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信每一位在农信工作的伙伴们都经历过"扫街",在"扫街"服务中,我们走向乡村地头,走进田园小院,走到农民身边,走进客户心里,感受着最真实、最质朴的客户,收获着工作的喜悦。这样"接地气"的服务,让农信真正站在了广大农户中间,树起了乡间田野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2.
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张传单驱走了一缕冷风、一丝寒意,带来了冬天的一份温暖,我们的"扫街"行动就这样开始了。一次体验,一种成长"扫街"的开始是我成长的开始。作为2014年入职的新员工,这还是我第一次经历"扫街"。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新的体验,体验顶着刺骨寒风向每一位乡亲走去,体验着放下自己的胆怯向每一位乡亲递上我们的宣传单,体验着主动与人交谈,向每一位乡亲介绍自己。在这一次的"扫街"中,我也在一点点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汝百乐 《致富之友》2004,(10):38-39
创业的起步阶段,你的员工很少,客户也不多,此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不困难。但随着客户和员工数量的增加,你同客户之间的服务链逐渐加长。公司服务质量可能会随之下降。商场竞争,除了比拼产品质量外,更要力拼服务,此时就很有必要构建一套让客户满意的服务体系。下文介绍的几个方法可以让你的客户在业务的每个阶段都接受到满意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村经济》2008,(1):27-27
这个问题是一个共性问题,是在营销过程当中,普遍都能够遇到的。首先要问为什么客户对你有顾虑?顾虑是怎样产生的?顾虑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不信任?对你不了解,沟通有问题?就是这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5.
谈到"扫街",其中的酸甜苦辣就像一条滚动的胶卷一样在我脑海里放映。刚开展"扫街"活动时,我有点儿无从下手的感觉。由易而难,我和同事首先拜访了街上熟悉的商户。在他们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我慢慢积累了信心,也悟到了一些小方法。然而,真正下乡进村入户却没有那么简单。第一位客户是一位老伯。"我是你们的老客户,我还珍藏了信用社的小红本!"当得知我们是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时,老伯有些激动。他一边说一边自豪地将发黄的贷款证和股金证拿给我们。面对老伯的热情和认真,我的鼻子酸酸的,  相似文献   

6.
对公司而言,成功不只是意味着把产品或服务出售给个别的购买者。成功意味着了解谁是你的客户,了解他们的背景并能比其它竞争对手更好的满足客户的要求。要清楚地了解客户,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帮助你的客户,这就意味着必须对重点客户的业务了如指掌,特别是重点客户所面对的市场需求情况。如果能比客户自己更早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然后同客户一道共同策划,挖掘并把握这些潜在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客户的竞争实力,这样双方都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7.
看看农发行河南省分行营业部2006年短短五个月的客户营销成果,你一定会眼前一亮,为之振奋:上报新贷款客户29家,获得省分行审核贷款限额15.81亿元,正在办理和已经储备的项目意向金额达110亿元,其中低风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长期贷款意向80亿元……数字是枯燥的,但却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客户风险逐渐显露会使银行面临一个两难选择:若选择退出,贷款本息则难保证按期收回,开户行骑虎难下;若选择续贷,客户经营真实状况不清,出于风险管控,开户行很难再给这类客户融资授信。由此可见,深入了解客户是降低贷款风险的必要及首要步骤。为此,湖南省分行启动了你了解你的客户吗?活动,力求做到真实掌握客户经营状况,排查潜在风险隐患,因企制宜制定相应的信贷支持、客户维护与风险防控策略,进一步夯实银企合作基础。一、洞悉客户经营状况,防控风险履职尽责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1日上午,与客户约好看地的土流网北京大兴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人夏创武,提前2小时便来到了门头沟区清水镇。夏创武告诉记者,"这个客户已经是第二次来了,很有租赁这块土地的意向,为了让各种手续办理得更顺利,我提前过来准备一下。"夏创武的敬业精神也让他的事业干得顺风顺水,从2015年加盟土流网干起土流  相似文献   

10.
为增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近年来各地普遍建立了财务公开栏.据笔者了解,财务公开目前在一些地方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有的村怕群众了解财务活动真相,编造财务事项,搞假公开;有的村避重就轻,只公开无关紧要的财务收支,搞局部公开;有的村公开内容长期不予更换,一副旧脸看半年,甚至更长;有的村文字、数字写得潦草、模糊不清,穷于应付,流于形式;更有甚者财务公开栏长期不用,成了"通知栏"、"广告栏"等.  相似文献   

11.
谁都明白农田是农民维持商者要比务农者收入普遍高出一 ,生命的命根子 但如果你到农村 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十几倍更何 。 , 。去只要你留意眼下有些地方 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有不, , , ,在一片片葱绿的良田之中时不 少农民到城市以打工为生其打 , ,时会出现大一块小一块未耕种 工收入也比种田普遍高出许多 、 。的白茬田 这也就难怪一些信息灵脑筋快 。 、为什么被农民视为命根子…  相似文献   

12.
正不同于单门独院传统农业,随着资本、劳力、土地等要素结合日益紧密,各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新业态在成长的同时,有些政策困惑也逐渐显露出来:有的都市农业项目无法取得用地指标,直接打起了土地政策"擦边球",甚至违规用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落地"效果不佳,对规模农业发展支撑力不足;有的农业项目在土地上积累了大量固定资产,却无法成为有效抵押物,成了没有融资功能的"死资产"。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不久,一篇网络热文《你以为在银行上班很风光啊》在朋友圈广为传播,道出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无奈与辛酸。我也感同身受,并将这篇文章转发,渴望换来一些理解与安慰。然而朋友们的留言让我"无语":"天天数钱多好啊""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或许于他们而言,我们仍是让人羡慕的人呢。上班四年,轮岗五次,做过柜员、放过贷款、收过不良、办过培训,很珍惜在每个岗位上的锻炼机会,让自己能够更全面地提升自我。压力总是有的,有过因为股金分红连续被客户骂,唾沫喷一脸导致皮肤过敏的时候;有过假期内因为  相似文献   

14.
与农村基层干部交谈,总能听到"现在工作难开展"的抱怨:不但催粮收款难,组织群众调整结构、优化生产、发展经济也难.你倡导发展某项支柱产业,明明白白的好事,可一些群众就是不买账,有的甚至与你对着干.  相似文献   

15.
时下,有的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业务实行了通存通兑。这样,为客户在省、地、市级范围内异地存取款服务提供了方便。 但是,许多客户反映,异地存取款服务时,有些员工就没有开户在自己行社里的热情,且对异地存取款者另眼相待:有的故意刁难或拖延存取时间,造成客户反感;有的员工为招揽客户,对存款者,不喜欢用异地存折,要在此地开立自己单位的新存折。 为何会产生这种情况呢?缘由是各信用社、分社、储蓄所都有各自的吸存指标计划,客户的存折在哪里开户,存款余额数就归属到哪个网点。对此,有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九年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关键在于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但新的一年结构怎样调,种什么,养什么,搞什么加工,一些农民心中无数。有的等上面的政策;有的看市场行情,有的盼上级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农民对今年种植、养殖项目,不同的农户有不同的打算,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一成不变"型。有的农户不善于了解市场,也不善于率先引进新项目,往往是以不变应万变。反正是不长棉花长西瓜,不养肉猪养蛋鸡。就是市场不好,他们也不大改变。他们坚信"潮落自有潮涨时"。他们的生产项目跟上年差不多。当然,这部分农户都是分散的小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7.
正村庄"现金日记账"是由出纳员根据现金收支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笔登记,反映本村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和现金结余的序时账簿,其记载的内容力求准确、明细、精炼、整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庄不按要求填写账簿启用表;有的账簿登记不及时,"日记账"变成了"月记账",甚至"季记账";有的先用铅笔记账,待民主理财结束后再用钢笔描一遍;有的隔行、隔页登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这就需要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农村会计队伍,而目前农村会计整体素质偏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极不协调,导致许多地方财务管理混乱,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所以,提高农村会计素质时不我待。一个高素质的会计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过硬的思想品质。目前,有的村会计不懂政策,做不好账,财务管理能不混乱吗?有的村会计明知村主要干部等弄虚作假,甚至收款后不入账、不报账,却怕得罪人被罢免而听之任之。有的甚至还参与其中。时下,农村各地到处在搞村务公开,而据笔者了解,许多地方都是走过场、搞形式。民主理财…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我大学毕业加入农信社,被分到了我们县最偏远的山区小社。最初的工作就是下乡"扫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感觉特新鲜,每天跟在师傅后面到处跑。我们俩开着辆破奥拓,在大山深处来回转悠,车里放着师傅爱听的眉户戏,两边车窗都开着,眉户戏的调子在田野里回荡着。师傅姓王,是个资深的老农信人,平时少言寡语的,但是一到了村里就成了个"人精",显得很"贼"。村里的每个人他都认识,老哥老弟大爷老嫂子地叫着。每个村民看到师傅也很热情,有的给递根烟,有的说:"今天中午来家里吃饭吧,  相似文献   

20.
"民情日记"一直是农信社信贷员开展工作时一项必不可少的记录工具,它既能记载客户的资金需求,又能反映客户的信用情况,但是,随着近年来信息软件的开发和电子网络的普及,一些信贷员背包里的民情日记本记得少了,坚持记民情日记的更少了。有的人认为,现在记民情日记不仅麻烦,而且巳经过时,应该"下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