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政治安全事务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顶层设计与相互尊重、共商共建与注重民生、开放包容与绿色发展分别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铸牢合作基础、凝聚合作共识、指明合作路径。当前,RCEP生效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机遇,但也面临美国“印太战略”及其配套策略、区域内部地缘政治经济矛盾等新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和东盟应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制度型开放并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RCEP框架内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贸易》2021,(2):52-53
一、中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倡导全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倡导各方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加强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这一倡议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各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希望同各方携手努力、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给予积极评价,东盟表示愿同中方加强全球数字治理、网络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亚太经济伙伴关系建设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人类长远共同利益,坚持平等互利,开放共赢。不同于TPP搁置条款体现的资本本位主义,RCEP的制度设计全面贯彻了互联互通的共商理念、权责共担的共建理念、互利共赢的共享理念,以民生幸福为国际合作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实践。面对RCEP的未来挑战,中国应尽快推进其规则的实施,完善国内法,尽早加入CPTPP,促进RCEP、CPTPP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对话沟通,巩固并弘扬多边主义,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独特智慧。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思想引入到可持续发展领域,对人类永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阐述人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对人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了预判,讨论了建立全球资源环境领域制度体系问题。提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主要路径是推动"人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促进发展方式的深度交融与共同发展、构建战略互信安全机制、深化社会互信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5.
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起到了积极性作用,为解决诸多全球性问题提出了有力指引,本文从构建的重大意义入手,探析以命运共同体意识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相似文献   

6.
2021年2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提出"深化海关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合作,开展‘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试点"的重大倡议,受到与会各方的欢迎和世界海关组织、有关国家海关的高度关注。"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以下简称"三智")合作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新时代各国海关深化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必将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盛斌  魏方 《中国海关》2012,(12):75-75
概念解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全球化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全体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应当兼顾他人利益,协调合作,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8.
<正>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宏大视野和磅礴格局,深刻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开创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宏伟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和平发展、经济合作倡议,是开放包容、共同发展进程,成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以  相似文献   

9.
宋扬 《中国报业》2023,(5):184-185
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要立足于国外受众、着眼于中国实践,讲求国际传播方式,用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构建多维的叙事网络,打造多元的叙事平台。在国际传播中,除了主动发声,还要把“借嘴传声”摆在重要位置上,用更具国际特性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要利用好感传播的方式,引导各国民众从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扩展到对中国的认同、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中国文化要“扬帆出海”,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的合作传播,实现“借船出海”是个有效途径。国际传播需要不断地研究、创新传播方式。做好国际传播,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10.
<正>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宏大视野和磅礴格局,深刻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开创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宏伟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和平发展、经济合作倡议,是开放包容、共同发展进程,成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合作初心,坚定不移前进,推动"一  相似文献   

11.
资讯     
《品牌》2014,(6)
习近平: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希望中外工程科技专家学者加强合作,共同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而能源问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面临变革。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推动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机制,有利于维护中国及其他沿线国家的能源安全,稳定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促进国际能源治理体系的完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完善国内能源立法,积极开展多边能源合作,并对现有的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加以研究和利用。“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的构建需要确立合作基本原则,构建合理的制度和完善的机制,中国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要的引导作用,需要完成自身在国际社会上的角色转变,带领沿线国家共同建立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主场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内容,通过在东道国举办重大的多边国际活动,向世界展示东道国的外交理念与国家发展进程等信息,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通过主场外交向世界倡导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其重要作用表现在:讲述改革开放故事提升中国影响力、展示开放态度推动世界经济合作共赢、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是大国,"大要有大的样子"。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结合工作,谈几点情况和意见。一、"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情况2013年金秋9月,在古丝绸之路经由地哈萨克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功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积极开展"大国外交",更加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在传统的全球治理方案愈发"失灵"的情况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致力于解决全球问题,谋求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的言论也甚嚣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相比于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主张的“单边主义”改革,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国家则主张在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导下构建以多边主义为基石的新型经济全球化,使经济全球化向着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繁荣的方向发展,本文试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角度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在历史之维延续了中国古代丝路精神;在实践之维开创了国际海洋合作新范式;在目标之维彰显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最高指向。该倡议的提出不仅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而且通过构建海洋领域的开放平台,既有利于推动"海丝"沿线国家间在海洋领域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推进海洋领域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构建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六年来,迎风成长,已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4月17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一场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合作共赢的主题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将  相似文献   

19.
要闻点睛     
《中国对外贸易》2016,(4):32-33
CFT·HIGHLIGHTS澜沧江-湄公河6国建立对话合作机制打造命运共同体首次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高官会3月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和泰国外交部副次长诺帕敦共同主持会议,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高官与会。此次会议主题是"六个国家,一个命运共同体: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促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等生物安全事件给我国带来诸多危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不利于国际贸易。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合作带来的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和生物迁移路径的多样性,使动物疫病的侵入防不胜防;我国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意识、相关制度及其实施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有效防控生物安全事件,应参照相关国际条约,借鉴他国做法,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前者如提升防范意识、完善进出境货物等涉及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后者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推进生物安全全球共治规则的形成与完善,以利于国际贸易和交流的健康发展;在 "一带一路"参与国间加强合作,建立生物安全防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