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外汇储备过多,中国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SWFS)"中投公司",由此引起"中国投资威胁论"重新抬头,西方金融保护主义暗流涌动.但是,如果建立主权养老基金(SPFs),既可"分流"过多的外汇储备,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率,又可缓解中国"威胁论";既可用以应对老龄化,又可分散风险.这是因为,主权财富基金几乎全部为新兴经济体和海湾国家所独有,而主权养老基金在西方国家则比比皆是,具有很高的认知度和容忍度;所以,建立主权财富基金容易被看做是外汇"饲养"的怪兽,但建立主权养老基金则自然被看做是立地成佛和还"汇"于民的"天使".  相似文献   

2.
主权财富基金的新型“国家资本主义”性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自由市场时代正在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主权财富基金作为一种管理国家储备的国有投资实体,它们既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又是国家利益的载体,因而是新型"国家资本主义"的最新表现形式。本文在分析新型"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上,从所有权归属、设立方式与规模、投资领域以及透明度等方面论证了主权财富基金的新型"国家资本主义"性质,比较研究了俄罗斯、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主权财富基金运作的"二重性",深入分析了主权财富基金性质和运作的二重性对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的重大弊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相继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国际社会对主权财富基金的讨论,折射出西方国家对目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深层忧虑。主权财富基金短期内不会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西方国家对其专门设限的可能性不大,但从政策走向来看,可能会推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中国宜密切跟踪,未雨绸缪,建立双向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4.
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背景及投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瑶 《北方经济》2009,(1):82-84
伴随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逐年增长与主权财富基金的全球盛行,中国成立了自己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时值中投成立1年,梳理其成立背景与投资现状有利于澄清外界对中投海外投资浮亏的真相以及优化其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主权财富基金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大背景下,主权基金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性更是日益提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外症储备的不断增加,中俄两国都面对如何管理多余的外汇储备问题,同时考虑到未来在新一轮国际投资热潮中,中俄都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可能的风险以及合作的空间,因此本文拟对俄罗斯主权基金建立以来的发展进程及管理情况作出评介,以期对中国主权基金的管理运作提供参考借鉴,并为以后两国开展金融合作做一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主权财富基金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主权财富基金由国家拥有和控制,其投资行为有时可能会反映政府的政治选择,这必然影响到国际体系中政治与经济的互动。这使主权财富基金逐渐成为国家权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了国家运用权力的经济手段。但在大国仍然是国际关系格局的主导者,主权财富基金自身实力还比较弱的现实面前,主权财富基金对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影响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管理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主权财富基金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大背景下,主权基金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性更是日益提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中俄两国都面对如何管理多余的外汇储备问题,同时考虑到未来在新一轮国际投资热潮中,中俄都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可能的风险以及合作的空间,因此本文拟对俄罗斯主权基金建立以来的发展进程及管理情况作出评介,以期对中国主权基金的管理运作提供参考借鉴,并为以后两国开展金融合作做一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中投公司成立,中国正式加入了主权财富基金俱乐部。所谓主权财富基金,是指那些由巨额外汇盈余或石油美元提供资金、被出资国有效控制的投资基金。它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美国财政部估计,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总资产已达1.5万亿至2.5万亿美元,现仍在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主权财富基金资产规模快速扩张,数量不断上升。该文针对西方社会担忧,即认为在现有的增长速度下,主权财富基金可能会给国际金融市场造成扰动和破坏,进行了学术辨析。文章认为:主权财富基金的快速扩张是与全球性的经济失衡相关联,但其投资目的并非商业利益让位于政治与战略动机。相反是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稳定力量,西方国家加强对其监管有违公平原则,相反对冲基金有更多的扰动性。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自成立以来,投资业绩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快速增长,是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优秀代表"。其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管理模式尤其值得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资本管制、结售制度与资源配置效率:透视中国外汇储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规增长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外汇储备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是由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完全的市场机制很大程度促进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应放松资本管制,逐步施行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改变现有的外汇结售制度,建立主权财富基金;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形成利率-汇率联合机制;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等。  相似文献   

12.
何斌  李金生 《特区经济》2010,(9):119-120
21世纪后,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发展迅速,截止2009年末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已高达3.8万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一支新型的投资力量,对世界和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由于成立不久,缺乏海外投资经验,同时还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对其投资的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选择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主权财富基金发展现状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3.
民间长期资本的意义在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长期财富储蓄的方式有所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银行、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各种储蓄场所,而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仅有银行一种形式。一个国家长期储蓄的多寡,标志着这个国家的贫富。以欧美发达国家来说,美国的养老基金数额高达9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国主权财富基金(SWFs)对外投资不断增长。"战略性投资"与"国家资本主义"引发了资本接受国的担忧并促使其启动"国家安全审查"程序。平衡"国家安全"与"投资自由化"的关键在于坚持"非歧视性"原则。中国应在其签订的双边投资协议中明确SWFs的性质与权限,在提高自身SWFs透明性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制定SWFs对外投资的各项准则,呼吁国际组织并与他国一道制定详细的SWFs综合评价体系,确保SWFs对外投资的"非政治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楼继伟在"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上表示,主权财富基金作为国际金融市场和跨国投资的重要参与者,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发挥了  相似文献   

16.
“威胁论”萦绕中国 中国和平崛起令国人振奋,但有的国家和个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时不时地炮制“中国威胁论”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近来中国对外“投资威胁论”被炒的沸沸扬扬,这是典型的“中国威胁论”的新“变种”。对此,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司长赵闯说:“中国现在还不是对外投资大国。通过投资抢占外国的市场。对某些国家或者是某些企业造成威胁,乃至威胁其国家安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江苏经济探讨》2008,(11):70-73
目前,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滞后与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运转效率,已经成为制约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中国投资公司的建立,为改变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被动模式、加速发展现代化金融业提供了平台。新加坡模式、中东模式及挪威模式是世界主权财富基金三大重要模式,各具特征,在全球战略的制定和运作模式等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文章通过对比及趋势分析,总结出中国投资公司及政府当前面临的种种挑战,并给出了对策与期望。  相似文献   

18.
最近以来,正当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汹涌澎湃,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围邻国的关系全面改善之际,却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吹来一股“中国威胁论”的冷风。尽管它纯属无稽之谈,但已被渲染得煞有介事,活灵活现,使人们不能视若无睹。西方无中生有地制造此种奇谈怪论,就是企图破坏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阻挠、遏制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6日】一般而言,有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舆论存在四种基本论调: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机遇论和中国责任论。四种论调既是不同时期中国实力发展的反映,也是西方舆论对华心态变化的折射。但近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微妙变化,这种变化既不能用传统的中国威胁论来解释,也不完全是中国责任论,我们暂且把它称作是中国影响论。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国资》2011,(9):91-93,90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养老储备基金。例如、爱尔兰的国家养老储备基金、新西兰国家养老储备基金、挪威石油储备基金、澳大利亚未来基金、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