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道家思想文化观念与社会工作理论有诸多契合之处。对人的地位的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虚静恬淡无为的处世之道,以及自由超越的精神境界,这些方面都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和工作方法。道家文化对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有深远影响,开掘其中的优秀资源,应能对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以典型的BS民族社区为研究个案,从嵌入主体和对象、嵌入过程和空间、嵌入效应3个不同维度细致描述了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本土民族社会工作的具体过程,进而对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本土民族社会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文化视角与发展视角的双重运用、让度空间与拓展空间的双向扩展、社会工作专业性的保持。  相似文献   

3.
实务经验证明,社会工作者在民族地区开展灾害社会工作实务时,往往会面对不同的文化。如果处理不好灾害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文化问题,社会工作者会面临着文化震撼、文化识盲、文化偏见、文化负载等挑战。避免文化识盲,增强文化敏感性,提升文化能力是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实务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量涌入,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制定实施有效的竞争战略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中国道家文化与企业竞争战略的关系入手,建议中国企业应增强对发扬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并强调了中国道家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与重要性,在借鉴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基础上建议中国企业如何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西方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社会工作对文化多元性的回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从精英与通俗文化、城乡文化、民族文化和国外移民文化四个不同的视角,对国内社会工作者文化能力培养的可能性途径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社会工作者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跳出社会工作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论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服务对象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并在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中适应生长。  相似文献   

6.
<正> 在中国文化每一次的发展和突破中,都可找到先秦文化的作用,"无为" 是先秦道家重要人物老子所提。老子崇尚"无为而无不为"与"道法自然",就是要在"无为"的状态之下,达到"无不为"的效果,"道法自然"的最高境界是天地自然。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而道家思想的出现则早于儒家,讲究的是超然物外,即超脱、艺术。  相似文献   

7.
受到道家思想长期影响的淮河中、上游地区的文化场表现出鲜明的道性特征.花鼓灯作为这一文化场的汉民族歌舞艺术,具有艺术语汇的原生特点、即兴而作的抒情方式和天造地设的艺术形式等等本真和谐的道家审美文化特性.花鼓灯所体现的道家思想文化对缓解当今人们的浮躁心理具有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雷 《新西部(上)》2009,(12):142-143
“无为而治”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并非道家所独有。儒家思想中也包含着“无为而治”,只是两者的意义不尽相同,道家主张是“自然”的无为,而儒家主张是“德化”的无为。道、儒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思想精髓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因此,深入研究道家、儒家的“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对当今管理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孟璐 《魅力中国》2010,(29):284-284
道教的产生主要以道家作为理论依据绝非偶然,两汉期间,有神论泛滥,以黄老神话或仙化为契机,道家与祠神活动发生密切联系,进而道家又以其特有的文化传统,即追求精神上的忘我专一,对民间祠神活动进行改革,使其得到文化和精神上的提升,从而最终形成道教,从深层次上讲,这正体现了道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所蕴含的中国古代礼乐文明之内在精神要旨:追俗为制。  相似文献   

10.
王静  陈泳秀 《理论观察》2014,(12):52-53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手段,可以运用生态系统论,从老人个体、家庭和群体、文化组织和社区三个层面制定社区内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宏伟 《走向世界》2014,(37):88-89
在我漫长的油画创作经历中,一直在致力于探索自我意识与艺术碰撞的共鸣。我总希望,从我的作品中观者可以读到自古到今文化的延续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融合。我把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借助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与概念。道家祟尚自然、天人合一。从我的作品里,观者可以看到流露出的某些来自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是为困境人群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社会工作精准化注重解决服务对象问题,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更加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提供服务,是对社会工作的更高要求和具体化,对社区治理有促进作用。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法,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对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进行现状研究,说明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精准化优势,就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社区治理的善治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方舶来品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其灵魂。我国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仍在照搬西方社会伦理,致使助人过程中产生伦理困境,阻碍服务的有效开展,使得社会工作伦理亟待走向本土化。儒家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有相通之处,通过对社会工作伦理概念及儒家思想主要内涵、儒家传统思想与社会工作伦理中的契合性进行论述,结合实务工作中的伦理困境,提出推进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倩 《改革与开放》2014,(19):82-83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生态哲学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智慧,对于当今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道家的生态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道法自然,万物平等;知止知足,坚持适度;知常促和,守持柔弱。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2012,(6):128
老子文化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顺应了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老子《道德经》为世界和平圣殿,全人类和平共处,和谐发展是老子文化的主导思想,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正是老子文化大行其"道"的大好时机。老子道家文化国际大会主要宗旨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古代圣贤高尚的思想灵魂,推动老子文化在国际的传播发展,通过大型的全球文化活动,激发、唤醒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国际人士关注和学习老子道家文化,影响世人的  相似文献   

16.
董险峰 《魅力中国》2014,(15):378-379
秘书人员作为领导的左膀右臂,在日常工作事务中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工作范围。能否做好秘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秘书人员所应具备较高层次的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道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积极影响着秘书的工作和自身发展。本文从清虚自守、善养天地精神之气,淡泊明志、宠辱不惊,克服浮躁,保持沉静自省之心等方面,阐述了道家文化与秘书素质修养的l紧密关系。证实了学习道家文化促进秘书提高素质修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谢扶民 《魅力中国》2011,(14):342-342
儒、道两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来源,儒释道的交锋,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开始从原始的民间宗教向比较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演变,为了为道教的上层化正统化奠定理论基础,道教学者除了要撰集道经、阐扬教义教理,建立科戒体系,整饬组织制度,完善方法仪式,理清道家思想的渊源外,还要对道家思想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关系进行论述,增强道家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实现道家理论的正统化。作为汉晋至南北朝道教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葛洪,自觉担当了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道家文化、马克思主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后认为:共同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诉求使马克思主义与道家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相得益彰.不论是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还是在实现人本主义方面,二者皆能彼此汲取借鉴,以获取自身的充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卞文忠 《魅力中国》2014,(8):182-182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今后社会工作事业的创新与发展,但目前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体表现不强,形成的原因有学校对实践教学忽视的问题,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地位不高的影响问题,也有学生的认识问题。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完善社会工作事业的政策和法规,转变大学生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香港社会工作已发展为有独特知识理论和方法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已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成熟轨道。2007年7月,国家民政部启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海曙区位列其中,因此有必要在考证香港社会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其有益经验,进而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