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属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及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由于政策目标与政策结构的差异,将会形成效率型与稳定型两种属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而它们又将从不同的层面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而导致不同的政策效果。1998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效率型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的严峻形势。为了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保证改革的稳定环境,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由“效率型”转向“稳定为主兼顾效率”的复合型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
贾康 《中国金融》2004,(13):14-15
我国目前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相对1998年以前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而言的,其主要内容或代表性事项是以扩大内需、经济扩张为导向,通过长期国债筹资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人们所关注的长期建设国债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总体上看,积极财政政策是国债投资、税收、收入分配、财政贴息补助、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组合,并不仅限于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一种形式,不同年度各种政策手段组合方式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199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回复和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经常运用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也是我国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一项特殊政策。从分析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存在的不足入手,本文将阐述如何采取有力措施也更好地促进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的争论很多,争议很大,主要有“同一说”,“趋同税”之分,前者认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后者认为两者都是西方经济学中的观点,在刺激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层面上是一致的,但认为作为观点提出的是“扩张”而不是“积极”,事实上,通观西方经济,财政思想,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却是政府主动,积极参与经济调控的思想,落实到政策层面上即包括刺激发展的政策,也包括制约发展的政策,或者在同一时期将两者一并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会财会》2009,(1):36-37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决定对财政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继1998年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再次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重启积极财政政策将会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新形势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有哪些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1998年至2004年,我国曾持续实行了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2008年1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美国金融危机,我国决定重新启用积极财政政策。深入分析两次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对于在新形势下运用财政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融分析     
《安徽农村金融》2008,(12):80-81
积极财政政策明年将继续担纲 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宏观调控的新思路。从此,实行了4年之久的稳健财政政策淡出人们的视野,积极财政政策重新走向前台。中央政府这一大手笔能不能奏效,中国经济能不能走出“寒冬”?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还会出台新的措施以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明年仍将继续担当重任。  相似文献   

8.
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再到2020年及以后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与推动经济复苏,积极财政政策发挥着推动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作用,但同样也因其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化而引起广泛争论。为此,回顾积极财政政策的整个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在观察历史的基础上理解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展开的方式。从体制环境、政策工具和政策成本等角度努力求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不难发现:其一,财政体制是适应和支撑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运行的关键。财政承受力决定积极财政政策的信心和底气,而体制与政策的匹配有助于提升政策运行的效率。其二,中央采取不同的政策工具会促使地方政府做出不同反应,积极财政政策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取决于中央和地方目标、行动的一致性。其三,政策成本的类型及其可被消化的程度决定着积极财政政策空间的大小。这就要求政策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盲目救助,而是真正地将政府财政作为转化为与社会主体协力应对危机的行为,以发展活力消化政策成本。进一步将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融入对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与全球经济危机应对的思考中,可以得出积极财政政策的未来方向在于处理好体制改革与政策选择、短期调节...  相似文献   

9.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财政政策是反周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中国式表述,代表性事项是政府举借长期建设国债筹资而用于投资、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体现了政府职能的优化调整和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结合衔接。我国这一扩张性政策在支持发展的同时,赤字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其在过去五年内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应充分肯定,其成效将会发生长久影响。2003年这一政策继续实行,在实现反周期基本目标之后这一政策必然要淡出。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近期我国许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骤然下降,为了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实施了新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十项新政"可以看出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是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从1999年到2009年的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稳健、又从稳健到积极的一个轮回。这十年财政政策的演变研究,给我们带来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要不要持续实行?如果2005年继续  相似文献   

12.
近四年来 ,我国连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有力地扩大了内需。目前 ,我国面临全球经济整体走低的形势 ,积极财政政策在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居民储蓄动向及连年增长原因的基础上 ,探讨了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上指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出的积极而重大决策。考虑到中国经济规模和结构、市场化程度、对外依存度、经济融入全球化情况等多种因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五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积极财政政策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1998年以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进行简要回顾 ,初步总结了四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和特点 ,进而提出对宏观调控的三点启示 :对财政政策的运用应当从整个经济运行的角度进行把握 ;发挥财政政策的效应需要注重其供给调节的功能 ;对财政风险应当联系整个经济的风险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我国未来经济运行中积极财政政策应逐渐淡出,同时逐步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化解财政风险,提高我国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仅仅三个年头已经取得重大成效,这说明我国的宏观调控既取得了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也取得了通货紧缩的初步经验,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这种经验的重要方面。中央已以明确今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这是根据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做出的决策。现在伯问题是:为什么应当继续实施,为什么可以继续实施,以及通过理论的论证来解除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些疑虑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政策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我国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化解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注重结构优化和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政策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我国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化解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注重结构优化和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后,受多方因素的影响从1997年至今都未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政府采用多项措施相应配合,试图走出这种经济困境,其中积极财政政策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十五”期间财政政策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标志着实施已近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即将调整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