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系统的模块化与价值转移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价值”是一个极具争议且令人富于联想的词汇。在最近的文献中,涉及产品价值的研究多数是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角度展开的,从消费者层面系统研究产品价值问题的著述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消费者层面挖掘产品价值的基本内涵,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剖析,揭示出产品的价值形成、价值测试以及价值结构的基本关系;进而利用模块化的基本原理阐释了价值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在此基础上,厘清了产品价值系统的三类价值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员工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契合衡量指标与契合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分析中西方学者关于员工、组织价值观契合衡量指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员工、组织价值观契合衡量的新指标,并基于此建立起员工、组织价值观契合类型及对员工满意度、员工绩效、组织绩效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营的价值构成与战略权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企业为顾客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总价值由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构成。相对于同业中的竞争者或历史上的企业自身,如果企业更能创造顾客价值,则可认为企业有当下经营优势;如果企业更能创造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则可认为企业有持续经营优势。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如何跨期考虑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企业应该而且必须做出的战略权衡。  相似文献   

4.
The study of value delivery through complex industrial solutions involves a service-rich deployment of resources, many of which are human. Despite this realization, few studies consider the activities of specific actors in this service-dominant context. Through an exploratory netnography of ten online community discussion board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link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supplier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effects on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in complex industrial solutions. The findings reveal four major categories of activity (communication, planning, risk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ion) as important sources of intangible value (conceptualized as emotional, soci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The data shows, however, that activities must be executed in a timely, accurate, appropriate and value-added manner. The study compliments research in complex industrial solutions through explicit consideration of activ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erceived value from a supplier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5.
基于价值链层面的利润转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利润沿着价值链发生了转移。其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利润从产品的制造环节转向销售环节,利润从产品的销售环节转向消费环节,利润从价值链的中间环节分别转向上、下游环节,利润从产品的内在环节转向外围环节,利润从产品的实体环节转向虚拟环节。本文通过对利润转移现象的一般分析,指出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实现从价值创造理论到价值实现理论,从生产创造价值理论到消费创造价值理论,从同质化创造利润理论到异质化创造利润理论,从产品价值理论到环境价值理论,从静态价值理论到动态价值理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价值星系:理论解释与价值创造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认为,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价值创造的基本思维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价值星系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组织形态和价值创造机制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对威廉姆森资源配置的市场与企业二分法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的第三种模式——价值星系,并对价值星系的价值创造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与企业边界变动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集合型价值链发生以价值模块为基础的解构、整合和重建,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模块化价值链。不同企业的价值模块和模块化价值链在共同的界面标准内交叉连接、融合贯通,形成企业价值网络。企业价值网络集聚各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将各能力要素协同在一个无形的网络平台上,通过不同组织模块间的协作、创新和竞争,能够产生新的竞争优势,使成员企业共享模块化经济、增强自生能力。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和拓展推动了企业边界的渗透和融合,导致企业有形边界与无形边界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实物期权方法近年来在战略投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战略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却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本文试图找到实现实物期权思想在战略管理领域更广泛应用的途径。通过扩展实物期权概念的内涵,本文引申出价值权力的概念,提出了基于价值权力进行战略分析和管理的思路,并进一步构建了进行价值权力分析和管理的直观工具,为在变化日益加速的不确定性环境下对企业战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9.
创意产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与政策导向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创意产业作为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型产业一跃成为全球财富创造的新源泉。它的兴起要求我们全面地审视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全面转型给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与城市发展带来的新契机。本文从广义创新的分析视角,就创意产业贡献于经济增长的具体途径、创意产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价值来源与特征属性等理论命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以期总结出符合创意产业价值创造路径的政策启示,促进政府在引导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论无边界企业   总被引:53,自引:25,他引:53  
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是有边界的,企业的边界在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处。本文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边界可趋于无穷。这是因为,在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随着边界扩张,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无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交于一点。对无边界企业来讲,企业边界不再是指物质边界,而是指能力边界,企业边界的大小,取决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强弱。企业要想成为无边界企业,必须将自身的核心能力打造成价值模块,并融入全球价值网络当中。无边界企业有着不同的具体形式,但是不论哪种形式,都是基于核心能力运作的,价值网络是核心能力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11.
在由工程项目实施期和从事施工建造活动双重限制所定义的建筑业发展空间内,建筑业实现效率和效益提升的路径狭窄。以建设项目的工程价值变化周期为基本依托,从广义建筑业和广义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概念出发,构造建筑业新的发展空间,在工程建设项目的价值规划、价值形成、价值实现、价值消失诸过程中寻求以工程功能发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建筑业附加价值最大化为着眼点的建筑业新增长路径,拓展事业组合,是建筑业增长的重要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13.
价值链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政策借鉴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价值链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用成本法在经济学框架里定义价值链;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一国在要素结构、技术能力和分工迂回度变动后,其嵌入该国经济环境的价值链的变动状况。接着,文章给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攀升模型,阐明了一国在全球价值链的战略定位及升级。最后,本文依据以上分析做出结论,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价值网络逐步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式,但狭义的价值网络观对企业盈利机理的解释并未突破价值链将投入转换为产品的传统逻辑。本文从更广义的价值生态系统角度剖析网络价值交换逻辑和企业价值的实现机理,从网络重构出发分析了五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本文认为,受竞争压力与技术变迁的推动,网络组织的价值创造逻辑呈现颠覆性变化:顾客价值创造与企业价值实现的分离。这种分离导致许多企业即使实现了顾客价值最大化也未必产生收入,尤其面对互联网的免费经济趋势,企业只有重构价值网络、拓展新的收入源才能实现盈利并保证商业模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企业价值来源及其理论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4,他引:38  
随着时代变化 ,价值来源的范围不断扩大。本文从企业角度 ,对劳动价值理论、资本价值理论、客户价值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价值产生机理进行了阐述 ,指出三种价值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 ,主体地位不同而已。从劳动价值理论、资本价值理论为主转向客户价值理论为主 ,将成为指导企业发展的必然走势。  相似文献   

16.
对财富内涵的挖掘以及对使用价值和价值真正关系的揭示是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的前提和理论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对财富的认识却存在不少岐解。从人们对财富属性认识的历史回顾来看,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财富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是对异质性的使用价值的同质化抽象;因而无论是用价值还是用使用价值来度量财富,在量上都是一致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力成反比"这一论断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虚拟整合的概念模型与价值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释虚拟整合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虚拟整合与虚拟企业、供应链联盟、虚拟供应链、价值网、虚拟价值链等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纳入同一框架下,提出了虚拟整合的概念模型;同时,对虚拟整合的价值创造机制与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虚拟整合实现了合作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由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的延伸,而信息共享、跨组织流程再造、基于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基于价值星系的开放式创新等则是虚拟整合在虚拟空间实现价值创造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石油资源的实物管理体制进行评价,进而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资源向价值型核算和资产化管理过渡的背景及主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石油资源价值分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石油资源价值评估的勘探成本模型和收益现值模型研究等,并对石油储量价值评估的收益现值模型及应用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个性与企业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文化个性三个假设并建立了文化的资本模型、价值模型和决策模型。实证得出两个推论:一是企业有形文化特质和母公司文化沉积背景,对客户的认同度和企业市场定位产生影响从而部分决定文化资本当量指数PI的高低;二是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否直接影响文化信息向客户正确传递进而影响客户认同度以及个性价值指数SI。员工认同度越高,文化个性改进系数λ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Dovev Lavie 《战略管理杂志》2007,28(12):1187-1212
This study reveals the multifaceted contribution of alliance portfolios to firms' market performance. Extending prior research that has stressed the value‐creation effect of network resources, it uncovers how prominent partners may undermine a firm's capacity to appropriate value from its alliance portfolio. Analysis of a comprehensive panel dataset of 367 software firms and their 20,779 alliances suggests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network resources to value creation varies with the complementarity of those resources. Furthermore, the relative bargaining power of partners in the alliance portfolio constrains the firm's appropriation capacity, especially when many of these partners compete in the focal firm's industry. In turn, the firm's market performance improves with the intensity of competition among partners in its alliance portfolio. These findings advance network research by highlighting the trade‐offs that alliance portfolios impose on firms that seek to manage and leverage their alliance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