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正> 列宁在1913年对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一书中的某些错误观点曾作过批注:“胡说八道!!”。在我国经济学界讨论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规律的过程中,对列宁究竟是批评卢森堡的什么错误观点以及怎样理解列宁的批注,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如王慎之,王绍顺同志分别发表的文章认为,列宁批评的是卢森堡这样一句话:“……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比较起来(以劳动时间作为计算单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比今天增长得快得多。”(以下简称“将比今天增长得快得多”)并据此认为列宁否认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规律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任微同志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的文章则不同意上述的理解,认为列宁批评的是卢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时,根据社会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最终的不同用途,把社会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研究了他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客观条件,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建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为着实现扩大再生产,首先必须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也离不开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深刻阐述了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列宁指出:“生产资料增长最快这个规律的全部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机器劳动的代替手工劳动(一般指机器工业时代的技术进步)要求加紧发展煤,  相似文献   

3.
<正> 《经济研究》1979年第11期发表了鲁济典同志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吗?》(下称鲁文),第12期发表了朱家桢同志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下称朱文),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持否定态度。现在谈一些不同的看法。一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和列宁的图式鲁文说“论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这个论点的,有一个重要的计算公式。”这指的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图式。列宁对这个图式的说明是大家熟知的。他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介绍了马克思的图式后指出:“从上面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首先是从使用价值(物质形式)的角度,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再从价值的角度,又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然后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综合平衡问题,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社会再生产总产品在流通中的实现问题。“实现问题就是:如何为资本主义的每一部分产品按价值(不变资  相似文献   

5.
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快慢是不断交替的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把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说成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原理,在经典著作中最早见于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其中就有“关于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增长占优先地位的原理”。我认为,把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是没有根据的。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扩大再生产时,只论证了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Ⅰ(V+m)>ⅡC,没有把两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因而根本没有得出生产资料增长更快的结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的公式看,“根本不能得出第一部类比第二部类占优势的结论,因为这两个部类在这里是平行发展的。这个公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出现,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把物质资料划分为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界限进一步扩展,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第Ⅰ部类、第Ⅱ部类的划分继续扩展,形成了生产数据资料的第Ⅲ部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入到新的领域。本文研究表明,三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第Ⅰ部类的数据资本、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第Ⅲ部类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三大部类社会总产品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第Ⅰ部类数据资本、追加的数据资本与企业家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减少的不变资本与第Ⅲ部类不变资本、减少的不变资本之和。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根据社会现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数据资本和数据资料的范畴;第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思路与方法,提出了新的第Ⅲ部类;第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下,论证了第Ⅰ、Ⅱ、Ⅲ部类社会总产品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7.
三关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界限的确定及其与消费、积累比例的关系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这是在技术进步条件下扩大社会再生产的一个客观要求。列宁根据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的总结,指出:“生产资料增长最快这个规律的全部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机器劳动的代替手工劳动(一般指机器工业时代的技术进步)要求加紧发展煤、铁这种真正‘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技术愈发展,手工劳动就愈受排挤而为许多愈来愈复杂的机器所代替,就是说,机器和制造机器的必需品在国家全部生产中所占的地位愈来愈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证明,列宁的这个结论也完全适用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正> 一社会再生产公式Ⅰ(v+m)=Ⅱc的主要含义社会再生产公式Ⅰ(v+m)=Ⅱc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研究了简单再生产规律与扩大再生产规律之后发现的一个重大的经济原理。马克思说: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生产不变资本的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的收入,在价值和物质两方面补偿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的资本家的不变资本。”又说:“第Ⅰ部类的收入的价值和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的价值之间的比例,看起来好象是任意的。但是很明显,如果再生产过程正常进行,其他条件不变,因而  相似文献   

9.
<正> 《经济研究》1980年第5期刊登了鲁从明同志的文章:《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快慢是不断交替的过程》。鲁文认为,“把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是没有根据的”。我认为鲁文的这个结论是不能成立的。现将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以求教于鲁从明同志。一社会生活的需要和消费的增长不能离开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鲁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实际上是不断提高的,如果把实际工资作为一个可增量,那么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的差距就会缩小。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在这里,鲁文只谈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资的绝对增长,却没有提到不变资本的增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整国民经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研讨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热潮。其中,对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特别是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讨论得最为热烈。王梦奎同志新著《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就是这场讨论的一个重要成果。该书有五章十八节,集中讨论了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的规律及其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理论上来看,对这一问题的正确分析和深入考察,关系到我们能否坚持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实践上来看,认识和掌握了两大部类对比关系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句名言:“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按照以往的理解,马克思这段话的涵义,就是指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决定产品分配关系,生产条件所有制实际上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对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命题研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基于经典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建立依照列宁对生产资料分类的社会再生产公式,提出一般求解方法及其条件.阐述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命题下的增长机理,揭示“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对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具有引领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储蓄存款的物质形态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居民的储蓄存款属于消费基金。从物质形态看,属于消费资料。”我认为,说居民的储蓄存款属于消费基金是对的,可是由此得出结论认为:从物质形态看,储蓄存款属于消费资料则是不对的。我们知道,储蓄存款主要是消费资料的潜在购买力(也有部分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但不能一概认为储蓄存款的物质形态属于消费资料。因为储蓄存款来源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V”,它既包括消费资料,也包括生产资料。来源于第一部类储蓄存款的物质形态属于生产资料;来源于第二部类  相似文献   

14.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不断地扩大再生产,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特点。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的理论,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某些错误论点,对于安排好国民经济计划以及合理的调整和改革经济结构,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要实现扩大再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就必须要比消费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换句话说,消费资料的增长就一定要慢于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15.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大家所熟知的经济规律。其含义是: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社会扩大再生产中,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速度。对于这一规律,有一种绝对化的理解:认为只要两部类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或者两部类产品价值中物化劳动的比重提高),同时保持I(v+m)>IIc的条件,不论时期长短,生产资料必然优先增长。人们常常用假设的数字例子作短期(几年)的推算,来“证明”生产资料必  相似文献   

16.
<正> 如何认识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更快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学术界有不同看法。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如果把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更快的现象放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考察,就可以把不同的看法统一起来。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生产资料生产极不发达。这个阶段不大可能出现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更快的现象。严格地说,这个阶段即使出现这种现象,也会因为生产资料生产占社会总生产的份额太小而不引起两类生产所占份额的明显变动,难以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17.
所谓“资本构成扭曲”是指与资本构成规律相悖的一种资本构成的社会现象,也是在我国出现的一种企业制度现象。在这里,资本构成主要指的是资本的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而资本构成规律则是指资本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的两个方面: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种比例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资本的需要——如何给资本带来最大的利润与利润率。而“资本构成扭曲”现象指的则是这种资本构成比例的形成,并不是产生于这两个条件,因而使这种比例也产生扭曲。  相似文献   

18.
<正> 戴园晨同志的《试论消费资料保证规律》一文,把过去被舍象掉的一些因素重新引入再生产公式,考察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数量比例的变异演化及其合理性,提出了所谓消费资料保证规律。这种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很值得学习。但我认为,消费资料保证规律的命名是不能成立的,为“以钢为纲”的方针的辩解也是缺乏科学根据的,特提出两点意见与戴园晨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马克思均衡公式为基础,推导出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的均衡稳定关系。该关系式表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之间孰大孰小的问题取决于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函数的特点。在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单调提高的情况下,瞬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存在的,但是就均衡稳定而论,两大部类一般是平衡增长的,因而稳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这意味着,在经济起飞阶段,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确实发挥着作用;而在经济成熟期,则是平衡增长规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马克思均衡公式为基础,推导出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的均衡稳定关系。该关系式表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增长率之间孰大孰小的问题取决于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函数的特点。在第一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单调提高的情况下,瞬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存在的,但是就均衡稳定而论,两大部类一般是平衡增长的,因而稳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这意味着,在经济起飞阶段,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确实发挥着作用;而在经济成熟期,则是平衡增长规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