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张掖秧歌、社火民俗文化考略——以甘州区三闸镇天桥村“秧羔子”队为例
引用本文:杜萱.张掖秧歌、社火民俗文化考略——以甘州区三闸镇天桥村“秧羔子”队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88-91.
作者姓名:杜萱
作者单位: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艺术教育中民俗艺术社会资源的利用研究》(课题编号:GH-09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秧歌,亦称“扭大秧歌”,是北方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原为模仿农民耕种的一种原始舞蹈,后来成为农闲或年节时间的化妆表演.社火,源出于古代社庙聚会,是流行于民间街头的,融戏剧、舞龙、技巧、杂耍、舞蹈、演唱于一体的一种祭祀土地神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显然,上述两者的概念表述不同,但在甘肃张掖甘州一代,秧歌与社火是混为一谈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二者在诸多地方存在相似性.本文试以民俗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笔者所生活熟悉的张掖甘州地区的秧歌与社火的文化做一粗浅的概述.

关 键 词:民俗文化  秧歌  秧羔子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