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控制权具有收益性,在投资者法律保护弱的新兴市场中,控股股东常通过隧道行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获取控制权私利.本文从控制权与控制权私利、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与控制权私利、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控制权私利等方面系统回顾了现有文献对控制权私利相关问题的论述,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实际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法与金融”理论中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计量原理为基础,以2003年-2007年间沪深两市中发生的151宗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从股权分置改革进程角度考察了法律制度改进对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大小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的降低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程度。在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众多因素中,股权制衡机制能够有效抑制控股股东攫取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5~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股东权力视角研究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发现:地区投资者保护水平对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会由于公司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地区投资者保护水平直接对股东控制权存在正向影响,而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地区投资者保护水平与公司政治关联程度共同影响股东控制权。在行业竞争度低的公司中,投资者保护水平与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显著为正,但这种影响在行业竞争度高的公司中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我国证券市场全流通预期下,以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收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股权融资决策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决策时,会兼顾股权融资收益和控制权威胁成本。在全流通环境下,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通过融资攫取控制权私利的程度能够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控制权收益的含义对其进行经济学的分析,我们认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偏离,是产生控制权收益的一般原因,控制权收益是一种产权公共领域中的攫取行为。同时,从控制性股东与其它股东的契约博弈看,政府的有效监管以及提高控制性股东掠夺行为的经济成本与法律风险,是抑制控制权收益、保护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中,控制权收益一直是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课题.在现有文献中,由于把控制权收益的看成对中小股东的侵害,造成了控制权收益与中小股东法律保护、控制权收益的可持续性实现以及市场均衡之间都存在悖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并购具有以现金支付为主的特征,以往研究认为其主要受主并方股权结构的影响,忽视了主并方控股股东通过并购行为掏空中小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本文以2006~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发生的1793起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有关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新模型,并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关联方并购下,主并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股票支付间存在并非U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且主并方控股股东较少考虑控制权私利损失威胁和公司债务融资的约束,表现出掏空中小股东的倾向;而在非关联方并购下,主并方控股股东为防止其控制权私利受损,倾向于选择现金支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核心在于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在新兴市场上,大股东掠夺导致的利益冲突比较严重。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新兴市场,股权集中程度较高,大股东存在的现象在公司中比较普遍,因此,理论界和实践中发现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比较突出。本文拟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经济目标的差异化、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之间的不一致、法制环境的不完备性和管理层与大股东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控制权私人收益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其形成的原因提出控制和防范的措施,以期从根本上防范和抑制大股东对公司的侵害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控制权私利研究的理论成果,以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终极控股股东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为前提,分析处于不同控制权区间的终极控制人的控股动机.  相似文献   

10.
后股权分置时期控制权市场的激活使得控制权争夺战将愈演愈烈。以鄂武商的控制权之争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双方争夺控制权的原因以及资本市场对控制权争夺的反应。研究表明,鄂武商的控制权私有收益达到27%,且这一私有收益是造成本次控制权争夺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资本市场对控制权争夺的反应后,发现投资者更倾向于支持原来的国有控股股东。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终极控制人的现象突出,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使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偏离。由于我国中小股东的保护法律还不够完善,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成了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工具,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日益严峻,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绩效。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在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和公司绩效是什么关系,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是如何影响,并且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助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事件,运用控制权私利理论,分析了经济制度对流通权价值的影响。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由现金流量的要求权和控制权私利两部分构成。流通性的提高总是能够提高现金流量权的价值,但由于控制权的专有性,上市流通对控制权价值的影响条件依存于控制权私利的大小。控制权私利越大,上市流通对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的影响越小,从而控股股东愿意支付的对价越低。将经济制度作为公司控制权私利的外生决定变量,实证检验的结果与上述预期相符。  相似文献   

13.
刘嘉威 《财会月刊》2011,(27):57-59
本文以2005~2009年94个导致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股权转让为研究样本考察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在沿用大宗股权交易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研究表明股东类型、负债率、公司规模、控制力等因素对控制权私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型企业集团的主要架构模式,金字塔结构在中国已普遍存在。由于我国A股市场上存在相当数量的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行为也越来越常见,无论是学术界抑或工业界,对此类问题都加大了关注力度。本文以"泰跃系"为研究案例,分析泰跃系实际控制人如何构筑金字塔结构,并从其链条底端的上市实体中获取控制权私利,并归纳出泰跃系终极控股股东构筑金字塔结构主要原因、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主要手段,为识别和防范民营企业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结构谋求控制权私利提供借鉴,希望为优化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个有益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获得控制权私人收益,严重地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找到一条减少控制权私人收益、降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程度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控制权私人收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提出控制权私人收益影响因素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核心在于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在新兴市场上,大股东掠夺导致的利益冲突比较严重。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新兴市场,股权集中程度较高,大股东存在的现象在公司中比较普遍,因此,理论界和实践中发现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比较突出。本文拟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经济目标的差异化、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之间的不一致、法制环境的不完备性和管理层与大股东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控制权私人收益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其形成的原因提出控制和防范的措施,以期从根本上防范和抑制大股东对公司的侵害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高盛并购双汇发展导致其控制权转移后,双汇发展管理层与新控股股东合谋侵占国有资产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国有控股公司一旦被管理层控制,管理层在控制权转移中通过财务指标的调控既谋取私利,又维护新控股股东的利益,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和中小股东的利益遭受损失。因此,必须建立制衡管理层的机制,加强对国有资产和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引入机构投资者是其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以往研究大多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能够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本文通过对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案例的分析,发现在股权制衡下,机构投资者为改善企业的治理状况而采用引入战略投资者、更换管理团队、驱逐创始人股东等手段,却因为无法获得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支持而无法有效发挥治理效应。本文认为,在我国家族企业中,股权制衡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与家族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容易引发控制权争夺;由于我国家族企业中存在的社会资本控制链,机构投资者发挥其治理效应仍存在困难;应注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我国股权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控制权结构的概念,以期从另一个角度对股权结构不能真实地反映股东的实际控制权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引入一种度量股东控制权力的控制权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指出,通过加强法律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来降低控制权私利是遏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