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世界杯大战中,乐视由"5星世界杯·5屏娱乐季"战略出发,根据网友对世界杯的关注时间点,以及不同的内容需求,共推出8档原创节目,运用其独有的PC屏、Pad屏、Phone屏、TV大屏以及电影大屏五屏资源优势,为全民打造24小时不间断的全时全屏观赛生活。  相似文献   

2.
多屏时代,消费者的屏幕接触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他们每天接触的屏幕越来越多,由传统的电视、PC端逐渐扩展到手机、Pad。消费者的注意力也在被多种不同的终端分割,屏幕接触时间碎片化趋势渐显。对此,各大视频媒体正在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域,将触角延伸至移动终端、户外媒体;而数字营销公司也在加紧布局新一轮营销计划,以满足广告主的投放需求。  相似文献   

3.
新电脑     
在过去的两年中,“宽屏”概念在彩电与笔记本行业内大行其道,如今,这股“16:10”宽屏风刮到台式机领域内。近日,TCL以5998元的震撼力价格推出了一款新的宽屏液晶电脑——锐翔K3650。作为国内首款宽屏台式PC、TCL锐翔K3650正凭借其强悍的家庭应用优势以及超高的性价比,逐步成为今年暑期家用PC市场上最令人激动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李欣 《成功营销》2013,(11):19-19
当我们说"第二屏"、"第三屏"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三星Mega6.3在2013年上市后,针对目标人群年轻化的特质,选择"PC+Pad+Phone"的投放策略,和优酷进行了为期28天的多屏联投合作,第三方调研机构华通明略的数据显示,无论是在认知度、喜好度上,二屏、三屏的广告效果都远远高于一屏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5.
多屏时代:跨屏营销提升投放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 《广告大观》2014,(4):27-28
美国BI数据显示,两到三年内平板电脑的销量将超过PC,现在是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的四屏世界,不久可能会进入包含谷歌眼镜等的五屏、六屏世界,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多屏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并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而跨屏广告营销也在迅速发展,移动广告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互联网电视等新兴力量也在改变互联网广告。  相似文献   

6.
正在徐红兵眼中,在PC端、移动端开展跨屏联动,这就需要搜狗搭建的场景营销能够更为顺畅、多元地满足客户与消费者双方的需求。衣着简单清爽,笑容不多,看似不擅言辞却用极快的语速讲述一个又一个干货。徐红兵,搜狗商业产品技术中心总经理,一位典型的技术型男。从搜狐到搜狗,他已经跟着这家公司一起走过了十二年。在他看来,互联网是个竞争很激烈的领域。企业做起来快,但是在途中就阵亡的也不少,经过十年的  相似文献   

7.
对广告主而言,如何理解手持终端对PC的超越?手持终端的商业传媒价值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在三网融合进程的推动下,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的三屏合一,或者说数字终端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我想,我们应该在此趋势背景中来思考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伴随着媒体碎片化和多屏时代的到来,广告主应该如何更全面的影响到消费者呢?新浪的策略是推出全媒体广告覆盖平台龙渊,借助新浪网与新浪微博海量用户覆盖,打通视频平台、门户网站、社会化媒体、移动端与PC端营销介质区隔,帮助品牌实现既全面覆盖用户,又深度与其实现沟通的目的。对于品牌广告主而言,随着数字营销呈现越发重要的趋势,他们已经开始不断加强对于数字领域的涉入与营销投放,与消费者展开精准互动沟通。但是电视广告模式所带来的规模性用户覆盖,也依旧让品牌不舍得离开这片  相似文献   

9.
正伊利金领冠成为《爸爸去哪儿》手游的品牌冠名商,通过多样化、独具创新的多种广告模式,进行移动互联网深度广告植入的尝试,实现了从传统电视到移动营销的跨界合作。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多屏时代已经来临,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已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品牌广告主对移动广告认可度逐渐加深,从PC端转战移动端,加大在移动营销领域的投放比重。伊利在尝试营销创新的道路上从未放慢脚步,在夺得《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独家冠名后,除了与湖南卫视电视节目的全面合作,更顺应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趋势,试水移动营销。  相似文献   

10.
李春宇 《商》2014,(34):212-21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介迅速出现,当今时代人们经常拥有多个信息接收终端,多屏时代由此到来。基于互联网基因的PC屏\IPAD屏\手机屏促成了内容生产的民间化,文化生产权一旦为民所有,必然迎来繁荣昌盛的局面。不过由于制作门槛低。很多网络剧\微电影内容低俗,监管又成为了文化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营销者说用户视频消费习惯趋于多屏合一,一个完整的视频生态系统有助于用户养成对于视频内容的收视习惯。2013年我们将深耕基于乐视生态的娱乐整合行销。当下,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广告主营销预算的倾斜,使得视频营销的重点落在了对目标用户全时段、多维度的曝光,以及PC、Phone、Pad、TV四屏合一的全屏幕覆盖。其中智能电视被称为"最后一屏",  相似文献   

12.
马驰 《网际商务》2014,(3):72-72
有迹象显示,随着电视、手机、Pad、PC等终端之间内容不断融合交汇,当前网络视频行业正步人多屏传播时代。而伴随内容播出和用户行为变化,视频行业在营销层面也在进行变革:一方面,横跨四块屏的全媒体营销越来越受到广告主重视,另一方面,鉴于互联网视频平台越来越多地介入内容生产和制作中,围绕原创内容进行内容营销成为多屏营销闭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新的视频营销范式由此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3.
王新锐 《创业家》2014,(9):123-123
正运营商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社区规则等问题。和PC端社区产品一样,知识产权是移动互联网社区(下称移动社区)亟需面对的核心法律问题,其中主要涉及著作权、商标和专利。和PC端不同的是,移动端产生的内容往往更为碎片化,数量更大,侵权现象也更普遍。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是社区类产品创业  相似文献   

14.
正DSP的初衷就是跟着消费者走,跨屏DSP很好地解决了广告主如何切入到移动端的问题。不仅将PC端积累的相关广告投放经验与客户服务优势应用于移动端,还要为广告主提供整合型的DSP广告服务。碎片化时代,消费者眼球在哪里,营销就在哪里。而移动营销的势不可挡,也让移动DSP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品友互动为例,它在成功对接谷歌、芒果等几大移动广告交易平台后,目前其DSP每日流量超过10亿,当下已经全面进军移动DSP领域。预计今年年底品友互动收入中将有10%来自移动DSP,这个数字有望在未来达到20%~30%。  相似文献   

15.
《成功营销》2012,(6):20
基于HTML5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发展,移动广告平台能够实现从PC到Pad、Phone的跨三屏互通,形成三屏一体的数字整合营销方案。移动营销发展至今,在广告形式方面已有较大突破,比如打破文字链或静态Banner广告的富媒体化,尤其是近期HTML5技术的成熟,可  相似文献   

16.
杨涛 《华商》2014,(23):76-77
手机、平板电脑、PC这三者被看作是最重要的三块屏幕,在移动、办公、室内等场合单独或联合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电视在最近一两年以大屏显示后背的优势,迅速切入到家庭数字娱乐范畴,奠定了第四屏的位置。Google、Apple、微软、三星、小米几乎所有重要的厂商都试图在移动设备之外,通过大屏显示设备,延伸到家庭的多人使用场景中。  相似文献   

17.
惠普在转型路上苦苦挣扎,在PC时代风光无限的其他IT巨头们,在"后PC时代"怎么活下去?苹果和三星先破后立,成为转型领导者,谷歌软硬兼施,强势卡位移动互联网,微软和英特尔霸主新歌,将自身优势演进成新的生态系统,联想通过内部充足发力PC+,试图通过多屏互动实现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关注于PC制连商与零售终端渠道的关系管理问题.结合对PC零售终端市场问题的描述,指出现阶段PC制造商零售终端关系管理的局限性,进一步将PC制造商与零售终端渠道的关系细分为进货端关系和销售端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Sale-in与Sale-out两方面的本质关系,指出了销售人员在整个PC产品终端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以销促进的零售终端关系管理思路:通过加强终端销售人员关系管理,提高PC产品在零售终端的销售价值,增加PC制造商与渠道间可供分配的利益,从而缓解PC制造商与渠道间的利益分配冲突,进一步达到解决Sale-in问题的目的,最终全面改善PC制造商与零售终端的关系,实现产品的顺利流通.  相似文献   

19.
智颖 《中国广告》2013,(7):160-161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互联网电视高速发展的背景下,PC屏幕将不断地退化转型成用户个人的娱乐控制中心,而原本PC端的视频用户则将不断向移动端迁移。  相似文献   

20.
古永锵 《创业家》2014,(8):54-55
正从分享平台到版权合作,再到自制内容,这一发展脉络是优酷土豆胜出的关键。2005年以前,用户对屏幕的认知,多来自PC和电视,现在则有了手机屏、iPad屏等小屏,而且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借助这些小屏,用户与视频、图文等内容的连接变得随时随地,使用频率也已大为提高,内容的价值已被无形放大。就视频内容而言,2013年是一个转折年,这一年我们真正进入到了多屏时代。2012年第二季度,优酷App每日播放量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