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
3.
4.
常永莲 《经济论坛》2001,(18):43-43
财政信用是指财政与法人、自然人之间的信用关系。在财政领域,信用涉及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比如国家财政的主要信用工具--国债、外债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运用好信用手段,发挥好信用的作用,我们还缺乏体验,因而我国目前在财政信用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加大了财政的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正> 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财政资金信用化和信贷资金财政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何认识这种经济现象,以及如何在深化改革中合理引导,形成协调的财政金融环境,充分发挥导向和调控作用,推动商品运动与货币运动、物资运动与资金运动的衔接与统一,是当前和今后宏观经济健康运转、良性循环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就其形成机理及引导策略作初步的探讨和论述。 (一) 财政资金信用化是指财政部门将以无偿方式筹集的部分财政资金以及有偿筹集的社会资金,按照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世界银行专家Liu Lili、Mohan Nagarajan、Jonathan Rodden、GunnarS·Eskeland、Jennie Litvack、Robert P·Inman、Steven B·Webb、Michael Waibel、Abha Prasad、Signe Zeikate和Elena lanchovichina等对各国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及债务管理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撰写了一系列研究报告,现综述其主要观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不足也是驱使地方政府大幅度依赖土地运营、土地财政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自"营改增"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源建设已经到了需要从政府间财政体制变革来着手的地步。总体来看,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稳定变  相似文献   

14.
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政策背景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文章基于我国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越多地通过出让土地资源获得土地财政收入,就会越少地将土地资源抵押或质押,从而削弱了隐性债务的扩张,土地财政与隐性债务呈现相互替代的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财政压力就越大,地方政府就越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来源,从而推动了隐性债务的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的上升,会削弱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促使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偿还地方债务的保证,削弱土地财政与地方债务的替代效应。结论丰富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影响效应的研究,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税政策,努力做好财税工作,是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这就充分说明财政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是经济工作的焦点。只有做好财政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保证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财政经济运行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增长乏力,财源萎缩,支出增长过快,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资金运行状况艰难等。因此我们必须认…  相似文献   

16.
17.
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也 《当代财经》2001,(11):32-3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域的各种公共风险最终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财政作为综合经济的反映,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财政风险越大,说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公共风险越多,国家机器正常运转遭受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财政风险不是财政部门本身的风险,而是政府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保证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一、财政信用是重要的财政调控机制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贷币经济逐渐演变为以信用为主的经济。信用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财政信用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经济条件。纵观世界各国,财政信用已经成为信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信用经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迅速发展,因而财政信用随之发展,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