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索如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供应链的重点问题.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中心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已经是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运作模式之一.本文以农业合作组织为研究主体,运用博弈方法从是否存在农民专业组织两个层面构建静态博弈模型,探讨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组织作为信息平台和监管中心可以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构建辽吉黑农产品供应链大数据平台,以期实现东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整合辽吉黑农产品种植、生产、运输等分散主体,有效协调政府部门监管、企业加工和运输、消费者等之间的利益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分析辽吉黑农产品发展现状及以零散农户为中心、以中间商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以农民合作社为中心的4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剖析辽吉黑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生产信息化水平落后、农产品物流技术滞后、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缺失等问题,构建辽吉黑农产品供应链大数据平台。[结果]辽吉黑农产品供应链大数据平台可实现4个功能:(1)通过建立省级或者大区域农产品信息平台,有助于实现农产品资源跨区域整合和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参与者统筹规划,实现农产品资源互联互通和农产品信息共享;(2)突破传统单一的某个环节监管、某一链条监管,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监管;(3)从传统的提供数据供应、需求向整条链条上农产品供给数量、需求数量、加工企业、分销网络等数据信息归纳、处理和分析,从提供信息向提供决策服务转变;(4)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警、风险防控转变,极大提升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管效率和监管力度。[结论]采用"互联网+"思路构建的农产品供应链大数据平台,可促进农产品的协调和增值效应,确保农产品供应链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程新峰 《农业经济》2015,(3):125-126
"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究其原因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在于农产品物流环节。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高达西方发达国家的十余倍,平均损耗比例约为30%左右。因此,农产品物流必须要进行变革,传统的物流模式已不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把农业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就必须拥有信息化理念,而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建立物流平台可以为我国农产品物流注入无穷的发展动力。因为电子商务供应链结构不仅能够降低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减少物流环节的损耗,还能预防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实现农产品的快速市场调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特殊的农业经营环境下,农户是制约农产品供应链增值的重要环节.分散经营的农户明显制约了供应链信息的交流,提高了农户信息共享的成本,降低了农产信息共享的机率.这不但提高了农户的经营风险,使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还制约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增值幅度.因此,提高农户信息共享水平是提高农产品供应链增值幅度的主要途径.基于农户信息共享视角,本文认为,应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行业协会,使之担当起农户的信息共事代理,为农户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以此提高农产信息共事水平和农产品供应链的增值幅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农产品新鲜度的提升对于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具有重大作用。由单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在自身效益最大化前提下均没有足够动力独自保证农产品新鲜度。[方法]文章提出供应链成员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投资保证农产品新鲜度,在集中式决策模式下,通过设计契约合同进行利益的协调分配,使双方利益均达到最优。[结果]通过模型的计算及相应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若供应链成员采取合作的方式投资农产品新鲜度的保鲜技术,不仅使自身利润增加,还可以使农产品的最优价格降低,新鲜度提高,消费者效用增加,产品销量提升,从而促进了农产品的有效推广与销售。[结论]产品新鲜度是影响农产品需求的重要因素,在农产品供应链模型中,通过设计合理的收益共享契约对农产品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博弈进行协调,能够为农产品供应链成员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物流的组织程度低和综合程度低是困扰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症结,根源则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缺失。新世纪以来中央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中强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导向十分明显。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纵向优化、横向整合"建设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信息平台是农产品供应链得以形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消除农业信息不对称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首先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没有建立起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农民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与产品产量,生产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或压价竞争,使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过剩现象交替出现。一些农民还消极地采取逆向选择的办法,将大量的资源配置到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传统农副产品的生产上,这也是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难以得到有效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是科技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农业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我国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玉米、大豆、水稻供需及成本收益现状,以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农业供需平衡、保证农民受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两部分,而市场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市场供给则只指国内供给。分别采集我国玉米、大豆、水稻这3种典型农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国外市场需求和国内市场供给3部分数据,并将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数据进行对比,由此分析我国农业供给侧农产品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方向。[结果](1)我国农产品仍面临着供需不平衡、农民成本收益率低、农产品价格高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等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我国通过降低农作物播种面积来降低产能最终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效果微乎其微;(2)我国的农产品产能是相对过剩,并非绝对过剩;(3)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一端的要素没有得到有效调节,使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是导致农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结论]积极拓宽农产品国外销售市场来增加农产品需求渠道,调节农产品国内市场供给要素,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增加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是我国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借助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我国部分地区转变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动了农村物流网建设、提升了农民数字化水平、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数据驱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等农产品产销不对称、价格不透明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接连出现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现象,"菜贵伤民,菜贱伤农"交替出现,农产品生产与流通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保护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构建供给稳定、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愈来愈迫切需要市场信息的扶持.文章以新疆10个县28个乡为调查研究区域,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其他特征研究影响农业信息服务内容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信息内容失衡程度差异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降低农户所需要的农产品价格、供求方面的信息失衡有显著影响;汉族、年龄大、受教育程度高和家庭社会关系越多,对降低信息服务内容失衡有显著影响;手机、联网电脑等新兴媒介对降低农户信息服务失衡无显著影响,而传统媒介电视仍在农户搜集信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作用有限,合作社和农民信息协会在失衡影响因素中表现并不显著,这表明现有信息服务体系仍不健全,政府应根据农户特殊需求建立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并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通过分析发现:政府需要在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加大信息供给强度,引导信息服务市场化;完善农户信息需求表达机制,针对农户的需要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丰富服务方式,完善手机、电视、网络等平台为农户提供信息;完善农村信息供给渠道,增强合作社、农民信息协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网络完善武汉市农产品流通供应链体系,文章对供销合作总社近10年来的销售业绩进行提取分析,结果表明:供销社是流通领域中符合体制内运作的重要组织,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是解决"买难"、"卖难"的可行性方案,是符合农民利益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路径;创建以供销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产品交易体系,必将对武汉市的农产品流通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供销合作社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所形成的品牌效应将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有着直接的正向促进作用。以供销合作社作为研究视角,并提出基于武汉市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流通系统需要从建立农产品加工生产专用服务体系、加快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流通速度以及合理开发农产品流通电商营销渠道等3个方面入手,减少不必要的生产销售环节的同时,加强各供销合作社的合作规模,以切实建立起便利惠民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再生产环节中农户经济权益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李芳  章恒全 《水利经济》2017,35(1):55-60
针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信息共享问题,从供应商和工程总承包商的角度出发,建立供应商和总承包商信息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博弈主体都选择进行信息共享的演化结果受可共享信息量、信息收益系数、"搭便车"收益系数、信息共享成本系数影响;且业主单位可以通过奖惩措施使得博弈主体都选择进行信息共享决策,从而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缩短工期,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4.
江南 《南方农村》2013,(10):60-63
针对农产品与最终客用的供应链环节诸多问题,结合目前平价商店建设难以取得有效的供需环节成本降低、不利于取得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形成等现象。本文认为解决涉农供需问题的最终出路,在于引导涉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上的各方,主动掌握瞬息万变市场的信息,对涉农产品信息的采集、加工、预测、应用,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大数据信息采集及应用体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获取的不完整性、不及时性等问题,基于非对称信息博弈理论,研究并构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模型,并运用博弈理论对政府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以及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政府对信用信息共享给予一定的奖励时,信用较好或较差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都倾向于选择信用信息共享行为,且最优的激励系数与信用信息共享成本系数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风险规避度有关。该研究成果为实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进一步研究信用动态管理相关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农业产业链优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当农业信息生态处于失衡状态时,农业产业的价值增值效率就会受损,文章应用信息生态理论研究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整合与提升,由此探索现代农业产业链的优化路径,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该文以点、线、面的逻辑递进思路,从信息生态位视角研究了农业产业链中信息的功能生态位、资源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从信息生态链视角分析了农业产业链中信息流转映射出的物和资金的运转问题;从信息生态系统视角剖析了农业产业链中信息资源、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3个系统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果](1)农业产业链的横向与纵向延伸是实现其优化的基本路径,合理布局和增加其中的信息生态位,可有效提升产业链的优化效率;(2)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有机整合是提升其价值增值的关键举措,而基于信息生态链监控下的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协同则成为必然选择;(3)实现农业产业链整体素质的提升是其优化的终极目标,从信息生态系统的高度统筹规划产业链发展是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现实需求。[结论]对柑橘产业链的实证研究表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为运用信息生态理论优化农业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构建相应的产业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对提升产业竞争协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无论在宏观政策制订和微观产业指导中都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文章对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管理在我国以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出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探讨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丰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协同领域的研究。[方法]该文应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从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与食品质量安全、协同的影响因素、协同中的收益分配问题和协同中信息技术的应用4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与讨论。[结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初期主要为理论探讨和定性的分析,现阶段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研究方法运用单一化、研究主体简单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不足等问题。[结论]该文研究认为未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管理可能的研究方向为:(1)绿色可持续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研究;(2)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3)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研究主体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Alternative Firm Strategies for Signaling Quality in the Food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ynamics in the global food system, coupled with rapid advance i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have resulted in additional demands for capturing information and sharing information vertically within the supply chain.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a cornerstone of this information demand. Events such as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and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animal welfare concerns hav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need.
Managers of private firms within the food supply chain must decide how to respond to the situation. A crucial component of the problem is what and how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downstream customers as well as stipulate what and how information is received from upstream suppliers. Alternative signaling mechanisms abound. The choice among these alternative signals, or combination of alternatives, has both short- and long-run implications for the reputation of the firm, its products or services, and the efficiency with which it conducts its business. The signaling problem in the supply chain is bidirectional and has three critical dimensions: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centive asymmetry, and arduous measurability. From a broad perspective, the choice set for signaling includes: strategies that rely on third-party protocols and procedures;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branding and reputation; indemnific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insurance, warranties, and bonding; and coordin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strategic alliances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intemalization). Each mechanism for signaling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s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signaling problem. No globally optimal strategy solution exists.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branding and reputation mitigate the signaling problem relatively well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研究农业产出增长分解及其与服务业产业融合,对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以及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2007年、2012年和2017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中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核密度分析、结构分解分析与归因矩阵分析,考察农业产出的动态变迁,分解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量化农业与服务业产业融合状况。结果 (1)我国农业整体呈现产出增长与区域布局调整的动态趋势,农业产出增长的主要动力由各省份的内部需求扩张效应转变为国内需求扩张效应;(2)技术水平变化对西部省份农业产出的增长作用显著;(3)出口扩张效应并不显著,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外部流入对我国农业增长的挤出作用扩大;(4)农业与服务业产业融合主要体现在需求侧融合,仍需加强农业与服务业供给侧融合。结论 促进农业供给适应需求变化,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塑造参与农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