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针对当前会计造假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会计造假的原因和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分析提出防止会计造假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会计造假成因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造假的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总结出我国会计造假现象泛滥的原因是在制度上存在对会计造假的强烈需求和供给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降低造假的预期收益并提高预期成本是抑制会计造假行为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虽然解决会计造假不能仅仅靠会计个人力量,但是会计造假主要是会计行为造成的。解决会计造假问题,会计人员必然是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分析非法的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造假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危害入手,逐一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会计造假的动机,找出产生会计造假的真正根源。并通过吸取和借鉴国外在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方面的经验。提出我国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变得复杂,不确定的经济事项增多,在会计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个别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会计造假问题。基于此,结合会计造假的定义,分析了会计造假外部原因和常用手段,总结了防范会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定义会计造假的经济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造假需求和供给的分析,认为造成我国会计造假现象泛滥的原因是从制度上存在着对会计造假的强烈需求和供给源。本文的结论是:降低造假的预期收益和提高预期成本,是抑制会计造假行为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屡禁不止,在造假案之后,会计监管成为防范制止会计造假问题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都加强了会计监管力度,我国也试图从会计监管入手对会计造假进行治理,但会计监管的实际效果不佳。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宋晓华  叶陈云 《企业经济》2005,(10):177-179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屡禁不止,虽然会计法规一再修订,也难以堵住会计造假之风泛滥。产生会计造假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会计法规体系的不完善和缺陷是导致会计造假的重要原因。我国制订会计准则采用的是原则导向型这一粗线条的模式,在我国没有统一的会计职业判断标准的情况下,导致会计造假成为制度执行中的副产品。本文通过稳健性原则详细分析原则导向型会计准则制订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会计造假已经不再成为社会的新鲜事物,会计造假层出不穷。本文由案例引出会计造假原因所在,并运用数学方程式分析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杜伟飞 《浙江审计》2004,20(1):41-41
会计造假并不是会计人员的愿望。从接触的许多会计造假事例分析,会计造假有会计人员的主观过失,但主要的还在于有这种造假需求,特别是有些需求还来自垂直的“权威部门”和“上级领导”。会计造假有会计的责任,但也有一定的社会渊源。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一系列会计舞弊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迫使人们反思会计舞弊的症结所在并加以防范与控制。本文提出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会计舞弊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对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舞弊特点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董利 《价值工程》2012,31(23):177-178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屡见不鲜,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会计信息欺诈事件。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会计欺诈问题,影响到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计信息欺诈不仅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同时使得整个会计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因此,减少并杜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欺诈事件,是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于迎霞 《价值工程》2011,30(11):134-135
国家不断治理会计作假,而会计作假的手法也在不断翻新,越来越隐蔽和复杂。会计作假严重影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妨碍预测及管理的正确性,严重的甚至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本文就如何防范会计作假进行了浅析,措施包括加强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大惩处力度,同时追究企业领导连带责任、进一步加强会计内部监督,强化内部审计与责任分工、加强外部监督,完善外部法律法规,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4.
内部审计在防范会计舞弊中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会计舞弊案件的大量增加,注册会计师越来越多的被卷入法律诉讼,由此极大地动摇了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信心;而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会计舞弊案的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对内部审计查错防弊职能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舞弊的特点和动因分析,重新探讨了内部审计对防范会计舞弊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内部审计在防范会计舞弊中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袁玉涛 《价值工程》2010,29(34):144-145
会计舞弊一直是困扰审计职业界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自深、沪两地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时有发生。本文就针对会计舞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职业道德、会计监管、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浅析如何建立和完善会计经济机制,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行为,减少会计舞弊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职业道德、会计监管、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浅析如何建立和完善会计经济机制,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行为,减少会计舞弊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作了界定,并对相关的概念——会计政策选择和财务舞弊作了辨析。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在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其方法主要是会计方法,但也包括非会计方法。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盈余管理的企业管理当局有操纵盈余的动机,而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的区别在其合法性上。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否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角度分析其与财务舞弊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2006—2008年因财务舞弊被处罚的77家上市公司和对应的77家非舞弊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的内部控制性能够显著抑制财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内部控制五要素中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察越有效就越能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激进会计行为在我国表现为财务舞弊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近年来重大会计差错和财务舞弊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对盈余和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监管部门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外以及国内研究的回顾,发现我国在激进会计行为研究上的不足,并指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