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及创新举措分析
作者姓名:宋建文
作者单位:昌邑市融媒体中心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一定的创新与改革,在媒体行业中,也受到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新闻的采编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新闻策划的合理性更强、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果变得更加优质。融媒体时代让各种不同的传播媒体在制作、传播新闻都找到了全新的方式,让新闻的呈现效果更好,受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也更加全面。本文讲解了融媒体时代中新闻采编策划的特点,并对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策划的创新举措进行了浅析,期望可以给予广大新闻行业从业者一定的参考意义,对自身的工作流程与内容不断的进行优化,达到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与质量的目的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新闻策划;特点;创新举措在融媒体时代中,各类媒介之间的边界变得更加 融媒体环境中的新闻采编变得更加多样化、生产主体模糊,在已经存在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媒体 更加多元化。在新媒体平台中,受众可以在自身的账号的基础上,诞生了新兴的第五大媒体,也是当下受众数 中发布任意自身想要发布的内容,只要不出现违规言论量最多的媒体——新媒体,这五种媒体之间互相结合发 即可,也就是说,每条新闻素材的拍摄角度都存在着差展,将不同媒体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融媒体时 异、每条新闻消息的语气与应用的词汇也不相同,这让代。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新闻行业来说既存在着一 新闻采编人员看到了更加多元化的新闻素材,甚至可以定的挑战,也存在较大的机遇,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 通过对不同素材的了解来挖掘新闻的深度。新闻采编人员和新闻策划人员所采用的工作形式都更加 1.1.3多样化的采编形式的科技化,工作效率与质量也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对于 最原始的新闻采编是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在有受众而言,在新闻传播效率加快、时效性更强的基础 了照相机和录像机以后,就有了面对面的采访素材,上,其接受到新闻信息的速度更快,新闻的存在形式变 新闻采编的记录形式也更加丰富,可以通过录音笔录得更加丰富,充分满足了新时代中受众的需求。 音、录像机摄像等,这都为新闻采编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在融媒体的背景下,新闻的采编形式又有了更1?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策划特点 大的突破,新闻采编人员可以通过手持摄像或是直接1.1新闻采编的特点 应用移动设备进行新闻现场的拍摄、记录相关人员的1.1.1内容丰富 采访。除此之外,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新闻采编人在新闻的传统采编过程中,采编人员所应用的采 员甚至可以不需要抵达新闻现场,直接通过线上视频编渠道较为单一,且对新闻的了解较为有限,甚至存 或语音的方式对新闻当时人进行采访,对现场情况进在不少新闻发生了多天以后,才通过人传人的方式被 行了解,拓展新闻的素材[2]。采编人员了解到,这对于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的可播 1.1.4综合化的采编流程报性的来说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媒体融合 新闻行业的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工作效率的提升,也在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哪一种媒体组织的采编人员,都 工作的过程中对新闻采编流程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当下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获取新闻资讯,比如:通过受 所应用的新闻采编流程更具有综合性,并且充分应用了媒众数量较多的新媒体平台获取新闻信息。新媒体平台 体融合的优势。将各个媒体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解并优化,中信息内容非常丰富,这也给了采编人员对新闻的筛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效率较高且有效性较强的流程进选权利,在大量的新闻素材中,倘若没有网络技术的 行综合,达到提升新闻采编效率与质量的目的。支持,采编人员可能需要对新闻素材一条条进行观看、 1.2新闻策划的特点研究、筛选,但是,在可以应用其他媒体渠道的基础 1.2.1时效性强上,受众可以通过对新闻素材进行检索、筛选,加快 新闻只有具备较强的时效性才具备传播的意义,了新闻采编的速率,并且丰富了新闻采编的内容[1]。 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受众对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1.1.2多元化的生产主体 求越来越高,在新媒体平台诞生以来,受众接受的消在传统媒体中,新闻素材与新闻内容的生产主体都 息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在新媒体平台中,每位受是专业的新闻行业从业者,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新 众都可以通过平台发布新闻消息,而其他受众可以在闻的生产主体可以是每一位新媒体平台中的受众,这让 其发布作品的第一时间从平台中观看到消息内容,不2022.1? 广告大观 031广电传媒 . 创新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正是这样的传播环境,让受众 其次,从基层采编人员与策划人员的角度来说,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更高。在进行新闻策划时,应对 虽然其工作的开展都是依照管理人员的指引,按照既新闻的素材、内容等进行合理的处理,传统的处理

关 键 词:融媒体时代  新闻采编  新闻策划  特点  创新举措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