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志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7):85-89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实现的装置。这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核心应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如何合理地转化为物质资本(剩余索取权),以此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实现的装置。这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核心应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如何合理地转化为物质资本(剩余索取权),以此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斌  兰玉杰 《特区经济》2006,(12):181-183
由业主制到合伙制再到现代股份制企业,在整个企业变迁过程中,企业家人力资本越来越显示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不同模式和相机治理直接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受激励水平、程度以及企业治理效率。本文从历史、现实的逻辑对3种典型的企业形态中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进行考察,并提出现代股份制企业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称安排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产权归属、治理机制、市场竞争等方面探讨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他们主张通过产权的明晰界定、产权结构的优化配置、治理机制的完善与市场竞争环境的培育来改变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努力程度,从而达到改善企业绩效的目的。文章旨在对论述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经典文献进行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知道,企业家的形成、企业家的价值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提出包括企业家在内的人力资本的问题,也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美国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制度结构逐步出现两个重要的趋势:一是企业利益主体由出资人向出资人、人力资本所有者即企业家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同体转变;二是由货币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主导作用向人力资本所有者即企业家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主导作用转变。我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6.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传统一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人力资本具有鲜明的产权特征.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并参与公司治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本产权化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解决企业的代理问题,提高经营效率,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规范的、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的新型公司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计量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研究中一直是难点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人力资本潜在收益以及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不可分性。然而,企业只有对企业家人力资本投入和产出进行全面计量,才能对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作出准确评价,为企业后继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在对国内外现有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计量模型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新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从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的影响入手,结合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运行情况,将市场治理机制指标纳入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中进行评价,并充分考虑人力资本产权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构建了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同的企业中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不同,即使同一企业中不同员工的人力资本专用性也不同,因此,相应的权利配置也应不同。究竟采取何种治理方式,取决于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之间合作博弈的结果,双方谈判力的大小将决定公司的最终治理模式。此时,报酬契约的设计必须考虑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与此相联系的交易成本,需要重视团队激励、包含某类期权因素等,从而使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一样分享企业产权,实现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陆明  蒋海萍 《特区经济》2007,226(11):267-269
就企业家群体而言,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供给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的相关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戚枝淬 《特区经济》2008,(5):243-245
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职工人力资本投入公司,职工完全有权参与公司治理。在具体实践中,职工可以通过建议参与、经营管理参与、监督参与以及资本参与等路经参与公司治理,充分发挥职工在公司经营中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职工利益、公司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与行为后果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公司治理机制与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关系以及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与盈余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控制程度越高,其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越大并且这种现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更为严重,公司治理综合水平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大股东这种资金占用行为对企业盈余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激励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利梅  张丽 《特区经济》2010,(1):303-304
作为特殊的具有异质性的人力资本,企业家在当今我国经济发展中是稀缺的人力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以制度激励为基础,以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为核心激励机制的物质激励,以控制权和声誉激励机制为主的精神激励的激励机制来实现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前兵  许萍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105-107
文章利用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理论,对家族企业创业元老的契约化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家族企业创业元老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并根据物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一个基于风险的创业元老人力资本定价模型,模型表明:在家族企业成长期,家族企业家和创业元老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需要建立基于能力的非人格化契约,实现由感情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转变。但要想实现新契约的顺利达成和执行,对创业元老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补偿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常忽略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导致商业银行局部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整个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文章从资本结构、委托—代理关系、资本市场并购机制、存款保险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政府管制和分支机构管理六个方面分析商业银行特殊性对其公司治理影响。认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仅要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也应该照顾到所有利益相关者,同时还须考虑到整个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6.
胡艳  高丽 《改革与战略》2012,28(1):67-69
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双向沟通,能够有效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有助于吸引机构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利于公司制订长期战略;对投资者类别的划分也有助于调整和完善股权结构。借助资本市场,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够对公司治理和公司战略产生互动作用,帮助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投资者关系管理既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公司战略行为。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理论:反思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文锋 《改革》2004,(4):89-95
企业内各要素专有性的大小是其参与公司治理的基础,也是分享剩余索取权的依据。公司治理机制并不是由所谓的“股东至上”发展到利益相关者,从“股东至上”到利益相关者之间没有什么逻辑关系。公司治理的模式也不存在从单边治理向多边治理的转换过程。公司治理的关键是寻找长期利益共同体以及使关键性要素进入长期利益共同体。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决定性力量,但只有在物质资本有效监督和充分激励的前提下,这种决定性作用才由可能变为现实。我国国有企业由于不存在长期利益共同体,关键性要素也不在长期利益共同体内,或者说,没有资本监督和激励劳动,这是公司治理低效的原因所在。国有企业目前进行的激励制度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的低效率,但不可能解决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生效,无疑对在美上市公司产生巨大影响。司法管辖权上的冲突、法律规定的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都将构成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的障碍。因此,中国公司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顺利在美上市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