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内蒙古中部包括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三市,是内蒙古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共有旗县15个。本文选取呼和浩特市所辖的土默特左旗和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所辖的达拉特旗为例,分析旗县城镇化动力因素的演变、现状和评价,并探讨城镇发展的对策。 一.概况 土默特左旗位于呼和浩特市西部,面积2712平方公里,2000年总人口34.3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旗中心城市察素齐镇是呼市市域内的二级城市,常住人口5.39万人,位于呼市一包头高速公路沿线,  相似文献   

2.
傅根友 《浙江经济》2006,(17):48-49
初步的实践探索 编制了一套统筹规划。包括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域交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以及教育卫生布局规划等覆盖城乡的市域总体规划;市域中北部工业经济区规划、市域南部生态经济区规划、园区基地布局规划、重点集镇总体规划等区域发展规划;市域村庄布点规划、示范村和整治村规划等村庄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等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等等。这些规划为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构筑了主体性框架。  相似文献   

3.
《宁波经济》2006,(9):30-31
根据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宁波重要基础设施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一是港口基础设施;二是交通基础设施;三是公用事业设施和社会事业设施两类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公用事业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和生态等设施,社会事业设施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等设施。市域重要基础设施构建(一)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力:加快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城镇化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从城镇化体系建设来看,青海省城市和城镇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省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与新兴城市的城镇化,其发展水平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一、海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海西州城镇化现状 海西州由格尔木、德令哈两市,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和大柴旦、冷湖、茫崖三个行政委员会共八个行政区组成.以德令哈市为中心,包括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在内的东部经济区,是全州典型的绿洲农牧业区,农牧业资源、生态资源相对富集,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农牧业及贫困人口所占比重大.  相似文献   

6.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章构建市域共同富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投影寻踪模型,对2007-2020年成都市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成都市共同富裕水平呈不断提高趋势,各区(市)县共同富裕空间分布呈现聚集特征,一圈层城市和中心城区共同富裕水平最高,三圈层城市共同富裕水平最低。人口、产业结构和社会保障是影响共同富裕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以统筹城乡模式推进市域共同富裕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计算淮海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维数,并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具有多重分形结构;城市分布的均匀性较为适中;城市之间空间关联程度、空间相互作用程度一般.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淮海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淮海经济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段地带,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但经济发展却长期相对滞后。本文,首先从时间序列角度定量分析淮海经济区城市体系的城市首位指数。其次运用分形理论从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空间规模结构两个角度定量测算城市体系分形维数,得出城市体系基本特征:城市首位度不大;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趋于良好的发育状态;城市空间分布格局趋于集中,城市间相互作用趋于加强。最后,从重点建设中心城市、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城市带,强化节点城市建设、重点发展大中城市,突出中小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全国重点镇和小城镇建设三个层次和角度提出如何加快培育和建设点—线—面相结合、城市体系结构和布局比较合理、城乡协调发展的淮海经济区城镇密集带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经济区由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农村所构成,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周边地区支撑中心城市发展,各区域单元之间空间关联和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按不同空间层次,经济区可分为以小城镇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及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经济区与行政区的互动关联,也需要适度分开.将经济区作为全国性空间规划的基本单元,有利于改变我国人口与产业不匹配、大城市过大、小城镇过小、中等城市发育不良的区域空间结构不合理状况.八大重点经济区需要进一步建立区域合作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郁冠 《开发研究》1988,(5):25-26
<正> 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市和县形成城市经济和县区域经济两个经济巨轮,推动着经济全面发展。这个经济带共有大中小城市85个,县建制525个(不包括县级市45个)。县,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单元。每个县的经济也自然形成一个小型的区域经济。县区域经济,是综合性经济,包括一、二、三次产业。县属城镇和乡镇,是城市和农村  相似文献   

11.
《宁波经济》2005,(8):27-28
宁波都市圈是由宁波及周边城市共同组成的,呈圈层状布局,在经济网络、交通网络、行政管理网络、信息网络等方面具有明显一体化发展倾向的城市网络体系的总和。从空间上看,宁波都市圈主要包括以宁波未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内城镇组团为支撑的都市区域,和由舟山、绍兴、台州等周边城市组合成更加有机紧密的空间联系的都市圈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2008,(Z2):33-33
到2010年把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环境优美、文明富裕、功能完善和富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以兰州市区为市域核心,以二级市和县域中心为纽带,以小城镇为扩散点的多中心、多层次、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构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构架。  相似文献   

13.
以德令哈市为中心,包括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在内的东部经济区,是海西典型的绿洲农牧业区,农牧业资源、生态资源相对富集,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农牧业及贫困人口所占比重大,是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较重的区域.充分发挥东部经济区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加大扶持力度,促使这一欠发达地区实现跳跃式发展,对于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解决好海西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现出来的"三农"问题、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金祥 《湖南经济》2003,(12):67-67
城市规划是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结构、城乡空间的调整,也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此,2002年,永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做强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载体”的城市发展战略,聘请中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高起点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科学确定了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布局,未来20年永州将发展成为70万人口、77万平方公里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湖南历史文化名城、湘粤桂三省边区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此次总体规划修…  相似文献   

15.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三个重点发展经济区之一。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将以西安为中心,主要依托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天水等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资源富集、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在城市建设、土地管理、人口及劳动力流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产业布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为"环鄱区"),是以江西省鄱阳湖为核心、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战略构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示范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三座城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共38个县、区,覆盖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辐射力模型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辐射力研究对于城镇的发展意义重犬。文章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现状,构建了都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镇2007年城镇辐射力模型,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中存在缺乏辐射力强的超大型城市、区域北片和东片辐射能力较弱与其区位明显不符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战略,即树立生态城镇化发展的理念,营造一个适宜的产业体系,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城镇体系,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原则重点打造生态城镇,制定生态导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四川省广元市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市域城镇体系存在的现实情况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优化广元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的具体方案和完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柯山 《中国西部》2010,(2):78-81
以成都市为中心,构建四川省的一级经济区,其范围包括现有成都经济区的7个城市再加上内江、自贡和南充三个城市,形成"1+10"的格局。按这种方式划分经济区,既能够充分发挥成都的优势,又能够促进经济中心的发育,还有利于将介于受成都和重庆双向辐射的内江、自贡、南充三个城市,尽可能地纳入到成都市的服务和辐射范围,壮大四川省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成渝经济区中作为"一极"的实力。  相似文献   

20.
成渝经济区的因由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成渝经济区的由来,同时列出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六大现实问题:成渝经济区能否成为和如何成为西南甚至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的协作发展问题;成渝经济区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问题;成渝经济区城市、城镇体系建设问题;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的问题。未来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应着力研究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产业空间布局战略、协调机制、对外开放、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