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褚莹 《现代企业》2008,(1):26-27
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取代工业经济时代。正如彼得·德鲁克所预见的那样:“真正的控制性资源和生产决定性因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力,而是知识。”越来越多的企业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调整到企业知识资源建设;由过去主要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靠知识等无形资产的创造来实现企业的增值。知识资本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适应网络经济需要的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特点表明,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不是物质资源,也不是财务资源,而是知识资源。知识资源已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的资产结构也将随着知识资源的扩大而发生改变,现行财务管理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特点表明,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不是物质资源,也不是财务资源,而是知识资源.知识资源已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的资产结构也将随着知识资源的扩大而发生改变,现行财务管理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以知识资源为生产动力的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增长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目前真正控制性资源和生产决定性因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力,而是知识".从1996年OECD发表<知识经济报告>指出以"知识"为核心的新经济将改变全球经济发展形态开始,知识已经变成一种重要的资源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企业标准化》2006,(4):6-6
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市场、不是企业家.而是强过企业的全体力量和各种因素共同整合的知识与技能。从本质上说.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协调力、组织力,是把不同的资源,包括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协调和整合起来.成功地进行生产运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 对企业而言,知识是一种重要生产资源,它包括两个部分:专业知识和客户知识。知识管理是将知识转化为公司更正确的决策和更好的作业方法,目的是在知识与有效行为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反馈关系。而知识管理对现代企业的作用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知识的共享、沉淀和增殖,从而将知识资源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中,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实现知识的共享,而不是让知识独立存在于"个人"或是企业之外,就需要建立知识管理的网络化结构,以管理知识为核心,重组企业的生产流程。既然要实施知识管理,有些企业可能会迷惑——昨天我们要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流需求计划)、MRP 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今天要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明天又要KM(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究竟我们要用什么来管理企业?简而言之,20世纪60年代的MRP管理是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  相似文献   

7.
知识和企业资源及其能力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正在成为企业成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生产要素的今天,从知识视角分析企业资源和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然后探讨了知识和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的有机联系。最后推出结论和有关启示。  相似文献   

8.
加强知识管理 创建学习型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普鲁萨柯(Laurence Prusak)指出:惟一能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的就是知道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快速获取新知识。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是可以为企业带来财富增长并且可以被反复利用的资源,它表现为企业无形资产、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就取决于企业对知识资源进行开发和有效利用的程度,即企业知识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经营哲学与企业风气 企业经营资源可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显性资源即可视资源,由人财物构成,隐性资源即不可视资源.隐性资源最引人注目的是企业风气,企业风气是流动在企业内的风气.是企业内部职工统一意识.它如同空气和水那样重要,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影响巨大。企业风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良好的风气能使企业效益长期增大.差的风气则使企业效益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科技创新与科学发展时代,人本资源已经上升到企业资源的主导地位。人的知识是唯一在使用中不被消耗和能够不断增值的资源,并将取代资本和权力,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知名企业家们较早看到,企业“人本资源”即劳动力与人才资源是构成科学发展的资源基础,开发人本资源则是激发科学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由此纷纷将人本资源放到企业的重要位置,取得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惊人业绩。研究知名企业开发人本资源,激发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活力突出有六大奇招,可供我国企业家在以人为本激活人才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11.
知识市场配置效率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知识市场如何配置就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经济资源的特征出发,提出了知识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分析了知识市场无效率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改进知识市场配置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模块化:授权与控制悖论的解决方案——知识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罗文军 《上海企业》2006,(12):58-60
知识观的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实质就是一个知识体系,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异质性资源。该理论在知识特性而不是在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给企业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多数学者将企业知识整体看成几个独立部分,如Holsapple和Joshi将企业的知识资源分为标志性和内容型知识资源,菲力浦斯将企业知识资源分为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产形式存在的知识资源,野中郁次郎将知识资产分为经验性、概念性、系统性、常规性知识资产,这类分析法忽视了企业知识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赖和影响的关系。芮明杰教授等提出企业知识体系是由分散存在于企业的员工(…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战略管理重点是无形资产规划 无形资源顾名思义是指不具备物质形态的资源,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具有巨大的价值创造效用,实际上,企业无形资源就是一种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资源。换言之,在企业现有的无形资源系统中,除土地使用权外,几乎都是属于知识资源的范畴,它包括人力资源、制度资源、文化资源、技术资源、关系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等。  相似文献   

14.
企业创新的误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不再是企业所掌握的物质资源,而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将已有的和可利用的知识资源转化为企业的独特优势。如果没有创新的驱动,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战略并购与知识联盟的学习经济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战略并购和知识联盟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学习,从对方(并购方或联盟方)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大的价值。由于这一学习过程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也称之为“学习经济”。学习经济的本质在于,由于学习速度加快而使知识转移效率提高,从而提升企业的战略资源价值,巩固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并购是为了实现目标企业的能力、知识的转移和扩散以及同并购企业原有能力、知识的整合,获得目标企业的战略资源,从而形成持续竞争优势。而知识联盟的主要目标也是为了学习及创造知识,形成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知识是有潜在价值的信息,技术是科学性的知识或其他组织化知识在实际任务中的系统应用。技术资源的知识特性决定了它对其他资源的替代关系,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因为减少对原料、劳动力、时间的占用,成了先进经济的重要资源,是其他各种资源的最终替代物,是企业的终极资源。技术知识既包括理论形态也包括经验形态。  相似文献   

17.
群山 《质量春秋》2006,(10):34-36
一位企业家认为,企业要出市场精品,首先要出“人才精品”。日本学者伊丹敬之说,现代企业中那些有独特能力的、能为企业长期固定工作的人,是比股东提供的资本更为稀缺的资源,并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本质的贡献。的确,人才与知识作为企业中的核心资源,对于提升自主创新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至关重要。时下,打造增强自主创新力的“人才精品工程”,已成为企业突出以人为本,加快人力与知识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战略任务。研究中外知名企业人才与知识资源管理创新之道,对于我们的企业建设“人才精品工程”,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中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我认为: 第一,中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只是把产品卖到国际市场上,这不是国际化。中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是企业要素资源人力、资金、技术、市场、上游资源,进行全球化配置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人类最缺乏的资源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识,充分发挥知识资源的效率。目前很多组织都在致力于收集、储存或萃取知识,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传统的知识管理过于强调技术,把知识当成静止的、有形的物件来处理。知识具有极强的流动性,组织应对拥有的全部知识资源进行全流程的、全方位的、系统的、动态的优化配置。只有有效地使知识在组织内外流动起来,实现知识资产的不断增值,知识才能成为组织永不枯竭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知识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并不是信息技术就能完全解决得了的。在处理大批量的原有的“知识资源”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处理新的“知识资源”时,绝对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