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河西史前畜牧业的生成及其特点
作者姓名:杨富学  陈亚欣
作者单位:1.敦煌研究院;2.西北民族大学;3.兰州大学;4.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敦煌民族史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河西地形狭长,气候环境独特,加上来自祁连山的丰沛水源,使得这条走廊既有利于原始农业的孕育,也便于牧业的发展。从考古资料看,河西地区的原始农业文明要早于牧业,牧业文明是由原始农业文明转化而来的。较早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以农为主,兼事畜牧,至马厂文化、齐家文化时期开始由农向牧转化。延及四坝文化,已成为典型的牧业文化,以牧为主,兼营农业、狩猎业与采集业,形成多种产业并存的生业方式。后来,分布于河西走廊西部的骟马文化和河西东部的沙井文化,尽管都是外来的,并非土著,但都保持了与齐家文化、四坝文化相同的以牧为主的生业特点,均为定居的畜牧业而非通常所谓的游牧。这种状况的形成,乃受河西走廊自然条件的限制所致,同时也是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

关 键 词:史前文化  河西走廊  畜牧业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