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一类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项小军 《企业导报》2010,(1):153-154
信用违约互换是最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重要的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由于信用风险非系统性、收益可偏性以及数据获取困难,使得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十分困难。研究了一种只有两个公司的一篮子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问题,为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信贷风险是现阶段中国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加强信贷资产信用风险管理,对中国银行及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从中国银行传统信用风险控制手段的局限性及开展信用违约互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对中国银行开展信用违约互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信用违约互换目前在发达国家每年以80%的速度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却只有少数银行在进行初步的尝试,这与我国的高信贷风险是不相适应的。本文避开对信用违约互换分析的传统角度,重点分析了我国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之所以没有得到较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在我国的单边性,并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信用违约互换的基本理论和交易原理,讨论了影响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三个外部因素,分别是信用评级、合约到期日和无风险利率,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回归,根据回归的结果讨论三个外部因素是否对信用违约互换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由于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存在较大的杠杆性和风险性,文章对如何预防违约互换风险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引进信用违约互换能够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对我国出现信用违约互换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引入信用违约互换机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次贷危机后国内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加大,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应重视信用违约互换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次贷危机后国内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加大,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应重视信用违约互换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财务与会计》2008,(5):36-36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它是指信用保护买方(信用风险卖方)向信用保护卖方(信用风险买方)支付一定费用,当双方约定的“参考资产”或“参考实体”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特定“信用事件”时,  相似文献   

8.
李琼 《企业导报》2010,(1):187-188
在假设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两者线性相关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基于考克斯过程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模型,为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以来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导致大量金融机构陷入危机中的最重要一类衍生金融产品就是信用违约互换(CDS)。本文将通过简要分析信用违约互换的作用机制,探讨信用违约互换如何对此次金融危机推波助澜,进而分析信用违约互换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信用违约互换在合成证券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扩展与金融市场波动性的加强,信用风险已成为当今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故资产证券化这种信用风险转移产品也就应运而生.其中,应用信用违约互换的合成证券化,既是一种创新金融工具,又是金融机构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分散信用风险,释放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金融系统安全的创新金融技术.现今合成证券化已被一些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属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最谨慎原则,针对违约数据较少的信用资产估值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引入最谨慎原则估计违约率,采用资产价值波动过程,假设损失程度服从β分布,构建了适合我国市场的信用衍生品定价模型,处理低违约资产的信用风险估值问题。本文用我国债券市场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较为稳健,能合理反映信用衍生品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2.
使用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化解信贷集中风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信贷集中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银行业信贷集中风险的现状和危害后,提出了使用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化解银行信贷集中风险的建议。并对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我国的实施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为基本、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它是指在金融交易中,交易对手或债务发行人违约或信用品质潜在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在信用衍生产品产生以前,金融机构是通过信用评级、信贷配给、出售贷款等方法来管理信用风险。但这些方法的应用,一方面减少了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另一方面也挫伤了客户的贷款积极性。信用风险的防范及量化是国际金融业一直努力设法解决的问题,直到1992年,在巴黎举行的ISDA(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年会上首次正式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作分散、转移、对冲信用风险的创新产品——信用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14.
自2014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以来,我国企业债市场信用事件频发,不但给债券投资者造成巨额损失,使得市场信用偏好降低,而且可能进一步影响未来企业债的发行和交易。文章基于我国现行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原理,设计了可以对冲企业债信用风险的方案,并针对现行的条款和机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信用衍生工具在信用风险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了当前国际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后,详细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规避信用风险的内在机制:一是利用互换对冲信用风险,另外是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并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所具有的优点,同时对信用衍生工具作为新的金融产品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作了详细分析,指出信用衍生产品将使其使用者面临着操作风险(Operating risk)、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 party risk)、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和法律风险(Legal risk)。  相似文献   

16.
外部资信评估对集团信用风险具有揭示、预警、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和信用风险监测的功能,利用外部资信评估机构的信用评估报告,是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重要作用。我国于1998年开始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信用风险管理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最主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分析,提出构建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思路,并建议在担保机构信用风险度量管理中借鉴运用CreditMatrics、投资组合等国际领先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担保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贷款难的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但是,在我国农村金融事业发展中信用担保体系存在不健全、征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文中主要分析了信用体系对金融的作用机制、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发行者付费”的卖方信用评级模式不可避免的存在利益冲突,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批评。新加坡国立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提出一种全新的“公共品”信用评级模式,使用基于简约模型下公司违约概率预测的一种远期强度模型,充分结合所获取的上市公司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对公司未来两年内不同期限的违约概率做出预测。模型的案例分析显示该模型对信用风险违约水平度量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而且方便易行,期望可以为我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银行交易账户信用暴露及其组成 违约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简称EAD)是违约时不考虑回收的暴露风险的量度.暴露风险是违约事件中的受险金额(account at risk).因为未来发生违约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所以,受险金额是未来不确定的价值.暴露风险同违约风险、回收风险和期限共同构成信用风险四要素,决定了银行在违约事件中所蒙受损失的规模.因此,违约暴露的计量在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