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转轨经济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经济国家的对外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除了最大限度获取经济合作利益以及规避各类经济风险的动机之外,转轨经济国家对外经济合作还担负着促进本国经济体制变迁,更快融入世界经济的特殊使命。在对外区域经济合作中,转轨经济国家普遍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成员国之间互补性弱、合作有名无实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分享对外经济合作的利益,是转轨经济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外贸法》阐明了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迫切性。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安排不仅顺应潮流,同时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我国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应遵循“积极、稳妥、合理、实效”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黎红米 《商场现代化》2008,(14):239-240
对区域经济合作效益的追求,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寻求加入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扩展区域合作空间。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扩展不是越快越好,而应该是一个适度控制下的分阶段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国在参与多边外向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应逐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适时选择合作对象、分阶段逐步推进空间扩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是目前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加快国际经贸合作的显著特征。WTO成员均不同程度参与了各种类型的区域贸易协定。中国作为WTO成员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多边区域经贸合作与安排。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经济资源,良好的工业基础,劳动力资源优势,在东北亚及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黑龙江省由于外资利用水平较低、对外经济合作没有形成规模,与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仍不足。黑龙江省为更好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应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改善投资环境,积极进行区域科技合作,构建出口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6.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附件签署前,在世界GDP排名前30位经济体中,只有中国和中国香港尚未参加任何形式的自由贸易协定。《安排》的签署使我国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协定,是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同时也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力贸易的"边境效应",提出了影响电力合作的三个因素及其制度成本对电力合作类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GMS)国家的电力合作情况进行研究。其基本结论是:GMS各国经济和电力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了电力合作以双边短期交易为主,而不依赖于区域性贸易安排,增加了区域电力贸易的制度成本,阻滞了区域电力市场集中交易体系建设的进程。从中国参与合作的情况来看,中国过于追求短期的个体合作收益,中方企业的急切进入以及与对象国企业之间巨大的量级差异,造成了相关国家"担忧和威胁"的心态,严重影响了合作的意愿。中国与次区域国家的电力合作难以深化且有被孤立的可能。为深化电力合作,实现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目标,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在次区域电力合作中,中国应成为积极的推动者和拉动者,继续加强国家间政治互信,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共识;根据区域电力贸易运营协议建议,加快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积极发挥第三方的平台作用,形成各方协同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局面。  相似文献   

8.
基于引力模型的国际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引力模型是基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用于研究两国或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的经济模型。通过选取世界上13个主要国家2007年的截面数据,建立了国际双边贸易流量引力模型。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GDP)、地理距离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国际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应加强物流建设与合作,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促进国际双边贸易向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区域贸易自由化发展迅速。国家之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来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在WTO与区域贸易安排的关系方面,应遵守GATT1994第24条等条款的规定,也就是说,区域贸易应在WTO的多边框架下发展。但在实践中,FTA与WTO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冲突,需要进行协调。本文将就WTO与区域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我国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积极寻求周边区域及双边国家的合作,区域贸易协定成为谋求经贸合作的最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俄双方政治互信升级,两国建立了更为密切、全面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文章基于较长时间跨度(1989~2010年)中俄双边贸易相关数据构建贸易引力扩展模型,研究两国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潜力问题,并提出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完善贸易制度安排;强调各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构建中俄自由贸易区;加强双边经贸结构调整,培育新兴贸易形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基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实证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强显著降低了中国产品出口价值量;在投资环境、社会环境、政府稳定性、行政效率和法律秩序相对不好的地区,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中国产品出口价值量大幅减少,而中国外资企业和东部地区的企业受到目的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中国要积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协调,同时出口企业也要加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生产率水平,从而有效应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对企业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模式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与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阐述当代区域经济合作全球态势的基础上,对四种主要模式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分析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提出了今后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地区以其特有的地缘和经济互补优势,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区域,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应发掘东北亚发展的潜力,从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入手,切实解决其经济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障碍,推进贸易自由化,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互信,完善东北亚区域合作组织和协调机制,实现东北亚各国均衡发展,以促进区域整体合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印关系处在矛盾的运动之中,由于政治、文化、地理等因素使双方的经贸合作充满了挑战,但两国间的共识大于分歧,利益大于磨擦,两国加强经贸合作的趋势将不可逆转。中印经贸合作的现状、阻力及合作的潜力分析。我国政府与企业要加强与印度广泛的经贸合作关系,为加快双方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就中俄两国来说,石油合作对于两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俄罗斯能源战略及其金融危机后面临的新格局的分析,提出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中国与俄罗斯建立新的石油合作战略联盟,以更好地加强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这已成为当代世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自1961年东盟成立以来,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进程一直比较缓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各国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强合作,逐步实现经济的一体化,才能共同抵御风险。本文通过对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进展的描述,预测了东亚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前景,展望了东亚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试析我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贸合作,是双赢发展的需要。新疆应抓住机遇,提高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积极与中亚国家加强经贸合作。本文分析了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现状,指出了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分析了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的黑龙江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经济资源,良好的工业基础,在东北亚及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加大黑龙江与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的力度,就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优势,不断加强投资环境的建设,把黑龙江省建成东北亚经贸合作的核心区、示范区和先导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