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考察企业员工就业能力对主观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以及职业自我效能感和工作不安全感在二者间的可能中介机制.在对470位企业员工进行两轮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就业能力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和职业生涯满意度这两个主观职业生涯成功的核心方面;(2)就业能力可以分别通过职业自我效能感、工作不安全感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而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3)就业能力可以分别通过工作不安全感以及职业自我效能感、工作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而间接影响职业生涯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万花筒职业生涯观反映了个体追求在工作、家庭和自我多领域实现最佳状态的心理需要,是新生代女性员工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包括真实性、平衡与挑战三个维度。然而,万花筒职业生涯观能否真正为新生代女性员工带来积极的职业发展结果?基于自我建构的生涯适应模型,本研究探讨了万花筒职业生涯观(适应动机)能否依次通过生涯适应力(适应资源)与工作重塑(适应反应),使得新生代女性员工实现职业成功(适应结果)。本研究采用三轮问卷调查,对209名新生代女性员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万花筒职业生涯观的挑战维度直接促进新生代女性员工的职业成功;真实性维度和挑战维度经由生涯适应力和工作重塑间接促进新生代女性员工的职业成功。本研究揭示了万花筒职业生涯观对新生代女性员工职业成功的影响机制,验证了自我建构的生涯适应模型,并为新生代女性员工构建了从万花筒职业生涯观到职业成功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提出“促进定向-工作旺盛感-越轨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促进定向对越轨创新行为及工作旺盛感有正向影响;工作旺盛感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并在促进定向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能给未来研究提供参考,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一定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生涯适应力(career adaptability)是职业生涯建构理论提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实现终身可就业性的保障,而职业成功观作为个体对职业成功的主观评价标准,反应着个体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动机,本研究以北京市某高校学生(N=437)为样本,在相隔4周的两个时间点收集数据,通过建立多步多重中介模型来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职业成功观(内在满足维度)通过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和职业探索两个中介变量多步影响生涯适应力,不仅支持了职业生涯建构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也为实践中提高员工生涯适应力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职业呼唤能够为激励效应、职场效应等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以职业呼唤为导向的工作价值观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已有文献缺乏对职业呼唤形成机制的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从员工自我调整的角度构建了理论模型。通过三个时点的问卷数据分析结果证实了在满足工作重塑的需求下,增加员工对工作意义的追求,从而可以引发职业呼唤;建设性责任知觉在工作重塑对员工职业呼唤的影响过程中作用显著,强化了员工的内心动力,会增强职业呼唤的实现程度。总体而言,工作重塑对员工职业呼唤的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设性责任知觉在工作重塑与员工职业呼唤之间扮演中介角色,但亲社会动机的调节作用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770个调查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分析,探索员工职业生涯成功对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结论有:职业生涯成功对员工的职业探索及其子维度(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生涯成功的四个子维度(外在成就、内在成就、外在感受和内在感受)对职业探索及其子维度自我探索呈显著正向影响职业生涯成功的外在感受和内在感受维度对环境探索呈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契约作为组织吸引并留住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已逐渐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现有研究较多关注契约获得者的积极影响,对同事的消极反应还有待补充。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探究了同事个性化契约对员工职场偏差行为这一消极影响。通过对353名员工的两时点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同事个性化契约通过相对剥夺感正向影响员工职场偏差行为;组织人际氛围和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交互项弱化了相对剥夺感与员工职场偏差行为间的正向关系及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在高内部人身份感知和高组织人际氛围的情境下,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最弱。上述结果不仅丰富了个性化契约的相关理论,也为组织正确实施个性化契约管理策略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邱建成 《人力资源》2016,(12):64-65
有人说,选择职业其实就是选择生活方式.尤其是第一份工作,往往会长期影响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刚刚迈入职场的“小鲜肉”应尽早明确适合的职业路径,待时机成熟再做出一番有效的规划.在这方面,企业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帮助职场新人准确定位,做出合理有效的职业规划,使其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推动企业发展. 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四难” 笔者所在的Z公司每年都要招收上百名大学毕业生,为这部分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成才、成长,是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公司首先对青年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把脉.  相似文献   

9.
工作塑造是指员工主动塑造工作的任务、关系和意义.以往探讨个性特征与工作塑造的研究多集中在“光明”人格(如主动性人格等);而寸有所长,研究显示即使是“黑暗”人格(如自恋)也可能在一定情况下对如创造力等员工行为有着积极影响.基于情境强化模型和主动性行为的动机路径机制,本研究以374名金融行业初级管理者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员工自恋人格与组织支持感的交互效应对工作塑造以及主观职业成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恋人格与组织支持感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工作塑造,在高组织支持感下高自恋人格的员工有更多的工作塑造,但在低组织支持感下自恋人格与工作塑造不相关;研究还发现员工的工作塑造与其主观职业成功正相关;而自恋人格与组织支持感的交互作用通过工作塑造间接影响主观职业成功.  相似文献   

10.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已经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但是它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所获得209份有效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组织支持感在员工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感知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员工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感知对组织支持感和员工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地,组织支持感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晋升公平、职业发展信息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职业发展认识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外管理》2009,(11):129-129
我们通常意义上讲“职商”主要包括自我职业意识和自我职场信息系统两大方面。 人生最终的决胜在于职场,在于“职商”的作用。职业顾问认为,职业生涯需要经营,跳槽切忌漫无目标,提高“职商”仍然要从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旨在探讨组织容错感如何以及何时对员工工作绩效起作用.本研究的数据来自江苏省7所高职院校198个教师,提出组织容错感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被调节的中介理论模型.结果发现:(1)组织容错感正向影响员工工作绩效,员工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2)员工的工作投入正向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而提高工作绩效这一做法适用于高工作投入的员工;(3)组织容错感通过员工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绩效起间接作用,此间接作用的强弱依赖于员工工作投入的变化,即组织容错感的间接作用适用于高工作投入员工.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外资企业却与本土员工存在文化差异所提供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够畅通,不同国籍员工薪酬福利又差异悬殊,造成本土员工职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以致于优秀的本地人才不断流失.然而,以往研究重视基于性别和种族差异的“玻璃天花板”,忽视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难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旨在揭示外资企业“玻璃天花板”效应对本土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探索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调节效应.基于574份方便样本的在线网络调研数据,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简单斜率分析检验假设模型,同时控制被试的职业发展状态,并将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验证外资企业“玻璃天花板”效应对本土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揭示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调节作用.本文从企业—员工的雇佣关系角度,提出破解外企人才困局建议,并帮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认清自身优势,吸引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4.
职业转换是个体从初入职场到退出职场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形式的角色、关系、路线与假设改变的总和.职业转换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点上的概念,而是贯穿个体的职业生涯全程.研究表明,个体方面的能力与动机、行为与情感因素以及环境方面的工作特征、来自外部的支持等因素能够影响到个体的职业转换.同时,职业转换对个体的主观职业成功与客观职业成功都有显著影响.然而,纵观已有职业转换的研究,职业转换的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研究的生态效度和理论基础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职业指导师,对于研究员工的职业心态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说到个人素质对职场成功的影响,体会中有一句话:"心态大于技巧,习惯大干知识."职员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荐在不同的职业心态.从新入职业员工的只求经验,到求发展,最后求稳定,这都符合人的职业发展生涯过程.这种心态是如何演变,我们进行深入的解析.关健词:职业心态;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6.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体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近年来不少研究开始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其中,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一种新型人格特质,被视为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置因素,但有关两者关系背后的机制探索还比较缺乏.鉴于此,本研究拟探索核心自我评价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以及职业探索的中介作用与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基于220份两时间点调查数据,本研究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生涯规划呈现显著正向关系;(2)职业探索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3)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的关系,以及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经由职业探索的中介效应.当个体具有高主动性人格时,核心自我评价透过职业探索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间接效果会愈强.文章结论对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员工反馈寻求行为作为一种主动性行为对其职业成功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探索员工反馈寻求行为两个维度与职业成功两个维度间的关系,并揭示自我效能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表明:员工询问式和监控式反馈寻求行为对自我效能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客观和主观职业成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分别对客观和主观职业成功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自我效能部分中介员工询问式和监控式反馈寻求行为对客观和主观职业成功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员工发挥自身主动性,鼓励员工的主动性行为,加强员工自我效能的培养,积极营造组织内良好的反馈环境,以帮助员工获得更大的职业成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个体中心”视角引入到指导关系研究中,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了企业员工的指导关系剖面.对381份企业员工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指导关系存在三个剖面:疏离型、职业支持型和亲密型.这三个剖面代表三类群体,这些群体不仅包括量化差异,也包括质性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地将指导关系剖面应用于调节效应分析,以探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主动职业行为之间关系在不同群体中的差异.结果显示:在疏离型群体中,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对主动职业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不显著;在职业支持型和亲密型群体中,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显著正向预测主动职业行为.  相似文献   

19.
关注员工的职业敏感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中,有三个职业敏感期需要特别关注:职业“青春期”、职业“高原期”和职业“更年期”。处于职业“青春期”的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是探索职业、适应组织和探索适应过程中表现出的焦虑、躁动和困惑;处于职业“高原期”的员工是指那些早在退休前就达到晋升顶点的员工,他们会感到工作受阻或缺乏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种种受挫感可能导致情绪异常,工作态度不稳定,工作绩效不佳;处于职业“更年期”的员工是指那些即将退休,心理上有失落感、不安全感等的职工。  相似文献   

20.
员工建言行为与其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将建言采纳和工作自我效能感引入到分析框架中,考察员工建言行为与建言采纳的交互作用如何通过工作自我效能感影响工作绩效.以273名企业员工为样本,结果发现:(1)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均与工作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2)建言采纳正向调节促进性建言和工作自我效能感的关系;(3)工作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了促进性建言和建言采纳的交互项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本研究丰富了员工建言行为影响工作绩效的内部机制和权变条件,对员工建言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