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积极财政政策是反周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中国式表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表述,是特指某一个阶段上的一种财政政策。如果换成经济学的术语,应该说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想解决在经济相对低迷的阶段,怎么样实行宏观层次的反周期操作的问题。也就是说,积极财政政策是为我国在1998年之后在宏观上实行反周期调控而实施的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政府举借长期建设国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定位,重点不在减税方面,而在支出方面。在具体的方式上是举借长期建设国债,筹集到资金以后,安排于一些重点的支出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主要针对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银行,以利用居民储蓄。把银行吸收的大量储蓄转为国家财政可以动用的资金,这就形成了长期建设国债的资金来源。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第一年我国就发行了1000亿元,以后每年都有1000亿元以上的发行规模,到2002年已累计发行了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在这些长期建设国债的使用中,还会有银行贷款方面的配套、其他资金来源的配套,总的资金投入规模已经超出20000亿元;总的建设规模已经超出30000亿元。积极...  相似文献   

2.
李强 《财政监督》2003,(11):17-18
积极财政政策是上届政府在1998年作为对亚洲金融危机和联带风险的应急回应而推出的。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交通、能源、电讯等设备的投资,不仅帮助中国避开了短期经济衰退威胁、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有效地刺激了国内需求,为调整经济结构、支持外贸出口、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一、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1.积极财政政策包括公共投资、税收调整、收入分配等多项措施的政策组合。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技教育发展等。1998-2002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安排项目总投资3.28万亿元,到2002年底累计完成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相对1998年以前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而言的,主要内容或代表性事项是以扩大内需、经济扩张为导向,通过长期国债筹资增加财政  相似文献   

4.
以赤字判断财政周期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彭龙运博士指出,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发长期建设国债就是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判断财政政策是否积极并不是只看某一项支出的变化,而是应总体来看。发国债只是一种弥补财政赤字的手  相似文献   

5.
李岚清副总理在与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部分代表座谈时,重点谈了积极财政政策,他说,立足国内需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不是权宜之计,中央决定,2002年仍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发国债,税收政策,收入分配政策,财政贴息政策等在内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持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政府节支、惠民利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财政政策通过预算收支规模与结构、财政赤字、债务安排以及财税支持手段创新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加以落实。今年,面对疫后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预算报告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体现在保持财政支出强度、扩大专项债对投资拉动、推动财力下沉等方面加力,通过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优化政策工具组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监管等举措进行精准施策、有效调控,提升政策效能,推进经济整体好转,并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发生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赤字。1995年开始,我国财政预算实行硬约束,财政赤字只能依赖发行国债来弥补。换言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增发国债来实现。从1998年到2003年,全国人大共批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000亿、1100亿、1500亿、1500亿、1500亿、  相似文献   

8.
国债项目资金是指使用中央政府发行长期建设债券筹集的资金。自1998年以来,国务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连年增发长期建设国债,用于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直接扩大了国内需求,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随着国债项目对山区的投入,不断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拉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促  相似文献   

9.
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增加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到2004年的7年时问里,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达9800亿元。这部分国债拉动形成的投资总规模达5万亿元左右,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使我国经济平均每年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也高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4年GDP达到13.7万亿元,外贸总额9万亿元,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和第四大贸易国,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于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化解国民经济运行周期低迷阶段的种种压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用显著,功不可没。但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负面效应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财政政策是反周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中国式表述,代表性事项是政府举借长期建设国债筹资而用于投资、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体现了政府职能的优化调整和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结合衔接。我国这一扩张性政策在支持发展的同时,赤字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其在过去五年内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应充分肯定,其成效将会发生长久影响。2003年这一政策继续实行,在实现反周期基本目标之后这一政策必然要淡出。  相似文献   

11.
国债是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的。但是长期以来都只将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而被动发行的。1998年我国首次将国债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主动运用在宏观调控中。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积极财政政策也正在向着稳健财政政策转变,而作为其主力军的国债政策又将何去何从呢?本文拟通过对国债规模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提出我国国债政策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园园 《海南金融》2005,(8):10-11,30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对积极财政政策应适时淡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支撑的增发国债政策也面临向何处去的抉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1998年以来的国债政策及作用,其次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面临的两难选择及对控制国债规模及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再认识,最后得出了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的最优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王晓琳 《税务纵横》2003,(10):19-20
由于我国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是以国债的大量发行和财政赤字的扩大为基础的,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可能会超出我国财力所能负荷的范围与程度。于是,有人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问题。笔认为.积极财政政策虽然是种短期政策,不会长期维持,但目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谈出的条件还不具备,应继续实施,发挥其支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从1998年开始,中国为了防止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据统计,从1998年至2001年底,我国政府累计发行国债5100亿元,带动了1万亿元以上的银行配套资金,完成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建设。作为—项应急性的短期政策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确实对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一项短期的宏观政策措施不可能长期实行下去;正如财政部长项怀诚在2002年早些时候所指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定要逐步淡出,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也没有—个国家的财政部长能够长期地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不出问题。”那么,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后,货币政策应如何调整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洁 《济南金融》2005,(10):31-33
国债政策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直接影响两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我国从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趋增大,特别是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骤增,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国债是一种有偿性的收入形式,存在着潜在风险,国债规模是否适度,是否可以继续扩大,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也开始压缩。本文从我国国债发展状况入手,衡量国债的各个指标,讨论我国国债的规模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史高飞 《南方金融》2004,(11):9-12,19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对积极财政政策应适时淡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支撑,增发国债的政策也面临向何处去的抉择。那么,现有的国债政策是否应该坚持,如果不坚持又该如何调整,调整到底要涉及到哪些方面,调整之后又会产生哪些效果,哪些将是积极的,哪些又是消极的,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进而影响到宏观调控的大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规模控制与提高市场流动性两方面予以论述,最后得出了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通过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能否有效地扩大总需求,即财政政策是否有效,不仅是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我国今后很长时期内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进行回顾性理论分析,并在理论上论证该定理站不住脚,最后通过计量经济分析证明该定理不适用于我国。本文的结论是:税收和国债在我国并非等价,通过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国债除作为补充国家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以外,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投资品种,因此国债的管理政策既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也牵扯到财政。该文主要介绍了日本国债市场的发展史,以及日本在各个时期不同的财政政策和国债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9.
国债政策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直接影响两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我国从19鲫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趋增大,特别是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骤增,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定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国债是一种有偿性的收入形式,存在着潜在风险,国债规模是否适度,是否可以继续扩大,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也开始压缩.本文从我国国债发展状况入手,衡量国债的各个指标,讨论我国国债的规模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晓斐 《福建金融》2000,(10):34-35
一、积极的国债政策是实现积极财政政策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从目前情况看,减税政策的实施缺乏应有的财力基础,也存在太大的下调余地,尚难产生明显的需求扩张效应。数据表明,虽然近年我国税收绝对额有较大增长,但占 GDP的份额却逐年下降,由 1986年的 20. 49%下降到 1998年的 10. 3%,财政支出捉襟见肘,普遍减税无疑会使本己困难重重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在此条件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的扩张手段就是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适当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并合理安排政府公共投资支出,以加大政府拉动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