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国务院颁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工程之一。为深入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关系及其机制,本文以广西为例,在分析广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系统动力学角度结合广西实际构建了联动模型。  相似文献   

2.
新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依存关系、新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两业联动发展障碍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新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联动发展成为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构建理念创新能力、自组织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沟通和互动能力,才能更有效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于晨哲 《浙江经济》2014,(22):50-50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工程是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推进"两业"联动发展,不仅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抓手。 平湖虽然已形成了以服装、箱包、洁具等传统制造业和光机电、生物医药、临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共同发展的工业产业结构和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等物流业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构,但互相之间没有达到良好的、较高层次的联动水平。  相似文献   

5.
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互为依托.广东面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任务,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系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文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没有实现联动发展,对此提出了促进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存在协同共生关系,制造业不断升级和发展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发展良好则为制造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从辽西北地区综合环境来看,制造业与物流业基础良好、各自发展,两个产业未能实现集群联动,存在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物流业货运量不足等诸多问题。研究上述问题为促进两业集群联动发展、推动两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苏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成  秦菲菲 《改革与战略》2011,27(4):144-146,156
苏州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制造业的发展急需物流业提供有力支撑。但制造业物流外包意愿不足和物流业专业化供给有限,使得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程度较低。文章通过对苏州市制造和物流企业的联动现状分析,提出了鼓励物流外包,提升供给质量,发展战略关系,建立诚信体系和加快人才培养等促进两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艳  李道芳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158-160
文章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和讨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的机理,并分析了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殷光亮 《浙江经济》2007,(21):60-61
要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的港口服务业,使其与以临港大工业为龙头的制造业集群共生发展,实现产业与港口联动,形成“区以港兴,区港联动”的发展新格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10,(10):16-17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立宁波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并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九大重点工程之一。长三角区域规划定位宁波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因此,加快实施双业联动工程,是贯彻国家和长三角发展规划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联动发展成为区域合作的核心内容。利用偏移-分享法来定量分析粤琼两省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结果表明,双方制造业均存在某些扩张和衰退的领域,且有些行业双方存在此消彼长和同时扩张或衰退的现象,制造业存在联动发展和整合的必要性,双方合力进行制造业联动创新成为当务之急。为此,针对粤琼两省的资源优势与区域特点,提出"大粤琼"产业联动发展的三种模式,即求异模式、存同模式和共建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桂龙  魏恒姝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02-106
选用2011—2018年新疆各地州市的数据,测度新疆各地州市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区位熵和两产业的协同集聚指数。通过区位熵值和协同集聚指数的大小和发展趋势,分析各地州市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产业集聚、协同集聚发展水平,以及各地州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新疆各地州市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情况,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期,天津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应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加强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在金融创新上要突出各片区特色并形成联动合力,三大片区应联合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  相似文献   

14.
当前,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主题是如何进行深度的校企融合。职业院校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校-企"结合点,发挥优势互补,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文章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德合作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双元制"BSH项目为例,系统分析了该校如何建立"政府主导,以企为主,校企联动"的合作平台的全过程,对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袭卷全球,其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受到严重打击。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论述了经济危机下现代制造与物流业的互动发展:一是制造业应如何借助物流业降低风险、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效率,从而掘取“第三利润”:二是物流业如何依靠制造企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各种物流资源,为制造业提供优惠、高效、安全、快捷的物流服务,从而做大、做强物流业,最终达到互动发展的共赢局面,提升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杨洋 《首都经济》2014,(1):92-93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生产方式在悄然改变。在工业领域,物流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制造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怎样的物流支撑,北京工业物流的现状如何,物流业又如何与制造业联动?这些问题应引起关注,我们有必要摸清情况,分析探讨北京工业物流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目前高职商业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入手,探讨了"政行企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发展策略,主要从政府的主导、行业引导下、企业参与与院校积极主动4个方面进行论述,构建了四方联动,系统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台州临海在促进物流业发展上,注重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业和制造业两业联动,使物流资源得到重新配置、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及市场竞争力。临海江南物流中心利用控股形式整合三家物流公司,经整合后的江南物流中心拥有各种载货汽车260辆,集装箱拖车(集卡)100多辆,合计运输能力达7000多吨。在临海市,像江南物流中心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相似文献   

19.
"三社联动"模式是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是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各级政府与学者们对"三社联动"的内涵也做了各自的表述,并将三社联动定义为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人员的协同合作。"三社联动"在运行过程中最普遍的模式就是项目指导型的模式,重庆市大部分地区也都采取这样的模式。尽管如此,重庆市各区域"三社联动"的发展现状也不尽相同,并且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动"三社联动"的顺畅运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并运用共生度测算法,得出八大经济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差异较大,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普遍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以非对称共生发展为主,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两业互动融合的程度要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