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住房耐用品、土地市场分割与货币失踪之谜
作者姓名:刘建建  王忏  赵扶扬  龚六堂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北京 100048;北京大学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基金项目:* 本文感谢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2CJY07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069)、“中央财经大学科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央财经大学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项目”的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摘    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M2供给增幅远高于CPI上涨幅度,这一现象被学界称为“货币失踪之谜”。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新凯恩斯货币模型来研究这一问题。当外部需求下降后,央行降低利率以提振经济,房地产部门和非房地产部门同时扩张。由于住房属于耐用消费品,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其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利率下降后,住房需求相对普通消费品需求上升更多。因为存在土地市场分割,商住用地供给弹性较小,住房需求上升导致商住用地价格上升较多,地价上涨提升了房地产企业的抵押融资能力,房地产部门进一步扩张。普通消费品需求对利率反应小,需求较弱导致工业用地价格上升幅度较小,非房地产部门抵押融资能力小幅提升。因此,非房地产部门产出和CPI只温和扩张。Ramsey最优货币政策模拟表明,只有实现了房地产部门与非房地产部门均衡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关 键 词:住房耐用品  房价  土地市场分割  货币失踪之谜  Ramsey货币政策
点击此处可从《金融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金融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