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牛艳秋 《经济师》2023,(2):122-124
中华民族孕育了历史悠远的灿烂文化,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的基因图谱。不同的区域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身发展历程,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深刻地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芜湖作为“皖江明珠、创新之城”,区域文化多元交融、特色鲜明,一直迸发着强大的活力。挖掘本土区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可以有效地培养公共意识、维系社会稳定、强化价值引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使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助推器,进一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高新区科技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机制问题。在高新区建设的不同阶段,创新文化与地域文化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早期,科技文化强势导入机制起着决定性作用,中期,地域文化缓慢渗入机制渐渐发挥作用;到了高新开发区的中后期,需要启动特色优势互补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家创新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建坤 《经济管理》2006,(18):77-81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构建了文化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钻石模型,并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不同含义,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作用机理,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了提升我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由于其强制性而对发生在一定文化系统内的企业创新有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创新与文化的基本理论,并重新界定了企业创新的边界、论证了企业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影响维度两个方面论述了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模式。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12)
山西城乡融合发展中的文化力不容忽视,文化结构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从不同角度促进着山西城乡关系的融合。观念障碍、制度因素、城乡文化二元对立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滞后成为山西城乡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设计城乡融合发展中文化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作用路径,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接受文化的渠道;创新制度建设,基于城乡融合视角整体引领;合理优化人才梯队,引领和推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品质四个方面得出山西城乡融合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联结为出发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提供的思想根源,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论述当前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创新发展态势,就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创新和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外认可度较高的创新指数及创新指标体系,从微观、宏观与融合特质三大维度入手,建立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指数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指数差距较大,具体可分为3个梯度;各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情况复杂,三大梯度中各省市都存在不同问题,需要采取不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在这样的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呈现出速度文化、创新文化、学习文化、融合文化的新特征,决定了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重点.本文对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推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新文化凝聚力的培育、维系成员的共同精神纽带的重构,发挥文化的引领、渗透、感召、辐射和凝聚作用;需要把强化文化特色、彰显独特文化魅力贯穿于特色小镇建设全过程,提升特色小镇的文化形象、文化品位;需要通过培育和发展创业创新文化,强化"镇民"创业创新动机、热情和意志,增强特色小镇对创业创新者的吸引力、向心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科技创新融合表现在三个层面:科技进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源泉通过开源和合作平台开发技术,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促进科技服务产业转型;文化与科技的双向互动带动新业态出现。在此背景下,上海应结合文化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优势与不足,通过研发整合、推广关键技术应用、创新服务与商业模式等方式,全方位对上海文化科技产业进行布局,实现文化科技创新融合重点领域突破,协助上海的各产业领域保持创新、持续因应环境变迁而转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及人民的选择,二者具有内在且深度的融合点。马克思主义要契合中国实际国情,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也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理论指导,才能实现创新发展。两者的相通性共促融和发展,互利相连。  相似文献   

12.
徽文化与“新江南文化”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徽文化融入“新江南文化”,一方面为“新江南文化”贡献新动能,另一方面带动了安徽文化的整体发展。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齐心打造“新江南文化”生态、坚持区域文化共建共享、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加强区域学术文化研讨、深化文化与旅游的双向融合等途径,实现徽文化与“新江南文化”的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文化“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共建长三角区域人们的精神家园,共谱新时代长三角文化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金掌潮 《江南论坛》2009,(10):46-47
发展现代渔业是党和政府对我国渔业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当今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对渔业事业提出新的要求,必须提高渔业活动的文化含量、层次。只有符合国情地情的传统渔业文化同走向世界需要的现代先进渔业文化相融合和渗透,不断提高渔业文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显著增强,文化发展深深融入经济发展之中,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体制创新,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我们成立课题组,对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5.
区域文化递进创新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渠爱雪  孟召宜 《经济地理》2004,24(2):149-153
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并以其为载体和中介,在微观层次,影响企业的发展水平、产权安排、产业选择等;在宏观层次,影响区域经济活性、区域创新和区域综合力等。而二个层次的对接、互动与耦合,使得区域经济模式打上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同时,区域经济对区域文化观念也有重要的影响。二者的互动发展与一体演进又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赵华 《经济师》2023,(10):126-127
中华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基和灵魂,坚定践行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而云冈文化不仅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也是其文化自信独特的精神标识。文旅融合是游客感悟文明,提升文化修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手段。文章经过长时间调研,深入挖掘云冈文化资源,指出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文旅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5,(10)
文章在对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及其三种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对文化科技融合产业的三种类型进行概况分析,对沈阳文化科技融合产业的问题,包括传统文化的科技融合发展缓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技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在分析问题原因基础上,提出完善沈阳文化科技融合产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维系着一个企业的凝聚力、自我协调与控制力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等一系列因素。因此,在企业中建设适合于知识管理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成长、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应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提出若干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企业重组中的文化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般形态看,企业重组是一种经济行为,但从更深层次看,企业重组亦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因素的重组。因此,企业重组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资产融合的运作状况,而且还取决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和重塑状况。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提升产业层次。但由于多种原因,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如何认识和协调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