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沈中元 《国际石油经济》2006,14(11):6-14,17
进入高油价时代,汽车领域的石油替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作为一个汽车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国家,中国汽车领域的石油替代燃料的发展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文章以各种替代燃料--LPG、CNG、LNG、乙醇、甲醇、DME(二甲醚)、生物柴油、CTL(煤炭液化),以及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分析对象,介绍和分析了中国政府对于各种替代燃料的态度、政策以及各种替代燃料的普及现状,并从能源供给的安全性、替代燃料的经济性、大气环境性能(尾气排放)、综合效率(能源效率和CO2排放量)以及汽车性能五个方面就中国2030年石油替代燃料普及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各种汽车替代燃料中,煤炭液化(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生物燃料是最有希望的两种替代燃料.如果在2030年这两种燃料的产量能够分别达到2000万吨,届时中国汽车所需的石油消费量将可以从1.4亿吨下降至1.0亿吨.同时,石油替代项目与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和环境等问题都密切相关,所以应该始终将能源问题放在全局中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2.
日程表     
《汽车观察》2008,(9):12-12
September.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从2008年9月1日起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具体内容包括: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旨在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进一步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上海即将出台的小排量汽车地方标准——《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技术条件》,将使刚刚经历"大赦天下"的小排量车似乎又要面临"二次限小"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4.
郑剑 《广西电业》2014,(12):67-67
中国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此举将给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带来转型压力和动力。中国提出碳减排目标,在促使国内坚定走新型低碳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的同时,也是向国际社会做出郑重承诺,为中国的节能减排国家战略引入约束力,这无疑将为正在推进的各领域节能减排行动注入新的动力,预示着国内节能减排行业将迎来新的主题投资时代。  相似文献   

5.
2006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消费各种能源折标准煤37397万吨,约占全国耗能总量的15%,其中油气开采业消费3824万吨,石油加工为8845万吨,化学工业消费24728万吨。重点高耗能产品能耗指标均高于世界先进水平,无论是从装置规模化还是技术更新方面,都有巨大的节能潜力。根据对炼油、乙烯、合成氨、烧碱等7种主要产品节能潜力的分析,到2010年,如果采用的技术措施到位,产量达到预计目标,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可以节约1200万~1300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6.
正视现实     
人大代表王凤英本次会议提出了包括政府汽车采购应取消多层招标名录,优先选择自主品牌延长消费政策时间;推动普及高品质小排量汽车;把皮卡车作为“汽车下乡”的重点推广对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结构优化和天然气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世界各国强化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新的大规模的能源革命必然到来.从总的能源发展趋势看,天然气有望逐步取代石油,成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中国必须从国情和能源实际出发,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建立合理的消费模式,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为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型能源工业体系提供技术支持.从长远看,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以天然气为主,依靠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使这三种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接近或达到40%,其中天然气的比重达到14%左右,中国的能源结构就可以基本得到优化.再经过20年的努力,预计到2050年前后,主要依靠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最终建立在低碳、清洁、高效、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之上.  相似文献   

8.
速览     
《汽车观察》2011,(9):18-21
政策·Macroscale节能补贴门槛将提高有消息称,相关部门对节能汽车补贴政策做出了修改,新政将拉高准入门槛,将油耗的基数标准6.9升提高至6.2升以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表示,在上半年汽车产销量不到5%的同比增幅中,受益于补贴的小排量车型对这一微弱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此时若对其提高补贴门槛,不排除车市全年销量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9.
步入12月下旬,2006年也将成为过去式,在经历2006年车市的纷繁热闹之后,我们有信心将眼光更多地投向2007年。在被誉为产品年的2006年,中国的私有汽车消费增幅达到40%。就全国而言,无论是小排量车还是排量在2L以上的大排量汽车,其销量增幅都在60%~80%之间。到目前为止,加速上扬的油价已趋于相对稳定;为适应能源的客观条件,许多厂家适时地推出各种节能车型;"冬眠"的车贷业务重新恢复生机;今年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韩国石油消费历史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美国和韩国的石油消费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能够为我为调节石油消费提供如下启示:1)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遭遇意外事件常促使国家采取新的能源政策,从而导致石油消费增长率下降.高油价和石油消费量的急剧增长,促使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新的能源政策,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率下降的拐点可能会很快出现.2)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费的主要部门,控制汽车消费应是中国控制石油消费量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5)重化工业阶段是能源特别是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阶段,缩短重化工业阶段的时间,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有效减少石油消费,提高石油利用效率.4)建立适合国情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能够有效替代部分石油消费.5)强有力的国家能源政策是实现石油利用效率提高的根本保证.国家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发展规划、汽车工业政策和节能效率等多方面的政策调整,促使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放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