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双边税收协定中饶让抵免条款对我国涉外投资的影响效应,运用2003~2010年37个国家的宏观面板数据,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证分析模型分别检验了外国予以我国的税收饶让对外国对华直接投资(FDI)的影响以及我国予以外国的税收饶让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饶让明显刺激了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但并未发现税收饶让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建议在进行双边税收谈判与协定签订时,既要争取外国对我国的饶让抵免优惠,也要积极给予对外投资战略合作国家以税收饶让,从而充分利用国际税收协定,促进国内战略资本的优化布局,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协调。  相似文献   

2.
我国税收抵免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在主要采用直接抵免法,不允许采用间接抵免方法。应在国内税法中制定相应条款,明确规定税收抵免的主体和对象,完善对外税收协定。现阶段我国对外投资主要是流向了避税港,应制定避税港有关税收制度,防止纳税人国际避税。对境外盈亏应不允许互抵,实行分国不分项弥补是较可取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抵免方法是一种免除国际双重征税的好方法,但对纳税人从非居住国取得的股息收益已纳的预提所得税的抵免问题上,采用重复计算抵免限额进行两次抵免的方法,使居住国实行抵免后实征税额小于其对纳税人境内所得的应纳税额,却值得研究。笔者认为,第二个抵免限额违背了抵免法的基本原理,正确的做法是只按即将征收的境外所得应纳税额确定一个抵免限额,进行一次性抵免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利用2004~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区位面板数据,考察了孔子学院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综合平台,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孔子学院助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通过文化交流互鉴降低了中外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以及通过促进国际友好合作对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保护作用存在替代效应。同时,本文作者发现,孔子学院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条件约束,在文化差异较小或制度质量较低的东道国,孔子学院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备受关注。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利用最新的经济统计数据,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中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额在2011年下降的原因。此外,通过出口与投资相互促进的关系,比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出口额占全球比例的情况;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占固定资本形成比例的情形;探讨对外直接投资对优化外汇储备的作用,综合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保持增长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环境污染加速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环境效应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母国环境作为切入点对此进行研究。传统观点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通过产业转移减少母国环境污染,本文作者则认为最终的综合效应取决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因此,与母国经济条件有很大的相关性。基于全球100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展开实证研究,得出两个主要结论:一是低经济发展程度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增加母国环境污染,而高经济发展程度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影响母国环境;二是高制造业占比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增加母国环境污染,而低制造业占比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会影响母国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GMM分析法利用2004—2014年中国对116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数据,从对外投资动机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了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整体上看,双边投资协定没有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显著的影响;双边投资协定对不同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具体来看,双边投资协定对自然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显著积极的影响,而对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浪潮已经形成,然而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面临比较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对此,本文基于融资约束视角研究城商行信贷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商行信贷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正向影响;融资约束是影响路径,城商行信贷可以降低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城商行信贷更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增强城商行信贷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作用,但货币政策冲击没有明显扩大城商行信贷影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差距;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商行信贷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2011年中国对28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的视角,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结果显示,与东道国的贸易联系有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市场规模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劳动力工资水平影响不显著,经济增长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现阶段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3-2011年中国对28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的视角,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结果显示,与东道国的贸易联系有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市场规模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劳动力工资水平影响不显著,经济增长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现阶段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兴起激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其动机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由于市场发展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别,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也大相径庭。通过对比归纳发现,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较为集中,受东道国因素影响较多并大多有市场推动;而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较复杂多样,主要受母国因素影响且政府政策推动具有较大作用。这一比较研究也表明,在我国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济影响的研究中,应先考虑并区分不同动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差异化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2003—2010年中国与78个投资东道国的面板数据,控制住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关键影响因素设定基准模型,然后引入国家经济风险变量考察了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结果表明东道国的国家经济风险显著负向影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的分组检验显示这种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构建东道国国家经济风险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门槛模型,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测算了国家经济风险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门槛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生对外直接投资事件作为样本,一方面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绩效;另一方面结合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考察财务绩效。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短期内能够给股东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在财务绩效方面,五年内财务变化趋势大致呈"V"型,对外投资完成后第三年业绩水平有所提高,但低于投资前一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短期综合绩效未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保障内循环通畅的重要途径,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则是内外双循环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基于海外子公司视角量化界定企业是否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发展质量,利用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开展实证研究,发现:(1)对外直接投资本身并不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仅有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才能提升企业社会责任;(2)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社会责任提升效应存在所有制性质和海外子公司区位多元化上的异质性特征;(3)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传导机制是增加资本收益和改善管理效率。本文的研究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对内循环的重要性,为新时代对外直接投资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对外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文献基础上,利用我国2。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GMM系统两步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技术进步效应与出口规模扩张效应;并进一步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导致出口技术进步是否对出口规模产生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与制成品出口技术提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进步的重要加速器。而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对出口规模的扩张起到明显作用;在样本期内,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影响出口技术进步,抑制了粗放型出口规模的扩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全国1990~2005年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国别与地区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出口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于不同国别和地区影响程度不同;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在长期和短期具有差异,短期内的影响程度较小,长期内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1981-2010年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在短期和长期内均能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但其促进作用不大显著,且长期影响较短期影响更显著。并依据实证结果,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从国家政策、产业选择及人才战略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使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Martin&Roger的自由资本模型,对其进行进一步推导和参数分析,得出有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五个假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经分析,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寻求、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出口拉动的特征。因此,我国应保持和加强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加快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并积极推动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迅速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国民经济16个产业的动态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方法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是挤出还是挤入了国内投资,以及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本身会挤出国内投资,高效的金融市场和发达的产品市场可以削弱这种挤出效应,其中产品市场的作用尤为重要;当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带动国内出口或者转移过剩产能时,会挤入国内投资,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则更多地挤出了国内投资;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净效应依然为挤出效应,因此,适宜的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政策以及发育良好的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发挥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作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深入地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员工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且这种正向的"工资溢出"效应具有持续性而且还是逐年递增的。与此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也显著地拉大了企业内工资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因东道国收入水平、企业经营范围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最后我们还尤其关注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未明显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尽管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员工平均工资,但同时也显著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增长,正是由于后者的"生产率"效应部分地抵消了前者的"工资溢出"效应,进而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未能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