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孙唐菲 《时代经贸》2010,(14):174-174
自今年3月31日,融资融券试点工作开闸以来,融资融券业务呈现平稳增长趋势。截止至6月7日,融资融券余额已突破11亿元,金融股成为投资者的最爱。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引入有助于增加证券市场的交易量,有助于增加券商的利息收入与佣金收入,给投资者提供了更高的盈利机会,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融资融券是一把双刃剑,在放大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面对融资融券这种极具诱惑力的、新鲜的、复杂的投资品种,要充分了解其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
自今年3月31日,融资融券试点工作开闸以来,融资融券业务呈现平稳增长趋势.藏止至6月7甘,融资融券余额已突破11亿元,金融股成为投资者的最爱.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引入有助于增加证券市场的交易量,有助干增加券商的利息收入与佣金收入,给投资者提供了更高的盈利机会,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融资融券是一把双刃剑,在放大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面对融资融券这种极具诱惑力的、新鲜的、复杂的投资品种,要充分了解其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尹中立 《时代经贸》2006,(7S):52-53
“证券融资融券交易”,又称“证券信用交易”,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四种。市场通常说的“融资融券”,是指券商为投资者提供融资和融券交易。简而言之,融资是借钱买证券;而融券是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即卖空。 面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合法化,有人欢呼,有人忧虑,因为他们看到了这项市场创新的不同侧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式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迄今已有四年,融资融券业务是把“双刃剑”,在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盈利机会的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更高的风险,因此其投资组合选择十分重要。基于Markowitz经典M-V模型,研究融资条件下带交易费用的投资组合模型,并利用几何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期对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融资融券业务风险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融资融券业务是建立在市场对未来投资预期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金融工具,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无疑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融资融券业务的实施给证券市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投资者、券商、商业银行三个方面分析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蕴含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从券商风险控制、投资者风险控制、抵押证券风险控制等方面建立了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2009,(3):60-63
融资融券正成为券商最迫切的期待。投资者该如何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有什么注意事项?融资融券的推出又将为投资者带来哪些投资机会?该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对我国证券市场各方的影响,从证券融资融券交易的基本定义着手,分析证券市场、券商、投资者给融资融券业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目前有关融资融券业务的模式和规则进行了思考,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融资融券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券商目前成熟开展的各创新业务——集合理财、权证、资产证券化以及QFII&QDII业务的分别统计,发现金融创新业务已成为证券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盈利模式的多样化使证券行业逐步摆脱周期性困境,特别是利润来源的多元化增加了券商业务收入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对2007年将要推出的两个创新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业务做了分析,认为其必将成为券商新的业务开拓领域。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发现:这既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格局有关,也与国内证券业大力治理整顿有关。另外,市场的完善需要、竞争的加剧、证券业的发展等都与金融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金融创新业务的开展规模和盈利水平将决定券商的品牌和整体定位;金融创新可以提高券商业务技术水平,增加业务层次;金融创新可以丰富交易品种、活跃市场,从而增加券商收入。  相似文献   

9.
贾磊 《经济论坛》2006,(18):1-1
从8月1日起,证券公司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业务倍受人们关注,开展融资融券对于股市、投资者是良药还是苦酒呢?融资融券创新股市运作新模式。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是今年我国资本市场推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有效举措,它不仅在价格发现、市场稳定、增强流动性、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市场交易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还对于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为股市依法提供入市资金、有效打击非法融资、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创造条件、促进券商盈利模式的转轨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现代多层次证券市场的基础,对…  相似文献   

10.
融资融券业务的正式开展催生了中国股市的做空机制,这是继股权分置改革后又一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具有根本性影响的金融创新制度。发展融资融券制度,将改变中国股市"单边市"状况,不仅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还将为券商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交易方式和一种规避风险的工具。作为一种创新产品,将阐述融资融券制度及重大意义,并浅析该制度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是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彻底改变了我国"单边做市"的情况,投资者除了可以做多,还被赋予了做空的权利。简而言之,融资融券交易将卖空机制这一存在于众多国外成熟市场的交易机制引入了我国的股票市场。考虑到第一批加入融资融券标的的股票其交易不够活跃这一问题,文章以融资融券业务开通后的三批较大规模标的扩容的股票为样本进行了研究。使用事件研究法,通过对样本股票加入标的之前和之后一年的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使得市场对盈余信息的反应变得更加及时。  相似文献   

12.
继转融资之后,转融券业务试点也于2013年2月28日推出,A股市场的做空交易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转融券的推出,将有望扩大券源规模,并促进各大券商向"中介"角色的转型.然而很多投资者也担心,做空时代的真正来临,会给A股造成负面影响.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转融券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多是情绪上的,转融券细则的陆续出台,将有望长期利好资本市场.转融券试点推出迟来的"及时雨" 转融券业务是指中国证券金融公司(以下简称"证金公司")将自有或者融入的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供其办理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转融券业务是证券公司融券业务的配套机制,当证券公司开展融券业务的自有证券不足时,可以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向上市公司股东借人证券,以满足客户的融券需求.  相似文献   

13.
自2010年以来,融资融券制度的变迁及由此带来的市场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不同于以往机制变迁视角的研究,文章基于盈余公告视角,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融资融券短期交易行为及交易动机.具体来说,文章以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年报为对象,研究了盈余公告发布之前投资者是否存在异常的融资融券交易行为,以及该交易行为是知情交易还是投机性交易;此外,文章进一步结合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和账面市值比两个指标,分析了基本面投资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上盈余公告前存在异常的融资融券交易,且异常融资交易与公告后的股票收益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这种融资交易行为是投机性交易;而异常融券交易与公告后的股票收益显著负相关,特别是当盈余公告为负面消息时,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表明这种融券交易行为是知情交易.此外,融资融券过程中的基本面策略不影响结论的稳健性.文章的结论揭示了中国市场融资融券交易行为的异质性动机,对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规范发展中国市场融资和融券业务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8月27日晚,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发布和实施转融通业务规则,沪深交易所也同步公布了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实施办法。这意味着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两年多以来一直在酝酿的转融通业务正式推出。对于转融通,市场一直寄予着很高的希望,人们甚至将转融通的推出视为A股做空时代到来的标志。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转融通业务弥补了目前券商融资融券业务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31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交易试点正式启动,A股也由此进入"双边市"时代,结束了持续20年的"单边市"。2011年8月19日证监会又公布了有关融资融券和转融通业务的三项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融资融券业务即将由试点转入大规模铺开。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业务需要开立的各种账户、对投资者关心的保证金等核心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要求和规定,下面以海通证券为例来比较我国与美国在融资融券业务规则中的不同规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我国股票市场上175家企业标的股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股票市场融券交易的各种因素。研究发现,在我国股票市场上,融券交易的动机主要是对冲、套利和投机;融券者基本是逆势交易者,相对来说较为理性;融券者在进行卖空时主要考虑公司beta值、投资者意见分歧、公司基本面情况、融券交易成本及个股、市场收益情况等。这些结论为我国投资者、上市公司、券商和金融监管当局在融券交易、经营管理、风险防范和活跃市场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吵嚷"半年.及至10月,有关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时间表逐渐浮出水面,而试点券商名录及准备情况在近期也是消息频仍.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7,(11):150-164
本文基于2009—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和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从管理层信息披露和分析师预测的角度研究融资融券交易的信息治理效应。通过比较分析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与非标的股票,以及股票加入融资融券标的前后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差异,我们发现融资融券交易同时具有内部信息治理和外部信息治理的作用。其中内部信息治理效应表现为,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有效促使了管理层对非强制信息和坏消息的披露,提高了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融资融券的外部信息治理效应体现在显著降低了财务分析师对目标公司盈利预测的偏差与分歧。在控制相关因素以及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控制内生性后,以上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通过影响管理层和分析师的信息行为进而影响公司的信息环境,这为融资融券交易改善股票市场定价效率和市场质量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正为股转系统提供流动性的做市商,对于目前新三板的发展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那么券商作为股转系统市场的主要和关键参与者,将如何承担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桥梁作用?《经济》记者为此采访了4家券商负责人和分析人士。基于对做市业务的切身体验,他们对于如何做市都有话要说。要提升专业的投研能力赵大建:中国民族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PECC委员短期来看,期望新三板包括做市制度对券商带来大幅盈利是不切实际的。目前一半以上的股转系统股票都没有交易记录,做市商制度虽然是对交易和流动性的最有利政策,但也需要时间来酝酿和培育投资者,新三板市场目前仍为PE等创投类投资者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我国推进融资融券业务应走的路线,分析了融资融券业务所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对券商的影响,重点针对中小券商在该业务中的被动局面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