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所有制可以归结为人们对“他从事生产或再生产的条件”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始终是人们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两个要素。所有制则是生产条件的社会形式。任何现实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进行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也只有在一定的所有制形式中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这样,不仅生产资料存在归谁所有的问题,而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再生产是传统的理论研究一直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作者依据马克思对资本和利息、利润关系研究的思路,认为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是一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中的表现形式和再生产形式范畴,并通过抽象思维,将它们的相互结构设想为“大树模式”,从而具体分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历史阶段上更替和生产单位内的转化发展,论证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既作为生产的前提,又表现在生产之中,不仅是一般历史生产的产物,而且是一定历史生产产物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般,是一个渊源于劳动产生的自然占有和财产占有统一的范畴。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一般,在特定社会主体和客体结合中的具体,或一定劳动方式和所有权的结合。劳动方式体现客体和自然的因素,对所有权保持决定性,而所有权反映主体和社会的因素,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坚持劳动方式和所有权统一,是正确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的合理性和区分历史上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本人面对着研究的不同经济对象,曾在不同意义上使用了所有制概念,归纳起来,所有制概念有如下三层涵义:第一,基础说——生产资料的归属。从一般意义上讲,所有制是指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第二,过程说——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资本决不是简单的关系,而是一个过程。”又说:“私有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也绝不是什么抽象概念或原理,而是资产阶级生产关  相似文献   

5.
<正> 李光远同志在1962年发表的《劳动力所有制的提法能够成立吗?》和新近发表的《劳动力所有制论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使他成为否定劳动力所有制范畴的代表者。我们作为李光远同志《质疑》文中所称的“劳动力所有制论者”。感到有必要对“质疑”作出回答,以求共同把这个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争议问题搞清楚。一、生产条件分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制)是社会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引言所有制,亦即生产资料所有制,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而“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自从有了人的劳动和生产,人们对于自然物的占有和利用关系即已客观存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财富的所有制关系也就开始确立。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现实的经济关系早在人类的文明时代以前即已存在,它带上政治、法律与其他意义还是阶级和国家出现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7.
所有制关系(这里系指生产资料所有制—下同),既是经济制度最深厚的基础,同时又是经济运动过程的主线。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中,实行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是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的公有制社会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上建成的。在这种条件下,个人劳动力同社会劳动力高度统一,劳动者“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资本论》第1卷第95页)他们生产出来的纯产品不是商品,而是作为社会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同上)迄今为止,历史的进程表明,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相反,在落后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俄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一些工业落后的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因此,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根本不存在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实行全民所有制形式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七十年中,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走了很多弯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全民所有制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导形式,否认商品经济的存在,实行指令性计划的管理体制,扼制了企业的经济活力。近二十多年来,几乎所有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罗晨曦 《时代经贸》2009,(10):29-30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切社会生产关系,决定整个社会的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这一思想在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宏观逻辑结构和其著作的具体论述两个方面得到体现。在宏观体系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作用通过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和《资本论》三卷的写作结构上体现出来。在具体论述方面,马克思主要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实质,并揭示了其背后的决定性因素一~生产资料所有制。  相似文献   

9.
谢好民  林霞 《经济论坛》1999,(18):19-19
“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新分配制度,是对传统分配理论的突破,是对按劳分配理论创新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那么,究竟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该如何定位按劳分配?一、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过程马克思认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这里所说的生产条件的分配,主要指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因此所有制性质决定了社会的分配制度。经济体制的改革不…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及我国所有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英 《经济问题》2004,46(5):9-11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对完善目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从有利于人的发展着手所有制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始终是经济学之谜。近年来学者们对此提出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及其他资料公有加个人所有制论、共同占有的社会所有制论、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不分离的个人所有制论以及泛化的个人所有制论均有重大商榷之处。应当从时代发展的全面性、个人所有制内涵的全面性、原文译法的全面性、研究方法的全面性、实践过程的全面性出发,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所指的个人所有制,是与公有制紧密联系的、动态的、实践的个人所有制,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形成的局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消费品个人所有制。我国已经具有实现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时空条件及实践条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重建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12.
人们曾长期把生产关系理论等价于所有制理论,实际上马克思完整的生产关系理论体系是由所有制和依赖两个维度构成的。前者是从生产中二要素结合方式的角度来定义的生产关系;后者是从生产中交往联系方式的角度来定义的生产关系。马克思的依赖理论由于强调和突出了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的利益联系和交往关系,而不论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这就把理论的分析视线和研究重心吸引到人们之间的互利合作上来,从而有利于探讨什么样的互利合作机制或制度安排,对于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或稳定增长来说是更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两三年来对所有制问题的研究似乎不及八十年代开始时活跃。在已发的有关文章中,大多把经营方式的改变看成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无关。这既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也反映不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马克思曾经说过,私有制“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总和”。现在大家对于马克思的话尽管有不同理解,但是谁也不否认所有制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研究生产关系不能不涉及所有制。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既然是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那末,说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仅仅是调整和改变经营方式恐怕就不够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提出的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就是恩格斯经马克思首肯而明确指出的产品即消费品。杜林先生和卫兴华教授将其解读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既是个人的又是公共的所有制,这是与马克思的原意相违背的臆想。  相似文献   

15.
诠释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不能脱离马克思原来的语言背景。在马克思的语言背景下,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基础是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侧重点就是重建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制。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劳动和所有权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直接同一。今天,我们将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重新诠释为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有利于明确我国所有制改革的方向,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第七节提出的,他说:“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卷第832页)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中则改为:“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17.
经营方式,作为微观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生产条件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营方式如何选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制形式、要求及其相互关系。 一、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主要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劳动力则由劳动者个人所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针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社会进步的道德准则和劳动者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第七节提出的.他说:“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卷第832页)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中则改为:“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法文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静态的生产力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构成;静态的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构成。动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主要是劳动工具)加工改造制作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实践过程;动态的生产关系即是"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的矛盾运动过程,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蕴涵在四个环节整体之中。由此,我们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诸多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 《经济研究》1979年第8期上发表了孙冶方同志的题为《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对斯大林同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首先冲破传统观念,提出了不同意见,读后既受启发,又有疑问。现就所有制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孙冶方同志不赞成斯大林同志把生产资料所有制列为生产关系中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他提出的根据概括起来就是两点:一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没有列上所有制;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