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限制因素组合序列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研究*——以什邡市为例
作者姓名:冯茂秋  黄佩  潘洪义  徐婕
作者单位:1.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 2.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066,1.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 2.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066,1.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 2.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066,1.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 2.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06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LUCC扰动影响的成都平原土地安全维持机理”(4137112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充分均衡视角的彝汉交错深度贫困区生态稳定脱贫机制研究”(18XJA630005);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城乡结合部景观格局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研究”(16ZB0061); 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土地利用变化视角下的四川省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SC18B095)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什邡市耕地质量现状,充分把握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质量提升分区,测算不同质量提升区的提升潜力,以期为全市耕地质量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方法]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构建2014年什邡市耕地质量限制性指数评价体系,采用限制性指数模型测算耕地质量限制性指数,结合因素组合法、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法,分别进行耕地质量提升分区及其提升潜力评价。[结果]什邡市耕地质量现状差异显著,地域分布特征明显;因素限制程度以中限制为主,多因素共同主导限制耕地比重大;各质量分区限制特征明显,各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在时序上和空间上也存在差异。高等别耕地集中分布于南部平原,受土壤酸碱度中等限制和剖面构型高程度限制为主;北部丘陵区以及南部河谷低洼地带主要为低等别耕地,表现为坡度与灌溉因素较高程度限制为主;综合提升潜力较大的耕地集中于北部丘陵区与南部河谷低洼地带。[结论]什邡市范围内耕地质量差异明显,存在普遍限制且分区限制特征明显,各区提升潜力空间差异明显。

关 键 词:限制因素组合序列耕地质量限制性指数提升潜力什邡市
收稿时间:2017-11-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