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终极控制人的现象突出,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使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偏离。由于我国中小股东的保护法律还不够完善,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成了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工具,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日益严峻,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绩效。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在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和公司绩效是什么关系,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是如何影响,并且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为实现控股股东的最大化侵占效果,公司控股股东往往采取“金字塔”、“交叉持股”等方式实现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且二者分离程度越大其侵占动机就越严重。为此,有必要从终极控制权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深入的统计。  相似文献   

3.
陈晨蓓 《会计之友》2012,(24):101-10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由分散转为集中,传统的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矛盾也逐步转变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矛盾。终极控制股东作为公司各项决策的关键人物,他们对公司的影响毋庸置疑。他们会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控制上市公司,以最小的现金流权去获得最大的控制权,他们也会因为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去寻找弥补控制权成本的手段,抑或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去获取私有收益,从而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股东、经理和内部审计师利益博弈的结果表明:经理的控制权越大,侵占股东利益的可能性越大;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越严,经理侵占股东利益的可能性越小。实证研究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若总经理兼任董事长,经理人员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越高,越易造成经理层控制董事会的局面,管理层侵占股东利益就越严重;内部审计监督越强,越有利于抑制管理层的利益侵占行为。国有企业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更为突出,监督不力,管理者对股东的利益侵占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杜湘红 《价值工程》2009,28(2):153-155
控股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掠夺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的突出问题。产权理论认为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不对称是造成利益侵占问题的根本原因。包括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控制方式和股权制衡状况等内容的所有权结构特征,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据此提出了完善股权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改革》2011,(4):167-170
控制权是理解公司治理全部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呈现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度高;以金字塔结构下的间接控制为主;小股东控制类型较典型;实际控制人拥有公司控制权,公司意志主要体现为实际控制人意志等特征。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造成公司治理中的权利配置失衡、“三会”流于形式、激励约束对象错位和不到位、对中小股东利...  相似文献   

7.
以20072009年我国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在终极控股股东主导下的终极所有权结构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并基于改进的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探讨了公司会计盈余与股票收益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加上金字塔结构的特征变量,探讨其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终极所有权结构下,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量权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含量正相关,其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程度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含量显著负相关。终极所有权结构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取决于终极股东"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两种影响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3~2004年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所有权结构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取决于控制性家族"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两种影响的比较.较高的现金流量权会产生利益趋同效应,从而提高盈余信息含量;而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偏离则会加剧控制性家族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产生利益侵占效应,降低盈余信息含量.同时,控制性家族在上市公司任职与盈余信息含量显著负相关.因此,优化家族控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降低控制权私利应该是一条能有效提高会计盈余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Shleifer和Vishny(1986)指出,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协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会带来什么效应呢?本文选定2000~2004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对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股东利益侵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接着建立联立方程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检验了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确实对大股东利益侵占产生了正的影响,同时,大股东利益侵占又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向的作用.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引入了高管变更和大股东利益侵占变量,更好地解释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控制权具有收益性,在投资者法律保护弱的新兴市场中,控股股东常通过隧道行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获取控制权私利。本文从控制权与控制权私利、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与控制权私利、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控制权私利等方面系统回顾了现有文献对控制权私利相关问题的论述,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实际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企业控制权的利益侵占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控制权的利益侵占问题是企业控制理论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企业的控制性股东及其所拥有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企业控制链与不对称股权结构模型,深入研究了企业控制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2.
控制权具有收益性,在投资者法律保护弱的新兴市场中,控股股东常通过隧道行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获取控制权私利.本文从控制权与控制权私利、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与控制权私利、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控制权私利等方面系统回顾了现有文献对控制权私利相关问题的论述,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实际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家族企业中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否更为严重?文章以我国家族类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量化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非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企业中的大股东利益侵占问题更为严重,而股权制衡对抑制大股东侵占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公司控制权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矛盾运动的纽结,体现股东之间权利配置上的竞争性合作关系。它不仅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有效降低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负面效应。公司控制权的发展存在独立化和工具化的趋势,使得股东之间权利配置失衡。在我国政企关系的历史路径背景下,防止公司控制权的滥用和保障公司控制权独立性是我国法律规制的重点。法律规制应与公司自治的基本理念相适应,以表决权的制度构造和对国有股权的监管为主要内容配置股东权利。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结构是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上市公司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产权制度下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产生代理问题,而公司治理是处理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其主要功能是合理配置责权利。公司治理是在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之间对相关权利的划分与相互制衡,以提高决策效果、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3—2010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越差。表明为了隐藏自己获取控制权私利的行为,控股股东往往使得信息披露更加不透明。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改善投资者保护环境,两权分离与信息披露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减弱,说明投资者保护环境的改善对于降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进而提高公司信息披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田蓉  王铁平 《财会月刊》2012,(36):13-16
我国上司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终极控制人和其他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分歧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这在民营上市公司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终极控股人利用其控制权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侵占并攫取控制权私利,这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为探寻有效的治理对策,本文尝试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构建提升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约束公司管理层、改进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但在我国不完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新控制性股东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后,很可能并不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而是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进行筹资,并通过各种方式转移上市公司的资源,侵占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作为财务决策主体的控股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是其获取控制权利益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国家控股上市公司和非集团控股的民营上市公司分别显示"低现金股利"和"高现金股利"的派现特点,说明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可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对自己有利的公司派现政策,从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文章以国家控股上市公司"五粮液"和非集团控股的民营上市公司"用友软件"为例,通过分析两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派现情况,提出促进上市公司理性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司法承认了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自然人独资的一人公司集所有权与控制权为一身,完全没有必要引进公司法为控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出现异化现象确保股东权而建立的三权分立模式,应结合自身特色进行优化治理功能的制度创新,一人公司应重视治理制度的自治性、综合性、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