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企业现金流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考察了企业特征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显著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规模较大的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更强;面临严重融资约束的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较低.表明融资层级理论和自由现金流假说都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投资行为有一定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而发展壮大,逐渐在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自由现金流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并从自由现金流视角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有效地抑制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在机构投资者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相对于非基金持股,基金持股能更有效地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并能通过自由现金流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内部现金流、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自由现金流较小时,非国有控股企业表现为投资不足,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是敏感的,而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不敏感;当企业自由现金流较大时,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都表现为过度投资,两类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都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融资约束理论,探讨了代理问题和财务困境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融资约束、内部现金流与企业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之间呈非线性复杂关系,企业投资支出与内部现金流之间表现出U型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代理问题和管理者代理问题可以导致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在低融资约束的情况下反而较大,财务困境可以导致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在高融资约束的情况下反而较小。从代理问题和财务困境的角度丰富了融资约束理论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分析方法,同时也为优化我国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王治 《财会月刊》2008,(11):9-12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内部现金流、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自由现金流较小时,非国有控股企业表现为投资不足,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是敏感的,而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不敏感;当企业自由现金流较大时,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都表现为过度投资,两类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都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6.
朱洁 《价值工程》2012,31(16):125
本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在不同规模下投资与现金流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以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07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以企业规模为分组标准,利用实证检验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知与大规模企业相比,小规模企业投资对现金流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05年至2010年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中国产品市场竞争、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负相关,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提高了投资效率;行业竞争与财务信息披露之间既具有互补效应又具有替代效应;行业管制降低了财务报告质量对非效率投资的正面作用;处于行业竞争劣势的企业中财务报告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并购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司并购的"成功悖论"引发人们对公司并购行为的重新审视.从行为经济学中的管理者非理性假设出发,实证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特征与公司并购投资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显示,出于自身利益的长远考虑以及公司并购普遍败绩的现实,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对并购投资表现出较为谨慎的态度.但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与管理者的自信程度高度相关,说明并购投资行为实际上同时受到自由现金流以及管理者自信程度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我国股市1998~2006年间的财务报表数据,选择正自由现金流、低自由现金流乘数和低财务杠杆的大公司,对其以自由现金流为基础的投资组合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以自由现金流为基础的投资组合回报始终优于市场指数,说明在我国股市实行基于自由现金流的投资组合是积极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2009年间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股权性质对其投资额有影响,且国有上市公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额更大。同时上市公司的投资额存在一定的惯性,即前后两年的投资额之间存在相关性。自由现金流的大小直接影响上市公...  相似文献   

11.
高成长行业往往存在着良好的投资机会。虽然能够避免传统的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居高不下的矛盾,也要注意警惕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的新形式,特别是管理层不理智的派发大量现金股利。另外大股东及其它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都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投资能力。本文认为,从财务策略上除了强化管理、堵塞自由现金流外流的漏洞外,储备适量的自由现金流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债务约束的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现金流理论认为,当企业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时,管理者倾向于过度投资。债务控制是降低因自由现金流引起的代理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模型检验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不显著存在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债务约束效应在我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博 《现代企业》2012,(4):35+38
作为公司成长的主要动因和未来现金流量增长的重要基础,投资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然而,近几年投资回报率低下、重复建设、频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等现象层出不穷,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滥用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倾向。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引发了股东与管理层的委托—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14.
袁辉  吕宗元  宁凯  许晓军 《会计之友》2008,(23):103-104
文章选取我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与2006年数据,对管理层持股与投资——现金流问题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管理层持股有助于上市公司改善投资效率。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不存在相关性,没有得出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主导动因。  相似文献   

15.
终极控股股东能够对企业过度投资产生重要影响,而高质量的盈余信息具有信息传递功能,能够影响终极控股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以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增加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而两权分离会诱发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的增加会加剧过度投资,并增强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性;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减少过度投资,且在自由现金流较多时,削弱效果更强;高质量的盈余信息与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呈现协同效应,共同抑制过度投资;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减少两权分离导致的过度投资,且在自由现金流较多的企业,治理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会计稳健性的有效契约观,实证检验了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面临过度投资时,上市公司会显著增加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政府控制会显著降低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上市公司2004—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会计信息质量、审计监督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同时探讨在不同财务状况(包括成长性和自由现金流)的上市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监督对公司投资效率损失缓解作用的差异,结果显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确实有助于缓解公司的投资效率损失,且高质量的审计监督能够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的这种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审计监督对公司资本投资的这种影响在不同成长性和现金流的公司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值账面比等因素条件下,会计信息质量较高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较低,说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投资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稳健性检验表明,研究结论不依赖于计量模型的设定,具有较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有企业有着特殊的制度背景,其投资行为有异于民营和其他类型的企业.文章以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用上市公司数据证明国有企业股权特征、自由现金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股改后大股东持股比例发生变化进行分析,指出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由45.58%下降到36.92%,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控股权,使得各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差距缩小,可能形成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是否会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受现金流的影响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存在显著的促进影响,股改后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相关性小于股改前;2.投资对现金流敏感的原因是普遍存在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下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改后虽然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下降,但是这种变化趋势却加剧了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3.股改使得前五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范围趋于缩小,股改后股权制衡缓解过度投资的水平比股改前提高,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