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成功利用体育营销以实现本企业市场价值提升的主企业要是国外知名企业,然而体育营销重要性愈来愈突出,加之我国企业的体育营销观念也在持续变革,我国企业对于体育营销的重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企业体育营销中存在的主要误区,并提出了加强国内企业体育营销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如今成功利用体育营销以实现本企业市场价值提升的主企业要是国外知名企业。然而,体育营销重要性愈来愈突出,加之我国企业的体育营销观念也在持续变革,我国企业对于体育营销的重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企业体育营销中存在的主要误区,并提出了加强国内企业体育营销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健康观念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日涨,体育营销也就在这个环境下产生了。而赞助式体育营销主要是指企业对一些重大的比赛、事件等进行赞助,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的赞助式体育营销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还不是很成熟,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营销的发展。为此,本文对我国体育企业品牌赞助式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体育企业品牌赞助式营销的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体育企业品牌的营销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体育营销作为21世纪最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能有力地提升企业品牌,促进品牌战略的实施,本首先从体育营销的概念入手,进而揭示体育营销和品牌战略之间内在的联系和作用机制,最后分析我国企业在体育营销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营销是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目前在体育用品企业界,虽然国内的相关企业如李宁、安踏等对文化营销已经加大了投入和关注力度,然而与国外的著名体育品牌企业如耐克、阿迪达斯等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从文化营销的定义、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列举了国内外著名体育品牌文化营销的一些案例,对中外著名体育品牌的文化营销现状进行了对比与浅析。同时,对于国内有关体育品牌的文化营销提出了一些政策和建议,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运动与营销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企业来说虽然不算陌生,但奥运营销仍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2008年北京奥运即将到来,奥运会的召开在使北京成为世界焦点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本文剖析了在2008年北京奥运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营销误区,以及所应采取的奥运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7.
黄琍 《企业研究》2007,(8):26-27
社会的大环境为中国体育营销的兴起,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外部条件;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体育营销的跑道上也开始了“加速快跑“。2004年,联想代表中国企业第一次跨进国际奥林匹克TOP阵营。此后,中国石油、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伊利等业内龙头企业相继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的合作伙伴或赞助商,带动了国内企业“大盘崛起”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体育产业的每个毛孔里都充满着黄金。的确,在近年来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体育营销活动中,总有一些企业赚了个钵满盆满,借助体育这班车收获了巨大的利润。自然地,2002年的这次全球瞩目、全中国人关心的韩日世界杯赛事,无疑成为国内众企业和商家争夺的最佳体育营销目标,企业看好世界杯纷纷狂掏腰包。当然,世界杯仅仅是体育营销的超级班车,体育营销将在以后的企业发展中越来越被重视,尤其在中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期间。那么,怎样才能顺利搭上体育这班车?我国企业的体育营销理念是否己经成熟?体育营销作为企业营销略和手段的一种,是否己经被熟练运用?为此,庄本期的“营销策略”栏目中,我们特别策划了有关体育营销的一组稿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成为历史的必然,借助体育营销实现品牌国际化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我国对国际顶级体育赛事承办的增加,为我国企业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然而,在体育营销过程中,我国企业如何利用环境优势,采用什么样的营销战略实现品牌国际化的目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对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体育营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奥运年,体育的魅力将把全世界目光吸引到中国,同时,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百年不遇的市场机会。如何利用体育营销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占有率,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费明胜  陈杰 《企业活力》2006,(12):34-35
一个企业,即使是百年老店,也无法避免营销危机的发生。近年我国国内一些外资大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营销危机事件不时发生,如外资企业有雀巢奶粉危机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宝洁SK-Ⅱ风波,强生婴儿润肤品石蜡油事件等;国内企业有光明牛奶危机、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等。它们中无论是国外百年老店的全球著名品牌,还是国内知名品牌,在营销危机的事中处理和善后,都有失策的时候,主要表现为公众沟通管理失误,导致公众对这些企业品牌的信任危机。因此,在企业营销危机管理中,应特别注重公众沟通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企业在南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市场营销的观念至今已有近20年,但企业的市场营销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国际大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世界著名的品牌、准确的营销目标、成熟高超的市场开拓能力,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营销观念的滞后和营销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明显的竞争劣势,并直接导致不断失去国内和国际市场份额。 1.企业营销观念落后。 主要表现在:(1)大部分还处于推销观念阶段。企业仍然以生产产品为中心,不从消费者和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希望通…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度处于低迷状态。这种形势使日本国内的消费者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国内企业生存环境变得更加严峻。面对经济低迷期的诸多困难,日本企业必须重新选择营销战略,改进营销战术,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种营销变革的成功也带给我国企业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谭宜谊 《现代企业》2000,(12):46-47
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迫于内外的竞争压力,不得不加入到国际营销的行列。因此,对现阶段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营销的动因作些探讨,很有必要。一、企业规模与国际营销动因企业规模不同,实力不同,参与国际营销的动因也不相同。1、跨国公司。虽然我国的跨国公司不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在实力上还有较大差距,但它们同样完成了从多国营销向全球营销的战略转变。在国内,它们具有原料、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能够开展以海外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营销活动,参与国际…  相似文献   

15.
袁安府 《企业经济》2006,(11):57-59
本文基于体育已成为第五媒体的论述,就运动对成就产品品牌及树立企业形象的作用和企业介入体育活动的形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进行体育营销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企业营销生产力的测量和评价是营销学科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我国,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企业营销投入的不断增长,对营销生产力的测评也逐渐受到营销经理和相关学者的重视。本文从国外相关文献回顾入手,结合国内相关成果,探讨了营销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及其测评理论与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于网络环境,在对网络营销格局进行相应分析的基础上,就社会营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般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主要分析社会营销在网络环境下的存在状态和具体行为。其次,由于营销模式需要借助外在的显体及其活动行为来体现,文章以中外企业作为实例分析了他们是如何使用网络媒体实现社会营销,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国内企业实施网络社会营销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内体育用品品牌的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消费节奏的加快和媒体力量的膨胀,人们越来越崇尚个性,品牌已成为现代人自我标志的一部分。改革开放的30年中,我国的体育用品市场虽然出现了像‘李宁”、“康威”、“格威特”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企业制造体育用品的能力,但与国外许多知名体育品牌相比,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和发展,国内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内的企业也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国内市场用了很短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市场很长的发展之路。可以说在“硬件”建设上中国并不比国外逊色。可是在“软件”即人的思想上却存在很多问题。国内的企业现在也都在大谈营销,可是又有多少企业能真正理解营销的内涵,能在市场上用营销的方法做市场?这恐怕是个未知数。国内的一些企业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思维形成了定势,很难在认识领域去提高,所以造成了现在的格局:无限放大了销售行为,把销售理解为就是营销。要知道这就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是极其危险的。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企业市场通过现代市场营销管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商品价值企业营销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营销伦理缺失的现象,许多企业经不起眼前利益的诱惑,导致一些营销伦理问题大量存在。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伦理缺失状况提出了企业营销决策重视伦理因素的必要性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