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原油进口权和成品油出口权的放开,包含了两个要点。首先,引导淘汰炼油落后产能,减少供应;其次,成品油出口权放开将直接缓解汽柴油过剩的现状。回顾2015年国内油气行业,提及最多的就是"放开"一词。在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外资独资加油站审批、成品油价改等方面,政  相似文献   

2.
2013年,我国地方炼厂炼油能力稳步扩张,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8亿吨/年,配套水平也取得显著进步,特别是加氢能力扩张较快。由于获得原油进口权和主营炼厂增供,原料结构大幅改善,产品质量有所提升。2014年,地方炼厂仍将有千万吨左右的扩能,配套装置的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对地方炼厂逐步放开原油进口权,地方炼厂拥有的原油进口配额和成品油产量也将继续增加。在国家弥补税收漏洞、提高技术门槛、放松原料瓶颈等宽严相济政策的引导下,地方炼厂将迎来一次行业洗牌。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地方炼厂期待多年的进口原油使用权与原油进口权破冰放开,随着利津石化、垦利石化等地方炼厂逐渐自主进口原油,地炼原料市场逐渐由吃紧过渡到充裕、由单一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原料"自由选择度"明显提升。加上自2013年开始的国内海洋石油大批量外放,地方炼厂原料市场更加充裕。近两年国家不断推高燃料油消费税,使以往活跃在地炼原料市场的进口燃料油被无情"踢出"原料圈。部分进口商已将投资眼光转移,或紧跟国家政策变化,想在原油市场分"一杯羹"。地方炼厂原料市场结构的多样化愈加明确。  相似文献   

4.
<正>2月16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炼厂在淘汰一定规模产能的前提下可使用进口原油,用油数量与淘汰落后产能按不同比例确定。该项政策一出,引发笔者诸多思考,我国对进口原油使用出新政的真正用意何在?进口原油使用管理,若单从该文件的核心内容来看,重点落在了"使用"二字上,但其实如果没有进口权显然使用也无从谈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以及中国化工等都曾经为地炼解决过所谓"进口"问题,但是该政策涉及的使用权意在为进口权或者进口权下放铺路。关于这个政策的影响可从正反两方面解读:如果重心放在"使用权"上,那么这次打压的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期间,继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放开后,已有37家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地方炼企获得"两权",并获得1.43亿t原油进口配额,随后成品油出口和定价权或将放开,中国成品油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新项目陆续建成,大洗牌正在来临。进半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王宜林党组书记、董事长先后莅临辽阳石化考察指导并作重要指示。2019年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召开2019年工作会议。随后,辽阳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白雪峰在公司四届二次职代会上做了题为《牢记总书记嘱托,当好国企"种子队",高质量推进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特色炼化企业建设》的工作报告,号召全体员工"全力迈好‘三年三步走’的第三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经典,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生活等多个领域,文章通过对《孙子兵法》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深入探讨对当好国企"种子队"和推进公司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汇能源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商务部批复文件,赋予其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今年安排进口允许量20万吨,公司还可根据市场情况将原油销售给符合产业政策的炼油企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油进口权又成了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石油行业中,上游领域以三大国有石油企业为绝对主体,市场化程度偏低;在石油炼制业中,强调国家对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调控,并以严格控制国产及进口原油的分配计划和实行成品油集中批发为基本管理手段;在石油进口贸易中,对原油和成品油国营贸易进口实行自动许可管理,由政府进行总量调控,同时允许非国营贸易企业从事少量进口,进口数量每年递增1 5%;在成品油流通领域,我国正在按照加入WTO时的承诺进行改革、开放;在石油价格的管理方面,国家发改委正在尝试新的成品油定价方式.鉴于我国石油行业相对集中管理的现状,建议石油行业的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监管职能,制定非歧视性的市场准入政策,实现石油来源多样化,逐步放开石油进口权.只有解决了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问题,在竞争机制下,合理的价格机制才能自然形成.因此我国石油价格市场化要随着石油市场的开放、石油价格监管体系的相对完善来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2015年中国炼油能力首次下降,总能力为7.1亿吨/年;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向地炼放开,原油加工量小幅增长,开工率维持低位;成品油净出口进一步增加,逼近2000万吨/年;低油价下炼油毛利显著改善.“十三五”期间,中国炼油工业发展需特别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放缓炼油能力增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化解产能结构性过剩;二是继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型化、炼化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三是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将进一步发展,竞争将更趋激烈;四是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五是全面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快炼油业“走出去”步伐.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记者 张香 曹阳)7月23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原油加工企业申请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可获得原油进口资格.多位地炼企业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为此叫好,称继使用权后,进口权也将向地炼企业开放.  相似文献   

10.
201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和油品市场供过于求使炼厂加工量增长受限,但市场逐步放开和低油价下的存储需求使原油进口量创纪录地升至3.355亿吨,升幅接近9%.航空煤油、燃料油、柴油和汽油等成品油出口量大增而进口量缩减,使中国24年来首次成为成品油净出口国.柴油净出口量30年来首超汽油,燃料油进口量则降至13年来最低.旺盛的化工原料需求推动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继续扩张,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石油气进口国.2016年,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措施可能抵消低油价的影响,中国油品消费增速将维持较低水平,但国家进一步放开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权以及新增储油能力的投用,将促使原油进口量继续上升,成品油出口量可能再创新高;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在经过两年的飞速增长后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进口原油政策放开后,地方炼厂在参与国际原油采购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并形成了独具特点的进口原油采购策略:一是偏好低硫中轻质资源,二是偏好现货采购模式,三是偏好采用布伦特原油期货计价,四是偏好目的港船上交货,而且原油到港后主要依靠汽车运输.未来,地方炼厂在优化进口原油采购策略方面,一是要把握不同基准价的价差变化,择优选择计价油种;二是要关注市场结构变化,顺应市场形势主动调整采购节奏;三是要加大套期保值工具的使用,灵活运用“点、锁、换”三种套保方案.采购模式逐渐向“现货+长约”转变.同时加大原油的管道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进口原油大部分来自中东国家,我国从海湾地区进口原油的海上运输距离比欧美国家都要短,但我国进口原油的到岸成本却比欧美国家进口原油的到岸成本高得多,主要是由于欧美进口原油的运费由卖方给予了运费补贴,而我国则没有享受这种运费补贴。根据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待遇条款”,中  相似文献   

13.
接炼进口原油的风险及对策余灼华钟开明潘强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正逐步增大,在国内原油产量有限的情况下,接炼进口原油的企业也逐年增加。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风云变幻,起伏不定,给加工进口原油的企业造成很大风险。本文就石化企业加工进口原油的...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首破7000万吨大关,达到7013.4万吨,较上年的3661.4万吨猛增3352万吨,增幅高达91.5%。这也是进入90年代后,继1997、1999年我国进口原油两次超过3000万吨以来,进口量最多、增势最猛的一年。据海关统计,受原油进口激增、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双重影响,2000年我国以原油、成品油进口总用汇减去同期出口原油和成品油创汇计的石油净进口用汇从1999年的54.9亿美元陡增至142.6亿美元,当年多支出外汇87.6亿美元。我国2000年原油进口量如此大的增幅和石油净进口用汇的激增,已引起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00年原油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商检机构为例,通过对商检机构进口原油的检验监管模式的实证研究,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分析论证商检机构在目前检验监管中存在问题与不足,进步一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放开微观的检验鉴定职能,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充分发挥市场与社会的力量,保留监管职能将更大的精力放在维护市场的公平有效,保护公共安全、卫生、健康及口岸环境的工作上。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石油需求绝对水平上的二号大国。增量水平上的头号大国,我国石油需求的变化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不透明的石油数据、猛烈波动的石油进口以及不合理的国内石油定价机制,使我国石油进口陷入了“越买越贵”、“越贵越买”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且互为因果,即原油进口增速的大幅变化导致油价的变化,而油价的高涨又反过来推动原油的大量进口。要突破这种困局,需要加快石油行业的改革,完善国内石油定价机制,同时要在石油进口策略上作出调整。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大国的需求优势,积极融入全球定价体系,争取定价的参与权和调控权,变被动承受者为积极的影响者,从而形成对已有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出口均价511美元/吨,进口均价才328美元/吨,成品油国内外价格继续倒挂,导致出口激增七成。从拱北海关了解到,今年以来由于国际成品油价格的持续高涨,广东口岸成品油出口大幅增长、进口明显下降。海关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底按照加入WTO约定,成品油批发权将对内资和外资企业开放,届时跨国公司将取得自由进出口大宗成品油权,假如油价仍然倒挂.国内原油将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18.
对于正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的中国来说,作为世界第二大油气资源国的伊朗无疑是一个必须抢占的战略要地。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较大规模增加从伊朗进口原油。2001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1085万吨,占同期中同原油进口总值的18%;2002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1110.70万吨,占当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5.76%,这一年伊朗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2003年、2004年伊朗向中同石油进口量仅次于沙特,是我国的第二大原油供应国。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中化等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公司都早已进入了伊朗市场,都在德黑兰设有办事处。  相似文献   

19.
《汽车观察》2012,(9):48
《上海证券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乘用车柴油化细则有望年内获批》的新闻报道,主要内容如下: 1、在我国油品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乘用车推进柴油化工作将加快进程.据知情人士表示,从明年起可能全面放开柴油成品油的进口权.  相似文献   

20.
石油风险不容回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首破7000万吨大关,达到7013.4万吨,较上年的3661.4万吨猛增3352万吨,增幅高达91.5%,这也是进入90年代后,继1997,1999年我国进口原油两次超过3000万吨以来,进口量最多,增势最锰的一年,据海关统计,受原油进口激增,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双重影响,2000年我国以原油,成品油进口癖用汇减去同期出口原油和成品油创汇计的石油净进口用汇从1999年的54.9亿美元陡增到142.6亿美元,当年多支出外汇87.6亿美元,我国2000年原油进口量如此大的增幅和石油净进口用汇的激增,已引起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