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线路三维建模技术和方法中,路基三维建模方法及与地形三维模型的交接、融合是技术关键和难点.在分析当前路基三维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下路基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叠加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GIS控件实现路基的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的方法,并对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GPS RT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其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也随之深化.这是由GPS系统可为全球每位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的高精度三维坐标.三维速度、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正三维实景地图是利用先进的三维激光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直接扫描目标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最终形成三维实景地图数据文件。三维实景地图中用区域标注AOI(Area of Interest,即"兴趣面)对目标建筑物轮廓标注是一种全新的标注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二维GIS地图中的POI(Point of Information,即"兴趣点")标注方式,AOI能够带给用户真实的现场感和交互感。本文通过某地区三  相似文献   

4.
正BIM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阶段,可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项目全过程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设计阶段,传统方式上非专业人员想了解更全面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BIM将二维表达转为三维可视模型,使各专业人员可通过清晰的三维模型正确有效地理解设计的意图,增强了项目相关方的信息共享,促进更有效地互动;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虚拟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同步提供有关建筑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介电谱技术的概念及应用于油品分析的原理、二维介电谱技术在油品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二维介电谱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搭建铁路工程基于BIM模型的三维场景,有助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设数字孪生铁路资产。由于BIM模型体量巨大,给数据传输、模型渲染带来极大压力,在浏览三维场景过程中存在加载速度缓慢、交互卡顿等用户体验差的问题,限制了BIM技术的推广。为解决此问题,对国内外BIM模型轻量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调研,提出从几何转换与模型渲染两方面对模型进行轻量化的方法。几何转换通过数模分离以及相同模型采用实例化存储的策略降低文件大小;模型渲染通过分级加载、多重LOD的策略,保证显示质量的同时降低模型三角面数。通过对比西延高速铁路处理前后模型的文件大小、场景帧率、三角面数,验证了模型轻量化的显著效果,解决了BIM模型不能被建设单位有效应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在对空间、时间和业务属性数据关联性聚合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检测数据统一在一个三维GIS可视化系统上进行展现.采用数据层、服务层、接口层、应用层、客户层的5层架构模式进行系统结构设计,利用MapABC与AnGeo二三维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二三维数据一体可视化,实现了二三维数据的融合与实时联动;解决了高速运动条件下三维场景快速加载及全息可视化等关键技术,为检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展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1月,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在福建省福州市滨海新城区展开试点应用,利用车载移动三维激光扫描仪实现路面平整度点云成像,在国内首次绘制完成道路全线平整度云图。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数据快速获取新型技术,具备精度高、测量快、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     
正河北延崇高速三维可视化场景发布日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延崇高速三维可视化场景,通过沿线高精度三维场景建设和工程BIM模型建设,形成了逼真的三维可视化场景,司乘可提前领略该高速的风采。据悉,该模拟视频采用基于3DGIS+BIM技术的数字高速平台,合成了延崇高速周边405平方公里的三维地理空间场景,并创建了延崇高速路基、路面、收费站、服务区等施工图范围内的建(构)筑物BIM模型,模型尺寸、坐标与施工图设计中完全  相似文献   

10.
1月25日,被誉为“世界第一钢拱桥”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最后一根构件安装完成,大桥主拱合龙,标志着二航局已成功掌握大跨度钢拱桥施工技术,为进一步提升二航局在世界桥梁建设领域的竞争力,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公路桥梁建设实现大飞跃奠定了基础。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中交股份副总裁陈云,二航局副总经理刘先鹏等领导出席了合龙仪式。  相似文献   

11.
对300箱多用途集装箱船船体结构进行生产设计,分别使用CAXA和CATIA实体软件完成三维建模,着重研究船体构件建模和装配模拟,展示三维设计技术在船舶生产设计中的应用。对国产软件CAXA和大型造船三维软件CATIA在曲面造型和参数化设计等方面的功能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研究探讨三维建模技术在船体复杂曲面生产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公路隧道因修建于地下,受地质复杂多变性的影响较为显著,建设、运维难度远超一般地上工程,传统"二维设计、静态施工、被动养护"模式存在"三阶段分离"弊端,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难以落实,建养脱节。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2005年开始,联合同济大学、江西交通咨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经过十多年的技术攻关,从三维地质延申至三维设计,以建养一体平台为载体,运用自动化监测、快速检测及无纸化巡检普查技术,实时采集施工运维关键数据,动态分析施工期围岩稳定性、变形发展趋势及结构健康状态,智能反馈指导设计施工及养护决策,无缝集成设计、施工及运维信息,已形成全面的公路隧道智慧建养关键技术成套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道路材料-结构-性能多源协同检测与智能研判技术及装备”项目研究,创建了道路基础材料性能精细化表征和控制体系,自主研发了高频率、高精度、大幅宽路表状态三维动态检测装备,研制了可变荷载激光动态弯沉高速检测装备和道路结构空洞声效检测装备,形成了道路内外病害协同诊断和全寿命周期维养决策技术。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集料形态精细表征与质量控制、道路结构及隐性病害检测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效提升了道路服役状态识别效率和养护决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公路工程电子沙盘系统是公路结构物BIM模型与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通过渲染形成全线路段的实景模型。三维GIS地图的获取基本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来完成的,卫星遥感地形高程精度较差,无人机制作地形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高程精度较一般。为使BIM模型与三维GIS高程密切融合,经研究可采用1:2000地形等高线来制作高精度地形三维GIS电子沙盘。  相似文献   

15.
好大一棵树     
驾驶人杨某因中午喝酒,于是将轿车交给无驾驶证的华某驾驶,途中开玩笑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于是,华某负责掌控疗向盘、踩油门,杨某负责换挡,二人配合驾驶车辆。由于华某无证开车,技术生疏,最终发生交通事故,先后撞向顺行的机动三轮车、自行车和大货车,造成四车不同程度损坏和人员损伤。民警按照规定对二人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遗传算法的小型物资托盘装载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物资流通的高效快速,必须实现小型物资的集装化运输。研究小型物资托盘装载的核心是研究三维箱体布局问题。为简化计算,可将三维装箱问题转化为二维装箱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求解模型的遗传算法,根据应用实例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和各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数据中心机房作为支撑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基础设施,重要性愈发凸显。而传统的机房管理手段和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数据中心机房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需要。本文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机房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构建物理机房的动态化映射数据模型,快速实现不同机房场景的三维可视化仿真,从而监测与维护机房设备、资产和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8.
新疆国际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通过在国际道路运输单证管理中引入二维条码技术,在海关等口岸管理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缩短了企业车辆通关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并且,通过二维条码的加密技术,大大提高了行车许可证/单证的伪造难度,有效地打击了非法营运的现象,维护了国际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为新疆国际道路运输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BIM作为一种产品时,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作为一个过程时,即建筑信息模,指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应用和管理过程。BIM不是狭义的模型或建模技术,而是一种新的理念及其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平台和软件等。BIM技术基于三维几何模型,以面向对象的方式表示建筑构件,并具有可计算的图形及资料属性,使用软件可识别构件,且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公司(以下简称管道二公司)现有员工3554人,固定资产原值7.43亿元,拥有技术先进的专业施工设备3050余台(套),设备总功率12.6万千瓦。近年来,管道二公司高扬“诚信、创新、争雄、超越”的新企业精神,秉承“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打造精品、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笃志实践,持续发展,企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目前,管道二公司有续建和新开工程19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