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清岩 《魅力中国》2014,(24):61-61
什么是危机?什么是商机?什么是责任?危机在哪里?商机在哪里?这些个词好像与我这个普通人无关,与大部分人无关,其实没有危机的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危机时刻就在你的身边,而你却无法感受到,也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危机的存在,大家每天上班、下班的过着自己认为比较惬意的生活,满足于现有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一提及“望、闻、问、切”,人们就会想到,这是我国中医在诊断疾病时采用的方法。那么就会有人问:你为什么要提到记者在采访时也可以应用呢?我认为:新闻采访中的“望”,就是记者在采访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被采访的对象、事物和周围的环境,用敏锐的新闻感觉去打量、洞察所采访的事件和人物。“望”,用行家们话说就是“用眼观察”.这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记者采访,首先用眼观察,观察对方有助于提问,观察现场有利于思考,观察贯穿于采访的始终.观察得越深刻,…  相似文献   

3.
程成 《魅力中国》2010,(10):27-27
时下,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领导干部抱怨本单位人才太少,庸才太多,工作安排下去却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让这些领导干部满腹牢骚。是不是领导身边真的没有人才?人才到底在哪里?我看并非不是没有人才,人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是一些领导干部不善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未能做到“知人善任”罢了。那么,领导干部要如何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呢?。  相似文献   

4.
周黎 《魅力中国》2013,(11):324-324,326
著名记者、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过的一句话:“激情,是新闻记者的宝贵品质。失去了激情,也就失去了记者的生命。”激情对记者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新闻实践告诉我们,激情有利于记者工作面貌的常新,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强大动力。激情是干好新闻工作的必备条件经常听到一些老前辈夸奖新人行的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是块干新闻的料。特别不喜欢刚走出校门就老气横秋、缩手缩脚的年轻人。觉得后者没有闯劲、没有魄力,难以激发出写作的激情,不是干记者的好料子。和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一样,新闻采写也需要激情,  相似文献   

5.
“假如您能年轻20岁,组织上派您去做驻外大使,您希望去哪个国家?”“如果你是一个外国记者,我会直接告诉你我不同答假设性问题。虽然我很希望你的假设是真的,但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不可能再年轻20岁。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人不论出于什么目的出国,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所去国家的经济状况有所感觉:食住行是否方便?社会富裕程度如何?物价高低?社会秩序怎样?等等,想不了解都不行。而且会很自然地和自己的国家相比。倘是去美国、日本等世界一流的经济发达国家,无论见到怎样的经济奇迹,也不会感到惊奇。因为世界上天天都是关于他们的报导,你所见到的往往还不如听到的。但是当你去一个你对它所知不多、名气不大的国家。所见到的情况和中国相比也可称得上是创造了经济奇迹,那你受到震动就非同一般,感慨很多,想的也很多。我的马来西亚之行就是这…  相似文献   

7.
蔡丽微 《理论观察》2005,(5):164-165
对于刚刚步入新闻队伍的年轻记者来说,首先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多数人认为是获取新闻线索.笔者认为,这只是表象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面对各种新闻事实,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道理很简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包围着我们,在这样一种情境中,人们最苦恼的是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人手,很多时候,人们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却是事倍功半,虽然写了很多,但真正的精品却寥寥.是他们没有遇到好的新闻线索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精品寥寥的症结何在呢?一句话,就是因为不会把握和判断新闻事实的价值.正如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所说:"我们拥有信息,却失去了思考的头脑."由此可见,学会判断和把握新闻价值,远比拥有新闻线索更重要.因为没有会思考的头脑,你就不会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而没有慧眼,即使身在宝山,也会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8.
管好该管的     
任悦 《新财经》2007,(8):32-32
有人曾讲过这样的话:好的股票就在你身边。其实,坏的股票也就在你身边。每个人的生活圈子就是一个江湖,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包含了生活的种种如意或不  相似文献   

9.
杨胜军 《魅力中国》2014,(7):289-289
作为一名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不能没有新闻敏感,但新闻敏感又不会凭空而来。往往又与记者自身的责任感有关。没有新闻敏感,就会把发生在你眼前的好的新闻漏掉,没有责任感,即使你捕捉到了一条好的新闻。可写出来的东西也会没有厚度、缺少分量。一个新近的事件发生了,记者总是要努力挖掘出它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历史背景,这样记者才算真正、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0.
湘西,穷、落后.这对一个小时候在那里受尽饥饿的人来说太刻骨铭心了。当有人告诉我,那里现有一家乡镇企业年产值逾八千万元并拿到了自营出口权时,你想我会轻易相信吗?然而在无数次无数人不停地告诉我,你该到那里去看看的时候,我开始动摇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驱使我乘上西去的汽车,赶到了湘西自治州保靖县毛沟冶炼厂。当那位厂长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被他朴实的装束惊呆了,从头到脚,农民味十足,没有真皮高档公文包,没有豪华气派小轿车,仅有一台因业务需要而配的一部全球通移动电话。一见面他就对我说:“记者来了我欢迎,但不…  相似文献   

11.
《浙江工商》2007,(11):25-30
复星香港上市,我们的感觉也就好了两天,但两天过后,就什么都没剩下.只剩下一样东西,就是:压力。所以以前是一半的时间在出差,现在是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出差。为什么要这么忙?因为股东用钱投了你的信任票,你就得把这些钱变成能赚取利润的资本,去运作它。你如果让它躺在那里睡觉的话,你的投资人肯定对你不满意。  相似文献   

12.
袁林 《重庆与世界》2016,(43):82-87
当我第一次听到“想不想去乌干达拍大猩猩?”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主要是翻翻地图看到要去的地方太遥远了。但是接下来他们说“每天只有24个人可以进入丛林,可以帮你提交申请”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以后,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离不开电脑了。十多年以前,当工作逼着我必须使用电脑的时候,我愿意相信它是有用的工作工具,甚至对业余爱好也有助益,却没想到它的诱惑力和控制力会如此强大。现在的情况是,一旦离开了电脑,我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即便打开了电脑,仍然不知道该干什么。电脑提供的机会太多了,怎么会不知道干什么呢?事实就是如此。看新闻?厌倦了;看帅哥美女的图片?算了吧;干工作?没动力;写文字?没意思;玩游戏?嗯,嗯嗯,好吧,也只有玩游戏才能提起一点兴致了。可是,游戏过后,总有一种无聊的感觉;甚至在玩的过程中,也始终有一种声音在质疑自己:你想玩物丧志吗?你愿意“倒下去”吗?  相似文献   

14.
赵晓 《宁波经济》2002,(1):22-23
有位朋友问我,能不能用一句话讲一下什么叫信息经济学。我说,这太难了,或许我可以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柠檬’吗?”“柠檬,谁是柠檬?”朋友一胚的困惑,我却哈哈大笑:“对不起。‘柠檬’这个词经济学家人人知道,不知道的一定是冒牌货,我们都知道的东西你却不知道,这用信息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我们之间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重大发现,今年就有3位教授因为在这方面的贡献刚刚捧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当然,你千万不要以为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全部,也不要以为信息不对称这种事其实人人皆知,就误以为拿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5.
面对浩瀚的新闻题材,专业的记者要善于合理运用不同表现手段进行报道。照片与文字的配合是新闻报道常用的表现手段。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浏览直观而有震撼力的图片新闻。一幅好的新闻照片本身就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但能够表述清楚新闻事实,同时,还  相似文献   

16.
郑恒 《浙江经济》2002,(4):58-59
一个老寓言:在沙滩上,一位富翁碰到一位悠然惬意地晒太阳、打盹的穷渔夫。他大为惊讶,问道:你这么穷,怎么还有闲情睡大觉?渔夫反问:那你说我应该干吗?富翁:赶紧出海捕鱼,挣更多的银子啊。渔夫:挣银子干吗呢?富翁:可以买一艘性能更好的新船,可以捕更多的鱼,挣更多的银子。渔夫:然后呢?富翁:然后?然后你可以用银子雇人替你捕鱼,不必再风里来浪里去。天气好的时候甚至可以像我一样在沙滩上散散步,打个盹儿。渔夫:我现在不是正打盹吗?  相似文献   

17.
郭莉 《首都经济》2006,(3):49-50
“实在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你看我还没有来得及脱大衣,只好麻烦你们先到咖啡厅去等我一会好了。”出现在眼前的金锡顺端庄秀丽、柔美动人,和记者想象中叱咤风云的女强人子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政府部门一直是“旧经济”的“婆婆”,现在它们又正在竭力成为新经济的新“婆婆”。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你仅在工商局登记注册是不够的,你需要我的认可。另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你怎么能随便进入应由我管制的经济领域?未经我的审查同意,你的活动可以被认定是非法的。还有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哪有这么容易就得到我的许可让你去海外融资?你想得到许可,再等5年吧。说这些话的都是些大“婆婆”,是动辄可以令行大江南北的“中书省”。还有更多的小“婆婆”,可在自己雄踞一方的辖区内对新经济企业指手画脚。本…  相似文献   

19.
从分众开始,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公司正成为风险投资争相下注的轮盘。 但是,你会给电梯间的分众一分钟吗?我不会,我会用这一分钟来思考,思考某个算法的突破.或者面对老总、客户,渠道商时候的说辞;你会给超市的分众一分钟吗?我不会.我会用这一分钟来寻觅.寻觅几斤更廉价的西红柿,或者一只更肥美的大闸蟹。  相似文献   

20.
周春霞 《魅力中国》2014,(5):152-152
在偏远的农村学校,很多老师抱怨外出学习的机会太少,不能亲眼目睹教育名师专家的真人风采。其实我们身边的同事中就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名师专家,虽然外出学习的机会难能可贵,但我们向身边同行讨教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这样的学习也会让我们大有所获。比如我就从叶小棠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沿着叶老师的指引,我在初中英语教学的道路上摸索着,慢慢总结出初中英语教学的“三要”和“三不要”,敬请同行交流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