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太平洋发生了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此次强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日本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经济体,作为这次货币泛滥的因素之一,日本的地震会对其经济产生很严重的影响,通过对日本地震前后日本经济的分析、对比,并提出灾后如何进行经济复苏的问题,有助于应对日本经济破坏带给日本本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文玲 《商场现代化》2013,(32):188-190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相当微妙,本来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尚处于经济困境中的美国率先走出危机,日本疯狂向货币注水渐次走出“衰退的20年”,欧盟经济增速明年有可能从负转正。而新兴经济体外部风险走高,资本流出加剧,经济增长下行。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被用来衡量一国政治和经济的国际地位。对应于现行以美元为主导,欧元、日元和英镑次之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欧洲、日本和英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上的强大影响力。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更是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全球最大的出口贸易国,却仍然使用他国货币作为主要的贸易计价结算货币,这与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巩固和提升中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转轨以来货币信贷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俄罗斯同为转型经济大国。很多学者对这两围经济转型的诸多方面进行过比较,但很少有人对它们经济转型期的货币信贷政策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对俄罗斯所执行的货币信贷政策还不够了解。因此,对俄罗斯转轨以来的货币信贷政策进行研究显得尤其迫切。最近20年,俄罗斯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通货膨胀以及生产持续衰退。  相似文献   

5.
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呈双向波动中整体小幅贬值的趋势,预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在6.05-6.40之间,波动频率将加大,人民币相对其它货币仍将保持强势.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处于弱势复苏中,呈错综复杂态势,欧元区经济回升疲弱,日本经济复苏动能减弱,新兴经济体走势分化加剧,美国经济确定性复苏,其量化宽松政策正式退出,加息也有望在20 1 5年实施.另外,全球资金重新流动,美元汇率快速升值,欧日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竞相贬值,致使货币战争硝烟弥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改过去单边升值的态势,双向波动加剧,同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呈上行态势.2015年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需评估内外形势变化,才能穿过货币战争弥漫的硝烟,看清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货币的货币职能视角审视日元的国际化进程,可以看到:日元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陷入“去美元化”困境;在国际投资领域,形成了对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货币的依赖;在国际储备层面,日元汇率的无方向性,使日元丧失了他国对其作为储备货币的信心。日本央行对于处理资产泡沫与通胀温和之间货币政策的摇摆不定,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也就此丧失了日元进一步国际化的黄金机遇。同在东亚崛起的国家,中国与日本在货币崛起阶段有着深刻的经济体量、经济结构、地缘政治、文化根基、外部环境等的相似性,和经济结构、战略视野等的不同之处。鉴于人民币与日元国际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相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高度可比性,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前正面临金融危机导致的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实践证明,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减小贸易差额从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在贸易顺差增长趋势、顺差调节效果、产出和出口的世界地位、货币升值趋势、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等方面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具有较高相似性,货币环境和经济基本面则更为优越,存在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应对贸易保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我国短期和中期内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宏观经济,只是一种短期性的对策,具体地说,中国原有的流动性过剩、货币超发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回顾日本泡沫经济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经济萧奈的根本原因不是日元升值,调控政策的失误,而是日本经济本身的制度性原因.本文从日本泡沫经济出发,总结了其原因,并结合我国的流动性问题,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和德国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了出口增长--外贸顺差--经济发展的情况,本币升值也都成为困扰这两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难题.面对货币升值压力,日本和德国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给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稳定与增长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赛 《商》2012,(24):65+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给危机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学界对货币危机的根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对货币危机的传统理论及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1.
高赛 《商》2013,(3):58-58,5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给危机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学界对货币危机的根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对货币危机的传统理论及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与德国应对货币升值压力的对策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和德国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了出口增长——外贸顺差——经济发展的情况,本币升值也都成为困扰这两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难题。面对货币升值压力,日本和德国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给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稳定与增长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97-2000年中国的物价、货币和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年快速增长之后,近几年出现了向高一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本文详细考察了1997~2000年物价、货币与经济增长变化的实际过程以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文章认为,近几年物价、货币和经济增长发生的变化证明转轨经济已实现历史性突破,标志着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蒙代尔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此后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发展了此理论,这就为统一货币区的在现实中的建立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欧元区建立后更是掀起了对构建货币一体化区域的讨论热潮。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性货币联盟的出现无疑将有助于世界稳定经济。而正在崛起的亚洲,为了保证其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应借鉴欧元区的成功例子,加强各国见经济合作,创立亚元区并最终实现亚洲统一货币——亚元。主要分析了创立亚洲统一货币这一构想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亚洲货币一体化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蒙代尔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此后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发展了此理论,这就为统一货币区的在现实中的建立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欧元区建立后更是掀起了对构建货币一体化区域的讨论热潮。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性货币联盟的出现无疑将有助于世界稳定经济。而正在崛起的亚洲,为了保证其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应借鉴欧元区的成功例子,加强各国见经济合作,创立亚元区并最终实现亚洲统一货币——亚元。主要分析了创立亚洲统一货币这一构想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亚洲货币一体化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世人一直对日本经济误判,说日本经济迷失了20年。事实上日本从来就没有经济低迷。衡量经济实力的是GNP,不是GDP,日本不在国内赚钱,在海外赚大钱,这才是日本经济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7.
在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中,台湾地区较好地抵御了各种外部冲击,没有出现货币的大幅贬值和严重的经济衰退。但近年来台湾地区银行业的问题不断增多,如利润水平连年下滑、不良债权迅速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纷纷倒闭等等。这种困境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银行业出现的问题有着较大的相似性,均为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与金融自由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日本和台湾地区治理银行业问题的措施,指出台湾地区能从日本的经验中获得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帕丽达 《商场现代化》2007,8(26):365-368
在采用量的金融政策时,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稳定的货币需求。也就是说,要想了解金融政策的效果,必须要探讨货币供给量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实体经济是否处于长期的稳定状态。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得出,日本的货币供应量与GNP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的关系。用ECM模型估计的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稳定的。针对1999年以后零利率政策的实施,实体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估计家庭消费支出函数、民间企业设备投资函数、建设财生产指数函数,得出低利率对以上三个函数没有产生影响。日银的低利率政策并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景气浮扬效果。本文认为,通过金融政策来刺激经济的话,采用量的缓和政策能够期待效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货币本质为基础,从流通规律、通货膨胀角度将马克思经济学货币理论与西方经济学货币理论进行比较,指出马克思经济学货币理论在分析实际问题方面所显示出的优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西方经济学货币理论表现出的片面性、无效性,并为我国反通货膨胀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达7年的“亚洲经济神话”于1997年7月2日划上了休止符。当日,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取代泰铢对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放开汇率后,泰铢在国际市场上很快重挫近20%。此后东南亚各国货币普遍贬值。如从危机初起到1997年10月下旬,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跌幅分别为40%、30%、50%和35%。 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从1998年4月1日起实施金融改革,由此引发了日元贬值。尤其在6月份,曾跌破145日元兑1美元。后在日美两国共同干预下,汇率才有所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