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入世”后我国粮食供求平衡途径初探
引用本文:高宋.“入世”后我国粮食供求平衡途径初探[J].粮食经济,2001(4):17-17.
作者姓名:高宋
摘    要:国家调节粮食供求余缺平衡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粮食储备调节。由政府进行控制,有效地调节粮食生产的季节性波动,年度间的丰欠和供应品种结构,是一种风险小、安全性高的调节手段。但政府要承担收储费用、仓储建设费用、管理费用和自然损耗等,运作成本比较高。二是国内粮食生产结构和布局的调整。这有利生粮食生产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有利于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解决段质粮、专用粮的供应矛盾,对总量余缺进行部分调节。而且便于政府控制,风险也小。三是粮食进出口的调节。这适用于粮食季节性、偶发性、连续性的甚至较大的粮食余缺调节、品种结构调节及区域性供求矛盾的调节。这三条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的途径都是行之有效的,但应根据粮食供求情况变化有所侧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根据我国国内粮食供求状况和国际市场粮食供需量和粮价状况来决定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具体途径。

关 键 词:WTO  中国  粮食供应  粮食需求  供求平衡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