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权势转移理论往往将大国实力的不均衡发展与霸权战争相联系,并认为崛起国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不满是霸权战争的根源,由此提出管理权势转移的必要性。美国与亚太战略再平衡相联系的战略东移,本质上便是对中美权势转移的预防性管理,这呼吁中国应采取有效的战略应对以避免被动式管理、反应式管理和个案式管理。一方面,美国的管理本身存在着源于权势转移理论的重大前提假设错误,为中国主动应对进而有效管理中美权势转移创造了机遇;另一方面,作为历史上少有的成功实现和平权势转移的国家,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美英权势转移的管理经验,也为中国未来主动、有效地管理中美权势转移提供了重要参考。为避免由美国预防性管理中美权势转移而带来的涉中国的争端集中性爆发,中国针对中美权势转移的主动和有效管理战略应确立精细的阶段性战略和阶段间衔接战略,实现从"坚持韬光养晦"到"部分积极有所作为"再到"全面积极有所作为"的平稳过渡,最终迭致中美权势转移的和平实现。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东亚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现象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美国的霸权护持;但与此同时,中美两国之间并未重现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局面。中美制度均势可以合理地解释中美互动关系和该地区出现的制度化安全发展趋势。中美制度均势的含义是,中美两国在经济相互依存加深的背景下通过国际制度对彼此实施的机制化制衡。在中美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共同参与大量国际机制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都采取了制度均势行为。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实力仍无法与美国抗衡,在国际体系中无法挑战美国。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避免重蹈日本和德国当年的覆辙,慎言中美对抗。中美制度均势对中美关系发展和中国和平发展的启示在于:中国要继续实施和完善对美制度均势战略;中美都应继续鼓励对方参与东亚地区的国际制度;中美都要继续加深两国间的经济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重心开始由英国向美国转移,但是由于美国没有及时的承担起或者发挥好其应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起到的作用,各主要国家无法达成一致协议,导致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区域利益组织形成。从20世纪30年代英镑区和美元区对中国法币改革的影响过程来看,英国和美国都积极参与了中国"法币"改革,最终美国凭借其强大实力而最终胜出,中国通过与美国签订《中美白银协定》,使得中国币制改革有了所需的外汇储备而得以成功实施。美国倚仗强大的经济实力向中国提供巨额资金以收购自己所需的白银储备,并向中国提供高额贷款,使得中国"法币"币值的稳定依赖于美元外汇储备,这样"法币"与美元就建立了实质的联系,这也证明货币的国际化是以一国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的强大为基础的,国家的综合实力才是货币扩张最终决定因素。虽然美国通过控制中国"法币"而控制了中国货币权,但在客观上也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后,美国频频挑起贸易摩擦,中国每每被动应战。两者态度迥然原因何在?本文从中美双方经济实力差异、政策导向差异等方面着手,试图找出中美双方在贸易战中态度不同的原因并探讨使中国在今后贸易摩擦中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资讯视界     
《中国高新区》2011,(5):6-11
动态美国承诺"放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管制"5月10日,第三轮"中国战略及经济对话"在华盛顿落下帷幕。中美两国宣布,最新一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成功。在为期两天的谈判后,双方就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及中国企业获取美国敏感技术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在美国似乎总碰到"侵权"的软钉子。据统计,2011年,美国共发起"337调查"69起,其中涉及中国企业的26起,原因均为专利侵权。尽管中国企业对美国的"337调查"颇多微词,但也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日渐频繁。在刚结束不久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共同抵制贸易保护等方面达成了很多共识。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兼美国专利商标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便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在随后的实施过程中,"一带一路"所迸发出的活力以及取得的发展都是令人惊叹的。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潮流下,中美两国的关系发展却极不稳定。尤其是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给世界政治和经济投上了一层"阴影"。而逐渐在国际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带一路"可以借助第三方搭建一个与美国合作的平台,同时利用"一带一路"提升中国自身的科技实力,实现企业转型,打破美国的贸易壁垒,促进两国进出口达到平衡,让两国关系走上利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道》2011,(5):41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建立在"中美战略对话"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这两大机制的基础之上。2009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上首次会晤,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美农产品贸易现状,然后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1994-2012年碳排放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碳排放在中美农产品贸易中表现为正面效应,促进了出口,但是中国和美国碳排放的影响大小不同;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的市场需求;中国农产品出口还是依赖于高耗能、高排放来实现,美国农产品出口已经开始在摆脱对能源的依赖;经济规模的差异和人均GDP的悬殊会造成中美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
第三国如何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是影响中美战略竞争乃至国际秩序转型的关键因素,哪些因素促使第三国倾向于同中国或美国保持更紧密的经济关系因而成为值得关注的议题。第三国在选边过程中,除采用权力、相互依赖和威胁感知等相同标准比较中美并选择更“有利可图”的一方,还会考虑中美两国作为“先入者”和“后入者”同本国的经济连接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的事实。换言之,第三国对中美经济的情感和期待存在明显差异,这将影响它们的选边倾向。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中美经济竞争看作第三国市场中“先入者—后入者”之间的争夺,第三国的选择偏好同它们对美国的忠诚感和对中国的获益感直接相关。这两个因素在中美经济权力对比发生变化背景下会强化第三国的态度转变,即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上升,对美国有忠诚感的第三国比没有忠诚感的第三国更可能放弃美国,对中国有获益感的第三国比没有获益感的第三国会更积极选择中国。对16个国家18443名受访者的数据进行的定量检验显著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8月1~3日,由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组织的"全球和区域电器电子废弃物可持续解决方案"中美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美国环保署、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环境保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投资与贸易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东亚FDI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程度:首先对比东亚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美国、东亚三方贸易不平衡现状;其次定量分析东亚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东亚在华直接投资扩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从而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东亚和美国在华直接投资都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但东亚FDI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引致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3.
浅议中美贸易的不对称依赖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贸易存在着不对称依赖,中国不仅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而且还依赖美国的中间产品,而美国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和中国市场的依赖性较小。这种不对称依赖形成的基本原因是两国技术禀赋的差异,导致中美双方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不同分工,降低了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以及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美元霸权地位以及中国对美元体系的依赖也是中美贸易的不对称性依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卢梦杉 《特区经济》2011,(8):275-276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其中,美国以保护本国知识产权为由频频对中国输美产品发起的337调查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出口,成为中美知识产权交锋的主要战场。本文通过首先介绍了美国《关税法》337条款的内容,然后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因为"337条款"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在面对"337条款"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环球财经》2008,(7):14-14
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双方更加务实坦率。尤其中国开始对美国经济政策的瑕疵直面批评,如对美国政府对美元持续贬值的放任态度,美国应对次按危机所作出的“过于自信”的政策调控等。保尔森认为,中国对美国政策的批评是因为其经济实力在增强,在贸易、货币、资金流动这些全球问题上声音更大了。  相似文献   

16.
中美2015年将启动负面清单谈判,系统地分析美国已经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为中国谈判提供参考,对我国合理设置负面清单维护国家利益大有裨益。本文基于2005年美国—乌拉圭双边投资协定、2007年美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美国—卢旺达双边投资协定,以美国的负面清单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行业选择、涉及原则和限制措施等方面予以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为中国在未来的中美负面清单谈判提供了方向性指导:选择性地开放不同行业;对敏感度不同的行业采取不同的限制措施;对影响力不清晰的产业设置"互利互惠"缓冲带;将国有企业列入第二类负面清单;条款设置须具有长期性和前瞻性等。  相似文献   

17.
中美“宽松”货币政策、通胀预期与货币规则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0月以来,中美两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衰退。本文的研究显示,2008年,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长率是相似的;2008年底到2009年8月,中国的M1和M2增长率分别为20.6%和21.4%,而美国的M1和M2增长率仅为3.36%和2.14%,中国的通胀预期是市场对"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合理反应。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国货币当局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应比美国的政策干预更为积极。而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孕育着价格上涨的风险,货币政策应当从被动协调美国的相机抉择转向遵循货币数量规则,抑制通胀预期,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HP滤波等多种周期项分解方法,对1960~2016年中国和美国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持续性等进行比较,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交叉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人均GDP波动幅度超过美国,持续性(时间序列相关)短于美国;中国经济收缩深度和扩张深度超过美国;中国分类经济指标的波动性从大到小排序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平滑度低于美国。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有不断加强态势,居民消费是中美两国协同程度最高的分类经济指标。美国经济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过程显示,双边贸易是美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渠道; 1单位美国人均GDP正向波动在当期会对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产生1. 0041单位的正向冲击,对中国人均GDP造成0. 3635单位的正向冲击。在中国省区和美国州区,高收入地区的经济波动(波动持续时间和波动深度)低于低收入地区,收入水平与经济周期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省区之间的经济协同高于美国州区;中国省际经济与美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美国州际经济与中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美两国高收入地区经济的外部相关性比较低,经济独立性高于中低收入地区。  相似文献   

19.
从2001年4月30日晚开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网络上激烈地进行着,这便是由中美撞机事件引发的中美网络黑客大战。这场由美国少数黑客发动的、以互相破坏对方国网站的大战在持续了一周多后,于5月9日零时,中国黑客组织宣布停止反攻。据称美国有1000多家网站被中国黑客攻破,而有消息称,被"黑"的中国网站的数量要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中美贸易失衡的结构特点。本文首先创建了贸易失衡的三元分解框架,将贸易失衡分解为广度、价格与数量失衡;利用1992~2008年中美HS92版本六分位贸易数据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的三元边际。结论发现:中国对美国数量顺差,广度与价格却是逆差;这一结论对于不同技术和行业均成立。这说明中美分工格局中,美国占据高端,中国占据低端;美国出口少量、高价、多种类商品,中国出口大量、低价、少种类商品,这是中美贸易失衡的结构特点。这一结构特点反映了中美双方发展水平的差异,短期内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