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息灰度的内涵,剖析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息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结合水利部关于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息灰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和归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信息完全透明条件下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息灰度评价模型,同时给出信息不完全透明条件下的修正评价模型。结合A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息公开情况,利用构建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息灰度评价模型,对A水利建设市场施工企业的信息灰度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合理的结果。该研究成果为政府确定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息最优灰度以及重点监管对象提供了依据,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政府监管效果和监管成本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政府监管视角,分析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政府监管效果的内涵与评价内容。在此基础上,从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行为、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工程项目社会影响等3个方面,利用文献计量法等,研究并构建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政府监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理论,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李芳  章恒全 《水利经济》2017,35(1):55-60
针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信息共享问题,从供应商和工程总承包商的角度出发,建立供应商和总承包商信息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博弈主体都选择进行信息共享的演化结果受可共享信息量、信息收益系数、"搭便车"收益系数、信息共享成本系数影响;且业主单位可以通过奖惩措施使得博弈主体都选择进行信息共享决策,从而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缩短工期,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4.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农业投资博弈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动态博弈理论,即动态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Nashequilibrium)博弈,分析了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农业投资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描述了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之间农业投资的动态博弈过程,诠释了两级政府难以增加农业投资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政府监管模式问题,明晰了政府监管部门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两者的策略选择集合;再针对不同的政府监管模式分别构建了基于博弈双方的复制动态方程;剖析了不同情形下政府监管部门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两者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最后通过对博弈支付矩阵赋值在不同情形下的策略选择进行仿真,为政府监管部门的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并有益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做出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6.
共享汽车因在其投放市场大多可享受政府补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可能存在欺骗政府行为。在一定假设基础上,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对政府补贴与企业行为进行讨论,得出了企业欺骗倾向只与检查成本和处罚力度有关,与企业自身成本与市场收益无关,根据结论对共享汽车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是水利工程建设政府监管的基础,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将对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重大影响。针对现有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大型企业而不利于小型企业这一问题,从政府监管视角出发,以施工企业为例,研究并构建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贝叶斯网络信用评价模型。利用水利部有关施工企业的信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及测试,据此得到的信用等级评价准确率达90.91%。基于本文指标体系的信用等级评价方法可为有关部门完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征地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参与者在博弈过程中运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发生委托代理问题——地方政府利用政权优势和信息优势对农民的权利实行侵害。制度不健全,难以对地方政府行为提供有效约束,要减少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滥用职权,就需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从矿产资源行业特殊性的视角,对产业链上成员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的利益关系进行博弈分析,并从信息共享收益均衡的视角,构建了政府监督下的博弈模型,讨论了矿产资源产业链信息共享收益分配问题。政府通过设置罚款机制,检测控制产业链结点企业信息共享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对进行信息共享的企业给予监督奖励,对不进行信息共享的企业进行监督惩罚,并设置量化的惩罚值,以实现产业链结点企业信息共享收益均衡,进而保证信息共享的质量和效果,有利于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建立长期的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周期不等、评价周期过长、评价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参考现有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采取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以确保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某水利施工企业的综合信用评价值,并基于历史数据得到最终的信用动态评价值,最后,利用马尔科夫模型(Markov Model)计算信用动态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动态评价模型对水利施工企业的信用评价有效可行,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得到的信用动态预测值可以为选择水利施工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亚  章恒全 《水利经济》2015,33(4):72-76
为了探讨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行为的因素,分析施工监督管理进化稳定策略,在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商具有有限理性的前提下,运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了基于进化博弈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商的博弈模型。对进化博弈稳定策略的分析结果表明: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策略选择主要和严格监督管理成本与奖励、监督管理失误率、监督管理可能受到的惩罚等有关;施工承包商对水利工程严格施工的策略选择主要和严格施工成本与奖励、不严格施工可能受到的惩罚等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商之间的进化博弈稳定策略与各影响因素的初始值有关。最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博弈双方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并提出加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博弈论角度研究当前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人质量控制的效果,应用博弈论中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假设,建立监理人与承包人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单阶段和多阶段博弈分析,得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认为监理人质量控制采用加大处罚力度、突出监控重点和减少监控成本是减少承包人施工违规行为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水利行业的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发展现代化水利的重要需求。水利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结构复杂、技术广泛、规模庞大以及涉及面广等特点造成影响水利信息化的因素错综复杂。为了理清这些因素相互间的层次关系,文章运用ISM方法对水利信息化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分析,得到水利信息化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从而区分出了表层基础因素、中间层动力因素、相关层动力因素以及导向层动力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得出:(1)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程度以及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表层基本因素;(2)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思想认识以及投入情况是水利信息化的中间层动力因素;(3)水利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信息化技术和水利信息化标准化体系是影响水利信息化的相关层动力因素;(4)政府政策和水利信息化法律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的导向层影响因素。这为当前水利信息化建设布局、水利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4.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是我国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此类项目投资大、系统性强,因此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对风险的合理分担尤为重要。针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在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风险分配问题,利用文献统计识别此类项目的共担风险因素,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分析风险分担现状,基于博弈论思想探讨次优分配的致因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实践中存在风险次优分配现象,政府方承担的风险比例偏低;费用支付和项目需求程度两项风险最为重要但风险分配却极不合理;双方谈判地位与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导致次优分配,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之间同时存在利益冲突与合作关系,而信息不对称加剧了双方在利益冲突下的非合作博弈。提出了优化费用支付和项目需求程度的风险分担结构及明确风险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业主与承包商的博弈模型,从一次和多次博弈两方面剖析了大型水利工程中承包商信用缺失动机的形成机理,并根据行为心理学理论分析信用风险的形成路径。结果表明:强监督力度、强惩罚力度、适度奖励是有效控制承包商信用风险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信用风险的动态管理机制,为大型水利工程中的信用风险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