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以美国为例的发达国家和以印度为例的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并与中国对比分析,得出中国如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向生产性服务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进行转换,那么实现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之间贸易的深入发展,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向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集聚日益增长。本文以广州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下游制造业的集聚进行了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其结论认为:在理论上控制生产性服务业与下游制造业集聚的参数主要有中间服务与最终产品的运输成本和二者的边际产品以及中间服务的供应价格等;由于现阶段中国的生产性服务在城市之间的贸易程度尚较低,因此它们和制造业中的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生产企业既有集聚式分布又存在分散式布局模式,现代中国大都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下游企业的区位主要以集聚式布局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世界工厂的定位能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生产性服务发展受制于需求因素。本文研究表明,世界工厂的定位使中国生产性服务缺乏有效市场需求的支撑而发展滞后。当前政府鼓励生产性服务发展的政策应该以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巩固和加强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进而扩大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了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并在全球重要的节点城市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文以伦敦和纽约两个国际大都市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例,研究了国际大都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的演化过程、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同时,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促进中国国际大都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服务业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鉴于此,利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探寻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模式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玲  李林玥 《当代经济研究》2021,315(11):99-112
基于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不同区域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显著提升了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其中,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从不同所有制来看,中外合资和中央国有上市制造业企业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公众制造业企业表现出负向的"挤出效应";从不同制造业行业来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皮革皮毛制品及制鞋业、木材加工及制品家具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作用最显著,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虽然也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正向影响,但提升空间较小.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在扩大开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好"鲶鱼效应",加快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扩大开放与倒逼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共进局面,还要在发挥好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基础上,激发本土生产性服务业活力,全面构建以本国制造为引领的完整产业链,为建设中国制造业自主产业链打好根基.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企业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位置如何影响其创新绩效?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找到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绩效的途径。首先,从跨国公司基于知识的价值链分解方式入手,提出待验证的概念模型。然后,用结构方程调节性中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位置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链整合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位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知识链整合的中介作用受到依特定情势协调的正向调节。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两类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视角,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从1993年以来呈现波动状态,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物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最大,科技、电信和现代商贸业其次,金融业影响最小,分析也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均衡、与制造业融合不深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为此应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密切融合,消除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壁垒,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战略和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刘振中 《经济纵横》2023,(11):111-121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地都在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规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浙江桐乡濮院毛衫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案例,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引动—制造衍生—创新驱动”的三阶段驱动路径,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驱动力是动态变化的。在区位引动阶段,依托临近市场的区位优势,一定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业能够率先发育并带动制造业发展,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在制造衍生阶段,制造业发展需求引致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生产性服务在与制造业融合互促中实现“由有到多”的转变;在创新驱动阶段,新兴要素驱动生产性服务业向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使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由多到优”的跃升。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在各阶段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市场主要驱动力由强到弱、先后叠加,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程度由浅层至深化,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濮院路径”。为推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借鉴濮院经验,结合地区资源禀赋,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制定引导政策,厚植生产性服务业发育土壤;着眼新兴要素,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为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增长绩效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生产性服务业对GDP和就业的贡献越来越高,但是其增长模式依然是高投入、低产出模式。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度并不很高,而且增长绩效也不算突出。因此,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提高社会分工程度,放松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限制,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劳动力,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贸易水平对一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产生显著影响,选取代表性的发达国家——美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印度作为比较对象,分别从总体和分部门角度比较中国、美国及印度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中的优势和不足,为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以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就业比重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指标,比较分析了京津沪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现状和行业发展情况,并得出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介于消费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意义重大.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贸易中尚不具备竞争优势.本文选取2001~2011年的数据,利用TC指数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关系,国内外学界和政府已达成广泛共识。本文以对上海中小企业发展所做的经验分析为基础,认为上海服务型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以第三产业需求为主的战略面向,并提出了相关策略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创意产业和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依存关系,以大湘南示范区为例探讨生产性创意产业对于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各种影响程度,进而指出,生产性创意产品通过强化个别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改善产业集群的整体结构,并不断促进产业集群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3)
文章以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具有负向作用;基于门槛效应可知这种负向作用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提升不断减弱;基于中介效应的机制分析表明参与国际分工体系通过促进城市化进程、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加剧了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阻碍作用,而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解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未江涛 《经济论坛》2014,(9):102-107
本文综合现有文献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采用因子与回归联合分析的方法,以天津市为例,实证分析了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因子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受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开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多重因素影响,且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影响程度不同。回归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与市场开放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知识搜寻协同对创新绩效影响的“黑箱”机理是什么?其中,外部搜寻环境扮演了什么角色?影响机理和环境之间有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围绕上述3个问题,构建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以中国本土生产性服务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知识搜寻协同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②情景双元在知识搜寻协同和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③网络惯例对知识搜寻协同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而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情景双元的中介实现的。最后,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基于搜寻协同的创新绩效提升提出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大量的外商投资涌入中国,提高外资利用质量使之更好服务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成为研究热点.而生产性服务业以其高聚集、高成长、高辐射的特点迅速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产业互动和系统观的研究视角,构建系统科学的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三维研究框架,通过中国22个省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等实证方法分析和验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我国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乃至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研究对象,简要概括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及测度方法,诸如产业集聚的概念、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划分和基尼系数、地理集中度等相关测度指标的计算等;从积聚的方式和特点上,讨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区别;从内生和外生两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能的形成原因,以期能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