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信访是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形式。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宏观背景下,进行体制现代化变革,改革现行的信访制度,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在法治框架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信访制度的存在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着现实的宪法依据,是将公民的宪法性权利予以落实的一种制度安排。信访权利属于救济权的范畴,信访制度作为一项中国特有的制度,具有政治参与、权力监督以及权利救济的功能。正确的功能定位,是信访制度得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好重要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浅议现行信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然 《经济师》2009,(9):53-54
信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权救济方式。文章从分析信访制度设计和信访活动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入手,探讨完善信访制度的思路和措施,以期对促进信访工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陈燕琴 《时代经贸》2011,(12):37-37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涉诉信访量都很高,严重妨碍了司法权威,影响了社会和谐,将涉诉信访制度带入一系列的困境之中。本文主要分析涉诉信访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如何走出困境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5.
信访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司法途径以外的救济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功效.在目前社会变革发展的转型期,整个信访机制暴露出种种缺陷,对它的改革迫在眉睫.除了信访机制的重新架构外,信访风险评估及信访信息通报制度必须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5,(12)
行政信访制度作为一种在我国已经沿用几十年的行政法律制度,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对于行政信访的研究多数却停留在行政学、政治学或社会学角度,从行政法角度对其展开研究的却少之又少,文章从该角度展开了对行政信访制度的研究与探索。文章主要对行政信访制度的认识、现状分析以及当前我国信访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行性探究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信访条例》立法缺陷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的《信访条例》存在重大立法缺陷。其一,信访权利实质上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直接监督权,在没有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关法律规定作为立法依据或经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权的情形下,行政法规无权对公民的直接监督权进行法律规制;其二,《信访条例》有许多明显违背中国宪法的条款规定,对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构成重大侵蚀;其三,信访工作的属地管理原则有违一般的逻辑常识,不但不利于信访困境的解决,反而有可能积累、加剧社会矛盾,同时,条例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处分主体机关规定模糊不清,表明信访监督机制仍不够完善,不利于建立畅通的信访秩序。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信访内容介于政府和法制之间,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完全法制的中国。在当前和未来之间,伴随着社会历史进程,信访制度要适应国家环境的需要,找到一个历史的平衡点。进行信访制度改革,要让信访制度增加法制概念,体现法律精神,从而真正发挥信访职能,加快法制化进程。律师在法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法律化身的角色,要求信访亟待引入更加完备的律师参与信访机制,发挥律师应有的作用,对于树立党和政府形象、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涉诉信访量都很高,严重妨碍了司法权威,影响了社会和谐,将涉诉信访制度带入一系列的困境之中.本文主要分析涉诉信访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如何走出困境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莉莉 《大陆桥视野》2011,(22):85-85,88
政治制度改革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信访制度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政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结合目前信访工作的实践,对信访制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改革和发展信访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和可以选择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峰 《时代经贸》2011,(2):11-12
解决企业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现有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接待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制度。针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的缠讼和重访,应该以人为本,完善缠讼案件终结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2.
信访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但随着社会发展带来利益冲突的加剧,信访制度的实施陷入了困境:信访激烈程度上升,非制度化的信访增多,信访机构之间相互推诿,地方政府"截访"和打击报复等问题凸显。就此,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信访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群体信访十分突出,规模扩大二是无序上访日益加剧,处理难度增大.三是群众信访形式各频率加快.四是涉法信访问题增多,分流难.  相似文献   

14.
刘正强 《开放时代》2014,(1):130-143
本文从信访制度的"容量"视角分析了中国信访运行的逼仄势态。从理想状态来看,信访制度仍有一定的接纳空间和存量余地,可以应对较大规模的信访洪流;但从现实运作来看,信访制度已经"爆棚",其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已不可持续。信访难案(长期未决案)的淤积使信访洪流形成一条"地上悬河",处于高位、高危的运行区间。而自上而下的"维稳"压力又强化了基层的"筑坝"定势,使信访怠于疏浚,"河床"不断抬高。当前应充分利用制度调整的"窗口期",建立多级信访拦截和过滤设置,形成以削减信访存量为核心的"吞吐"机制,以减轻信访制度的承载压力。应松动信访治理的属地责任,强化分类与专业化治理,特别是全国统筹的力度。这是信访正常运转及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张三鑫 《时代经贸》2014,(4):287-287
信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我国行政矛盾解决途径的“三辆马车”,这“三辆马车”本应该并驾齐驱的,可如今信访制度却沉重而痛苦地前行着,让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爱莫能助。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的努力能够很好地实现信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衔接,让他们共同地挑起行政救济制度建设的大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涉法信访是一个社会学与法学的交叉性问题。近年来,这一现象的大量涌现既与行政执法、司法机关的执法、司法行为相关,又受到信访群体法治意识和观念的制约。本文从这两类主体入手,分析了涉法信访的成因及其在现实中所处的尴尬境地,国家应从行政执法、司法公正,法治观念的增强,信访体系的完善以及基层信访工作的落实诸方面进行努力,以法治为本,化解涉法信访,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事矛盾等也在逐渐增加,群众信访也在逐年增加,多次形成了信访高峰.但与此同时,信访制度的各种问题也相应出现,如何处理好信访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信访制度改革的根本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信访犹如社会的"晴雨表",当前的信访制度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些给信访案件的处理和执行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信访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治国为理念,才能从根本上使信访制度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9.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社会政治领域的一种制度设计和经常性手段,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的社会矛盾缓解机制,被人称作中国式的ADR模式。在我国进入社会重大转型期以来,大规模的"越级上访"、"进京上访"和"集体上访"不时触动国家敏感的维稳神经。而在应对这一重大问题时,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基层信访,却没有被引起应有的重视,其重大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基层信访中,行政调解不失为一种有效处理信访案件的重要手段。行政调解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与优势,利于基层信访工作效能的发挥,从而对大规模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等问题的预防与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信访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各级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并迅速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包头市政府信访局信访工作现状的调研,逐一分析了造成包头市现阶段信访工作问题困难重重的成因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