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肉牛养殖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基于2008—2019年省域统计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引用本文:吴曰程,谢汉友,王玉斌.中国肉牛养殖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基于2008—2019年省域统计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5):12-24.
作者姓名:吴曰程  谢汉友  王玉斌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肉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选择、利益分配与政策设计研究”(18BJY133);农业农村部项目“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16200158);农业农村部项目“农业社会化服务畜禽养殖模式分析”(202107211110692);全国畜牧总站项目“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策略研究”(XMZZ182021308);全国畜牧总站项目“我国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MYJJ2022-11)
摘    要:目的]为充分了解“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国肉牛养殖及育肥养殖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方法]文章运用2008—2019年中国各地肉牛年末存栏量和牛肉产量数据,利用生产集中度、生产重心迁移轨迹阐述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和变迁路径,利用莫兰指数、吉尔里指数和G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及效应。结果]肉牛养殖生产重心向西北方迁移了154.6km,自2017年空间正相关逐渐显著,粗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和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肉牛育肥养殖生产重心向西迁移了119.15km,三大指数均具有显著性,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市场价格、交通通达度、畜牧产业比较优势和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肉牛养殖和育肥养殖均呈现出由农区向牧区迁移趋势,且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具体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就此提出“合理编制肉牛生产规划、系统加强流通环节建设、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保障饲料稳定供应”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肉牛养殖  育肥养殖  生产布局  重心轨迹  空间计量
收稿时间:2022/2/2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