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基于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相协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了就业增长,但较产业结构的变动而言,就业结构的交动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途径来促进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增长,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不断增加,在劳动就业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本文主要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劳动就业状况,重点阐述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3,(2):159-162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决定着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就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但两者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为了实现江苏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为依据,并运用结构偏离度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剖析了江苏省就业结构滞后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教育结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同时不断发展的产业结构又不断要求合理的教育结构与之相适应,而两者的关系又在就业结构中得以体现。本文通过调查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大学生就业的困惑与成因,提出了大学生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共赢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又是民之根本,做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1985~2013年河北省三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历史和趋势,对二者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通过结构偏离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6.
肖玉  涂乐宇 《企业导报》2011,(11):145-146
以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灰色关联度为工具,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不协调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第二、三产业具有一定吸纳就业潜力,但吸纳就业人员不足。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发现FDI流入不足、工业增长乏力、国有经济比重偏高是造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程度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就业结构演变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市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分析,运用曲线回归方法探讨了就业结构变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就业结构变化K值对就业结构变动的速度进行了动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就业结构日益高级化,在结构转化的过程中,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3,(4):167-168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决定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河北省县域2001—2010年统计年鉴资料,运用结构偏离度分析方法,揭示了河北省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县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扩大就业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促进就业结构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36):30-31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陕西省的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三次产业的GDP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就业弹性现状的分析,发现陕西省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陕西省就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不仅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还关系着产业结构调整是否合理、有效。进入新世纪以来,衡阳市产业结构从“三二一模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产业调整带动了就业结构的积极变化。但是,衡阳市就业结构模式至今一直维系在“一三二”,结构没有转变,这种就业结构显然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力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要保证衡阳市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就必然要推动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力合理就业,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而产业是就业的载体,产业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尤其是决定就业结构的状况,不同的产业构成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劳动力的构成。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状况也逐渐演变,而劳动力要素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关键。因而,就业结构成为衡量和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广西经济发展状况与就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任伟峰 《价值工程》2014,(1):174-175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产业结构和大学生就业结构的现状,并从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系数剖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提出实现产业转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翟羽佳 《价值工程》2021,40(34):13-15
京津产业转移为河北省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通过研究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结构偏离度,为农民工就业路径选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切实帮助农民工提升就业质量,加快社会融入,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反映了经济增长的结构,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的关键。研究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与均衡来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对扩大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趋势分析、结构偏差系数以及取对数线性回归的就业弹性分析等方法,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样本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动趋势,并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提出了扩大就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长久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就业效应是经济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刘伟、李绍荣(2002)通过研究产业构成对经济规模、要素效率的影响及产业布局调整对中国当下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前进需要依靠第三产业拉动,同时要提高第一、二产业拉动效率。李晓嘉、刘鹏(2006)研究了1978年以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之间的变动关系,通过研究不同的指标,发现目前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着不对称,就业迁移落后于产业调整。千春晖、郑若谷、余典范(2011)着眼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组建关于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数量经济学模型,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点。安锦、张煜(2015)通过分析中国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业结构升级与促进就业将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基于河北省产业调整和就业变迁过程,通过研究河北省产业就业弹性和产业结构偏离度,探究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就业效应不足,进而引导河北省产业升级方式的转变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话题。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要素。文章基于广州市1980—2013年的面板数据,检验30年来广州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联动效应。结果显示:就业结构调整对广州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作用,广州产业结构升级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要加快广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该加快提高广州劳动力素质和积极引导劳动力流动,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计算了2001年至2010年北京市的就业弹性系数,并预测了"十二五"期末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的劳动力规模。结果显示,总就业弹性呈下降趋势,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释放出大量劳动力,第三产业则吸纳大量劳动人口,极大地带动了北京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与就业弹性系数不变的假设情况相比,当以发达国家就业弹性为标杆时,2015年末北京市新增就业人口将少增加100万人。在此基础上,认为北京市人口调控要强化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契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带动人口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的变动引起人力资源就业结构的变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一产业劳动率偏低;第二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就业率偏低。西部地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平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产业经济学就业弹性理论,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关联度,通过计算我国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就业的结构偏离度,我们发现高技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扩大就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变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经济增长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又对增长产生重要的作用。世界经济的发展显示,增长加速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同时伴随着资本的增长和技术进步,或者国际贸易的更大开放。就业结构的变化又和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又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分析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