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也存在着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接着阐述了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对我国政府审计的推动,最后对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与政府绩效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柳 《时代经贸》2007,5(1X):48-48
政府及管理当局与社会公众之间存在着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政府依法行驶管理行政事务权力,无偿向社会公众征税,也同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这种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政府绩效审计产生的动因。本文首先介绍了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接着阐述了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对绩效审计的推动,最后对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与政府绩效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及管理当局与社会公众之间存在着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政府依法行驶管理行政事务权力,无偿向社会公众征税,也同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这种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政府绩效审计产生的动因.本文首先介绍了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接着阐述了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对绩效审计的推动,最后对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独立审计产生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委托代理背景下,两权分离形成了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委托和受托的经济责任关系。由于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标在某些情况下有所不同,所有者基于财产安全的考虑有必要聘请独立的第三者对管理者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据以做出继续或解除委托的决策。因此,以西南财经大学蔡春教授为代表的“受托经济责任观”认为,审计是保证受托经济责任有效履行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确认与解除。这一观点既反映了审计的本质,同时也指出了审计关系产生的内在渊源。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考…  相似文献   

5.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受托审计,它是地方党委、政府通过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审计机关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弄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为管理、使用、监督干部提供依据。本文从审计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审计方法入手,界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概念、特点、作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进而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写作准备及制发程序进行了探究研讨。  相似文献   

6.
何涛 《时代经贸》2013,(18):112-113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受托审计,它是地方党委、政府通过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审计机关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弄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为管理、使用、监督干部提供依据。本文从审计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审计方法入手,界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概念、特点、作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进而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写作准备及制发程序进行了探究研讨。  相似文献   

7.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经济责任关系的主体之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它是根据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特点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理论根据为:第一,审计是因两权分离后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而产生的,归根到底审计就是审查资产管理者对资产所有者应履行的经济责任;第二,经济责任审计无论在私有制国家还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政府审计效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共受托责任视角出发,认为履行监督职责的政府审计机关同样属于受托责任方,故而从剖析政府审计工作的优越性入手,分析了政府审计效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制定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的政府审计发展战略;转变审计理念,扩大审计职能认知;完善审计过程公开制度,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三项策略以提高政府审计效能、践行审计受托责任。  相似文献   

9.
公共受托责任与国家审计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亚东  刘平 《经济师》2009,(1):166-167
国家审计目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审计机关若干时期的总体职责与预期效果,它体现国家审计的本质。国家审计产生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并随着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的深化而发展的。根据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理论和国家审计关系理论,公共资金(或公共资源)的委托者、受托者和国家审计机关及人员构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审计关系链。国家审计目标在于独立地提供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鉴证信息。保证公共受托责任全面有效履行,并向委托者报告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内向型管理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部审计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摆脱传统的财务受托责任关系的束缚,而是向管理受托责任关系拓展,内部审计也由此体现出超越一般监督职能的全新功用。通过对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认识,探讨在组织内部开展的管理审计-内向型管理审计的特征,以及在内向型管理审计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缘起于Jensen和Meckling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政府部门会计也要承担受托责任,对政府部门实施及时、有效的审计监督,履行财产受托责任(accountability in property)和管理受托责任(accountability in management).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管理:内部控制责任刚性化、内部控制责任主体多元化、扩大内部控制测评范围及其应用领域、侧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控制环节、内部控制(准则)测评标准体系化、关注公共部门的责任与风险.  相似文献   

12.
绩效审计是基于受托经济关系,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和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受托者开展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旨在促进其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开展绩效审计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职能不断到位的一种表现。但是绩效审计在我国仍处于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与党政干部直接相关经济活动的监管和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作为特殊审计类型出现的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一种特殊的经济受托责任关系所建立的一套审计体系.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研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然后分析其在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晓磊 《时代经贸》2007,(5X):23-24
本文从内部审计建立的背景入手,通过对受托责任理论的研究分析指出内部审计源于企业内部需要,从内部审计产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受托责任是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5.
李岩  刘三昌 《经济论坛》2003,(13):75-75
理论界不少学者把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出具不实审计报告的原因归咎于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关系的失衡,并提出纠正审计关系失衡的种种措施。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审计关系失衡的现象,指出在审计关系失衡现象背后存在的审计签证关系以及在审计签证关系下如何维护审计的独立性。一、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关系实质是审计签证关系一般认为,审计产生于两权分离,即财产物资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两权分离,财产的经营管理者对财产的所有者负有受托经济责任,为了解脱经营者的经济责任,财产的所有者委托第三者代表他们对经营管理者承担和履行的经济责任进行…  相似文献   

16.
王强 《时代经贸》2010,(20):112-113
从受托责任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需要先分别探讨公司治理与受托责任、内部审计与受托责任的关系。一、公司治理:确保受托责任系统有效运行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与受托责任的关系,这里强调:(1)公司治理是一套制度安排,它是受托责任系统中的一种控制机制,其最终目的是确保受托责任系统的有效运行。(2)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利益相关者与组织问的受托责任关系受到重视,但从公司的长期发展、公司治理失败的教训来看,我们不能否认,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受托责任关系在公司治理问题中仍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人员及内部审计工作受控于单位领导,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的职能被弱化。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法规,强化受托责任主体的受托责任及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职能在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8.
内部审计实质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再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立足点应该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帮助管理部门这一代理人(外围的委托代理关系)更好地履行其受托责任,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分公司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责任的演变是密切相关的。它因经济责任的发生而发生,也因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从审计历史看,当财产管理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时,财产所有者必然要求通过具有独立性的第三者对财产经管者履行的经管责任加以审查,以评价经管者是否忠实地履行受托责  相似文献   

20.
张晓磊 《时代经贸》2007,5(5):23-24
本文从内部审计建立的背景入手,通过对受托责任理论的研究分析指出内部审计源于企业内部需要,从内部审计产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受托责任是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