不过是以否定的方式来把握善的。正是耻感中所体现的人的本体的自由或自我意识使人“成为人”。意志以善和耻感作为内在环节。耻感以恶为对象,恶是丑的,但耻感却是美的。慎独固然与要“成为人”的执着联系在一起,但更与对于“耻”的畏惧联系在一起。荣可以正面地引领社会风尚,但无耻则无荣,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对恶的耻感和厌恶,没有对恶和耻的惩罚,就既没有耻感,也没有荣感。一个无耻的社会最可怕。

关 键 词:耻感    荣感  无耻

On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s of the Sense of Sham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