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业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从纺织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而转型的关键点在于技术创新。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纺织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常态下的纺织企业可采取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大对创新技术的投入力度、提高纺织行业整体装备水平、培育高校创新型人才等途径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实现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铁岭市适应新常态、加快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向新的增长点转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全面分析铁岭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铁岭市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低,要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应加快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经济规划布局体制构建,优化政府与市场职能体制,才能大力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明晰经济发展路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湖南经济在后危机时代与国内新常态下的发展平衡。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新常态下天津经济发展动力进行简要分析,明确产业动力、需求动力、要素动力、区域动力的转换特征;在此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优化的重点领域,进而把握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正确方向;最后,提出构筑发展新优势、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内蒙古形成创新发展的背景观点 (一)新产业革命驱动下,创新是引领内蒙古经济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 针对我区经济主要以资源型产业为支柱的现实,突破传统规模化扩张思维,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乃是推动全区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新产业革命是这轮结构调整的根源.因此,就内蒙古而言,重塑发展动力,优化产业结构,破解"新常态"下的战略难题,必须以第四次新技术与产业革命为背景驱动,将创新作为引领全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尽早主动付诸于我区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中,积极探索创新型转型升级路径以及与战略新兴产业交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桂艳 《黑河学刊》2014,(12):13-14
本文在深入了解黑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黑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策建议,即重点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大企业用工招聘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发展混合经济;加快技术创新,构筑孵化基地;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现实的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高度重视、妥善应对和"主动适应新常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有进的主基调,预计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左右,同时财税改革、国企改革、价格改革、土地改革等是2015年大刀阔斧式改革的重头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就要求企业加大转型升级力度,主动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从政府层面来看,应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把市场环境尽快完善起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那么,作为企业来讲,如何把握未来的投资环境,适应这种新常态?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为我们解读。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面对经济“新常态”,本文从青海省中小企业创新现状入手,针对中小企业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支持,市场机制激发中小企业内生性创新动力,生态保护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共同形成推进青海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使中小企业成为青海经济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要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战略定力,奔着问题去解决、向着优势去努力,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推动企业竞争加快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推动产业加快融合创新和提升质增效,推动经济增长动力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努力实现经济新常态下平稳发展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指导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制度环境的转变,特别是服务行业比重上升势必带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战工作对象将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因此,经济发展新常态将使统一战  相似文献   

12.
黄占兵 《北方经济》2015,(10):29-30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发展动力转换.当前或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进入经济发展动力切换的新常态.在此大背景下,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才能实现我区经济发展平稳换挡、结构升级和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薛巍  黄莉 《辽宁经济》2011,(10):8-11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十一五”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辽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十二五”时期,应坚持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撑,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促进转型升级,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下,传统制造业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梳理现有国内外制造业转型升级文献,首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内涵进行界定;进而讨论国外与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最后针对经济新常态指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仍航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型期,因此要求人们积极去认识且更好适应并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维,要"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要最大限度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极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新常态转型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改革进程中经济转型及结构升级的着手点。其中,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监督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旨在根据新常态下国家审计的发展现状,探讨其能有效实施依法审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信息》2013,(21):54-57
最近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加大金融等支持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力度,谨防各类风险;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鼓励优势产业"走出去",更好参与国际竞争。这其中,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走出去"等等提法,无疑是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最近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383改革方案",其中明确将"以改进竞争环境和激励机制为  相似文献   

17.
朱伟 《浙江经济》2015,(2):23-25
要将新常态下的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的现实优势,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转型发展难题,坚持把促转型和稳增长结合起来,沉着应对,勇破难题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三五"开篇布局谋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之年。做好2015年经济发展工作,一要正确看待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的合理增长主要体现在既不盲目追求高速增长,又能坚守底线确保不失速。对于嘉兴而言,在内外双重制约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廖仁松 《中国西部》2015,(10):16-17
<正>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深入分析了成都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我们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要在成都"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大格局中找准定位,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发展、城市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创新等实现新突破,力争2015年"经济总量跨千亿、汽车产量跨百万",为全市经济稳中求进"扛大梁、挑重担、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数字经济作为引领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是挖掘新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梳理出提升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的发展路径类型,结合天津市的发展现状和禀赋特征,提出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大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常州台企应积极适应、强化研发、创建品牌、主动转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常州政府应突出规划引导、强化宣传服务、创新融资支持,通过提供更规范、更专业、更重实效的服务,为台企转型升级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