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环境问题伴随着社会经济活动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间关系密切.本文依据2000-2010年北京市经济、人口和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模型,分析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却持续下降,这主要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投资和环境宣传教育等因素相关;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关系的数学模型可表述为E=β0Y-Y2.同时,为北京市进一步促进经济、人口、环境的和谐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口形势决定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宏观决策。中国因执行"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30年间少生了4亿人口,不仅有效扼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且为后来经济发展奇迹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该政策也累积了严重的负效应,给人口安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隐患。如果继续推行该政策,生育率会持续下降,且再难以逆转,负效应会更加凸显。面对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趋势,中国当前应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同时,尽早把握时机,调整生育政策,在未来30年间,从允许生育二胎向鼓励生育二胎转变,从控制人口数量向提升人口质量转变,以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从业人口数量和行业构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是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课题之一。只有充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所制定的经济发展规划才具有科学性。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口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人口是劳动力的源泉,它不断向物质的生产过程供应劳动力。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  相似文献   

4.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由此可以看出,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单纯是计划生育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关系到能否实现我国…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发现人口净输入的东部9个较发达省市也出现了219个人口下降区,约占全国人口下降区总数的21.43%。这些人口下降区在形成机制、人口年龄构成、经济发展、空间分布及农村地区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借助人口发展预测模型对县域个案的分析发现,执行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仅能产生较小的短期效应,长期来看无法阻止人口下降区人口总量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国家应高度重视正在扩大的人口下降区及其引发的社会经济冲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提升人口下降区中心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加速构建县域医护快速响应系统,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好人口下降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生育政策调整影响,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不同年龄育龄妇女生育率呈正态分布,但分布曲线趋于扁平化。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对居民生育观念和出生率具有重要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程度、养育成本越高,人口出生率越低。根据育龄妇女生育率演变特征推导出的生育率等式,在生育政策不变情况下,2010年以后我国城市、镇、乡村育龄妇女生育率曲线将日渐扁平化,育龄妇女生育率的算术平均值将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结构,这就使得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规律表现出两重性,一方面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发挥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使我国人口规律呈现出自发性,削弱了人口政策的效能:非公有制经济的过快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总体上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同时,也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劳动时间延长,大大弱化了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此同时,资本为了修复利润率而进行的时间和空间修复,再加上我国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的过度产业化,推高了家庭核心消费的支出,提高了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进一步抑制了居民的生育意愿.因此,为保证人口生产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应从增收和减负两方面着手,切实破除人口政策发挥作用的障碍.此外,受西方文化的侵蚀,年轻人社会价值观念西化,也是导致生育意愿不断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政策宣传改变这种生育观念.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人口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云南人口发展的区域差异直接相关。为了实现云南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在实现云南人口总量控制目标的同时 ,缩小云南各地州市人口发展的差异 ,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这对于实现云南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了云南人口区域发展的主要差异 ,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及对策。一、云南省是发展不平衡的人口大省 ,各方面与全国比较差距较大1、云南省人口增长主要由人口自然增长推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云南人口迁移由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迁…  相似文献   

9.
低生育水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世纪中下叶,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议题是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梁添勇 《时代经贸》2013,(22):185-187
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人口再生产、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社会负担等都有不同影响。研究人口年龄构成可为不合理人口年龄结构调整、教育卫生公共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已由。两高一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三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年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全国、福建省和龙岩市普查资料及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分析,揭示了全国、福建省和龙岩市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阐述了这种变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尤其对教育布局和教育结构的影响,提出了适应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后教育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育率水平的持续下降,我国不仅面临人口数量增长的困境,而且也发生了严重的人口社会结构失衡.文章基于教育资源稀释理论,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研究了教育与生育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人口发展规律,从而论证了人口社会结构失衡现象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教育与生育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一方面可以使生育率水平持续上升,导致人口发展进入高生育陷阱,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生育率水平不断下降,让人口发展滑入低生育陷阱,由此形成了人口发展的"Z"形变化规律,即在中等教育水平上教育与生育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而在较高和较低的教育水平上两者并无明显关联;(2)由于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民族差距,那么在"Z"形人口发展规律的影响下,所有居民必然会逐步分化为两类,分别向生育率的高低两端集聚,从而就产生了人口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民族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失衡.进一步地,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县级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和Hausman-Taylor估计方法,验证了这种"Z"形人口发展规律及其所决定的人口社会结构失衡.文章不仅可以丰富当前的人口结构研究,而且对我国的人口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 人口是社会的主体。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何认识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目前我国入口学界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些同志从恩格斯提出的“两种生产”(物质资料和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是“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出发,认为“两种生产”共同决定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也起决定作用。有些同志还提出“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比例”,“两种生产”之间的比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人口发展置于中国社会结构性变迁进程中,从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健康干预、人口城市化发展以及生育模式变革等四个层面探讨了当代中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旨在为制定科学的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人口发展置于中国社会结构性变迁进程中,从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健康干预、人口城市化发展以及生育模式变革等四个层面探讨了当代中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旨在为制定科学的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再生产模式经历了从"高生育率、高死亡率"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人口转变过程。这一人口转变过程为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有利发展契机,即人口红利主要通过劳动力供给、储蓄率和人力资本三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只有从这三方面对人口红利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才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利用"刘易斯拐点"概念来简单判断我国劳动力供给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或片面强调由劳动人口增长快于消费人口所形成的第一人口红利,都是偏颇的,而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能成为调整人口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颐 《发展研究》2007,(5):105-107
人口性别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会受到育龄妇女生育率、出生婴儿性别比、男女分别的死亡率以及人口迁移等的影响.人口性别结构从某种程度上会对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速度.  相似文献   

18.
在对河南省人口变动特征及存在问题、人口变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河南省分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口红利、河南人口抚养比等指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借鉴日本、俄罗斯、美国和德国等国在应对人口变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采取的措施,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河南应对人口变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二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探索应对之路,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社会建设作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三是尽快出台促进生育的政策措施,注重生育相关政策的平衡,营造尊重生育的社会环境;四是进一步强化郑州人才政策的竞争力,逐步调优人口结构;五是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人口预测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首要任务便是研究人口总数的影响因素.本文依据1990、2000、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的人口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分别与城市人口数量灰色关联度.据此提出针对我国西部小型城市人口数量控制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老年抚养比与人口关系最为密切,其次分别为性别比、平均家庭户规模、城镇人口比重、幼年抚养比、汉族占比.据此,本文给出了西部城市规划中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海固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文宝  周民良 《经济地理》2003,23(6):762-765
文章主要探讨西海固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且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生育的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人口增长主要是由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过快所致,且人口素质相对低下。这种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超载严重、文盲率高等现象相关。要改变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现状,既要调整经济的发展,又要制订适应当地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