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财政思想.在中国古代财政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关于要不要理财,如何理财,有不同的观点和相应的派别.但凡儒家,大多从社会道德规范角度出发看待义利关系,主要的观点是讳言财利,以为理财就是头会箕敛.如孔子、孟子、董仲舒、司马光、方孝孺等.但凡法家,大多重视理财.如管仲、李悝、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叶适、邱浚、王韬等.当然也有儒门之人而主张理财者,如范仲淹、欧阳修、李觏等.这些观点各异的理财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们对当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或多或少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正所谓"观古知今,古为今用",纵观中国古代理财思想的兴替得失,对我们今天开创经济建设新局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大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可收借鉴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